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传统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评价

2020-06-23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辽宁沈阳11002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切除率大肠乙组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23)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传统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入住本院的200例的大肠息肉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100例,甲组进行传统息肉切除术治疗,乙组进行EMR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一次切除率、出血率等指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一次切除率、出血率等指标,发现乙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甲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传统内镜下息肉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不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大肠息肉作为当前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大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可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大便带血、间断性便血、便秘或者便次增加、腹部不适等,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科学的、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关键,此次试验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统计学比较发现EMR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进行本次试验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在事先均知情并且同意参与调查试验。

选择自2017年4月~2018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共收集到2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98例,年龄31~62岁,平均(47.2±6.1)岁,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男性病例53例,女性病例47例,平均年龄为(49.3±5.1)岁;乙组男性病例50例,女性病例50例,平均年龄为(46.4±5.6)岁。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2]:①患有凝血障碍性和系统性疾病者;②手术和麻药禁忌症者。

1.2 方法

甲、乙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进行肠道清洁工作。

对甲组患者进行传统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使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对其进行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插入内镜,采用大肠镜单人操作法常规进镜至回盲部,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根据息肉大小采用活检钳钳除、圈套器冷切除或圈套器高频电凝电切,多个息肉退镜依次切除。

对乙组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具体手术步骤如下:使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对其进行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插入内镜,采用大肠镜单人操作法常规进镜至回盲部,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于息肉黏膜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形成人工隆起,再行圈套器高频电凝电切,多个息肉退镜依次切除。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手术完成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记录,并术后卧床及禁食至少24h,如果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要及时联系主治医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一次切除率、出血率。

1.4 疗效指标[3]

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将其划分为以下三种:显效:息肉彻底清除并且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状;有效:息肉彻底清除但是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轻微并发症状;无效:息肉未彻底清除,有一定的残留,同时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状,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数据全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过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乙组数据更优(P<0.05),详情见表1。

表1. 甲、乙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疗效情况比较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切除率、出血率数据

结果显示乙组数据更优(P<0.05),详情见表2。

表2. 甲、乙两组患者一次切除率、出血率情况统计

3.讨论

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故其作为当前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早发现和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主要表现为大肠粘膜赘生物,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秘、便血等。在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中,主要进行直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但由于该手术易造成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不良反应多,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被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所取代。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由于黏膜下注射0.9%氯化钠形成人工隆起,在肠道黏膜肌层与固有层之间形成隔离层,使圈套容易,电凝充分,并且不会因电凝过度造成组织损伤过深,结痂脱落引起迟发性出血与穿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次试验以200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传统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发现乙组(EMR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并发症合计为15例,同时,患者的一次切除率、出血率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巨大的临床价值。但是由于此次试验时间跨度小,病例较少,仍然需要进行多次试验进一步证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影响和巨大价值。

猜你喜欢

切除率大肠乙组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的腔内突出型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