APP下载

思政教育中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习惯性思维构建研究

2020-06-23詹德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
关键词:政治意识政治素养思政教育

詹德强

【摘要】  思政教育视角下,中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培养应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中的要求开展各项教育工作,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汇聚力量,充分把握时代的发展内涵,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在新冠肺炎疾病下,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习惯性思维培养。

【关键词】  思政教育 政治意识 政治素养 习惯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137-01

前言

新冠肺炎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项热门话题,由于该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我们应该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不给他人及国家带来麻烦。但是在此期间,也有很多人的意识不强,不注重自我隔离,还有甚者出现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极端事件。因此,应做好中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意识及政治素养的习惯性思维构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思政教育中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习惯性思维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构建程序不合理

现阶段,中学生政治意识及政治素养的习惯性思维构建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之处,构建程序错位严重,层次过于模糊,构建方式与学生的心理习惯不相适应。有很多的教师在进行习惯思维目标制定期间,未系统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导致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师在构建思维习惯时主要是采用刷题式及背诵式训练方法,导致政治意识及政治素养培养效果不好,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在潜意识中对思政思维习惯的接纳度不高。

(二)案例选取不合理

在思政教育中,案例分析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内容,通过使用多元化的案例,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政实践能力的提升。现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所选取的案例与当前时代不相符。还有一些教师在进行案例讲解期间,过度重视案例中的“新奇度”,未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案例中,导致思政教学案例选取标准出现严重失衡情况,并且向两类极端化方向发展。另外,教师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使用,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案例,以确保思政习惯性思维培养的稳定性及协调性。

(三)管理体系构建不合理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国能够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但是通过对我国的教师力量进行了解可知,存在学生多、教师少情况,并且教师的管理方法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管理体系构建不合理,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及个性化培养,不利于政治素养的可持续构建。

二、思政教育中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习惯性思维构建方法

(一)加强学生心理引导

中学生存在心智不成熟情况,缺乏对自身的充分认知。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充分运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性作用,在学校中成立心理辅导部门,邀请相关的心理专家,专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确保能够消除掉学生歪曲及消极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在面对心冠病毒疫情时,一些学生存在恐惧心理状态,为了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消除掉,需要对学生存在的消极政治心理进行调整,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思想政治的引导之下,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

(二)以学生情感出发开展教学

传统教育方法过度强调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在面对新冠病毒疫情时,有很多的学生出现与己无关及较强的抵触情绪,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从情感出发,试图用自己的感情变化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变化,确保学生在面对任何事情时,均能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讲解期间应使用不同的讲解方法。例如,在政治意识及政治素养的习惯性思维培养中,教师应采用参观法,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为什么要树立政治意识,政治素养的培养方法是什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应以学生情感出发来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转变,确保能够做到用教师的情来代替学生的情。

(三)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政治意识及政治素养培养效果,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兴趣,通过开展纪念日活动及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从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政治意识及政治素养渗透。教师鼓励学生应多观看政治性较强的新闻节目,如焦点访谈等,以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使学生在面对政治相关知识时,会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反应。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政治兴趣培养时,应从多角度、多途径角度开展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勤观察、多动脑,以实现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

结论

在学生政治意识及政治素养培养中构建自惯性思维具有必要性,教师工作的实施及开展应以教育心理学为出发点,创新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来,确保学生良好政治人格的形成,加强学生心理引导、以学生情感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及条理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思政意识及政治素养培养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谭英磊.新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8,554(10):121-122.

[2]肖薇薇.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36-37.

[3]史田莹.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同济大学浙江学院2016年思政课题[J].内江科技,2017,277(12):97-98.

[4]康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阵地建设研究——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J].新闻战线,2017(8):139-139.

[5]刘延雷.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4):8-9.

猜你喜欢

政治意识政治素养思政教育
加强高校党建 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简论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培养路径
政治意识:政治体系的灵魂与核心
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
领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的三个维度
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校辅导员必须提升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