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意识:政治体系的灵魂与核心

2016-12-22冯留建

人民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政治意识

冯留建

【摘要】政治意识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有着巨大的思想规范和理性指导作用。政治意识具有形塑政治制度、凝聚政治信念、教化政治人物、引领政治生活等功能。一旦政治意识分裂,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解体,政党政治和国家制度就会瓦解。

【关键词】政治意识 政治人物 政治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政治意识是政治活动主体关于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的政治观念、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总和。它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三个层次。政治意识既涉及一国政治格局的现状及未来走向,还决定着政治发展的目标模式和政治价值的判断标准。它是政治体系的灵魂与核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有着巨大的思想规范和理性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必然是在该社会的经济领域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具有的政治思想。

政治意识的形塑功能:通过政治意识的引导,塑造以主导政治意识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政治意识的形塑功能是指政治意识具有形塑政治制度的功能。执政党和政府能够通过政治意识的引导,塑造以主导政治意识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例如,美国获取民族独立,为本国资产阶级放手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资产阶级联邦党人以英国和原英属殖民地相关法规等为蓝本,以三权分立为权力制衡原则,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目标,终得以《美国联邦宪法》而立国。美国的国家机构依照宪法设置,选举、行政、司法等一切政治活动在宪法框架内开展。美国资产阶级借助民族独立后的立宪契机,从制度化统摄高度,引导整个社会政治意识向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成功地形塑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活力,这种活力来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治国理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的实现,有赖于主导政治意识的塑造和引导。

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的转换正在悄然却深度地进行着。尽管从形式上看,资本主义还在发展,但从实质上看,社会主义正日益强盛。因此,我们既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世界大势,坚定制度自信;又要脚踏实地,主动适应世界潮流,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政治意识的凝聚功能:使社会成员对政党具有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深厚持久的忠诚

政治意识的凝聚功能是指政治意识具有凝聚政治信念的功能。从阶级性考察,任何政治意识都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反映,它通过描绘美好的愿景、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形成一种社会价值导向,让社会成员接受、认同该政治意识所要求的共同信念,达到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上的一致,从而使得统治阶级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治理的目标。一旦政治意识分裂,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解体,政党政治和国家制度就会瓦解。

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除了对权力的外在服从外,还应当内在地对权力统治具有发自内心的不可动摇的信任和深厚持久的忠诚。如果缺失这种忠诚和信仰基础,那么权力的统治只是一种赤裸裸的暴力,服从也只是一种被动的屈从。暴力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安定,但却无法获得社会的长治久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越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代表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社会成员利益的政治意识,越是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也就越能够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反之,则会遭到反对,甚至酿成政治统治的危机。

政治意识的教化功能:以“教”为依托,以“化”为结果

政治意识教化的功能,指执政党等政治行为主体通过有效的社会教育形式及其成员的高尚道德行为,使得社会成员接受并遵守引导主体在现实社会中的政治体系和道德规范,成为具有引导主体期望的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的政治人。

政治意识的教化功能,以“教”为依托,以“化”为结果。儒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后,更形成了丰富的教化思想。没有了“化”,“教”仅为生硬的训诫和灌输,无法转化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政治意识教化功能的实现,关键在“化”。“化”是侧重于内心世界的变化、精神领域的开化。一个政党无论做了多少宣传工作,但如果不能感化人心,就没有任何意义。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大都极为注重“化”的深远意蕴。《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与老子思想不同的是,儒家以积极入世的情怀,矢志不移地践行主动化民、化成天下的治世思想。社会主流政治意识之所以可化成天下,即是因为凭借其独特的渗透力、感染力,能够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从而感化其民心、改变其精神信仰与价值偏好,使其归化。

政治意识的教化功能,在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又通过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实践得以强化。人的价值观念的确立,依靠的是反躬内省的自主抉择,而非直接的强制灌输。尤其是先进政治意识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在社会成员头脑中扎根和内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经历锤炼和升华,逐渐为人们所信服、认可和接受,再经过系统的理论总结,方可形成为社会主体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的引领功能:引导党员干部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

政治意识的引领功能是指政治意识具有引领政治生活的功能。政治意识引领政治生活,必须遵循政治意识多元化与指导意识一元化的原则。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政治意识多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指导意识一元化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主导政治意识的认同,是一个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主导政治意识指导着社会成员的行为趋向,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成为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决定着社会的整体走向与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完善社会制度,都需要主导政治意识提供理论指导、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 执政党和政府通过权力与话语的结合,形成主导政治意识,为政治权力合法化提供思想体系,将政治生活社会化,并尽量使得这一过程自然完成、合乎逻辑。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虽然是作为引导主体出现的,但其全部活动最终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其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引领政治生活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毛泽东同志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就是这个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到要求领导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从增强政治定力,到强调“心中有党”;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政治问题始终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上的要求始终摆在首要位置,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政治意识是必备的品格,是提高驾驭全局能力的前提。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确保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一组论述》,人民网,2016年2月3日。

责编/张寒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政治意识
青少年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现状研究
高校辅导员政治意识提高的思考
自媒体时代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的实证研究
核心意识是政治意识的内核,大局意识的保证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强化政治意识,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增强政治意识面临的三大挑战
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
领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的三个维度
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