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0-06-22许洪建
许洪建
摘要: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落实这一理 念,在每个单元细选精读文本的基础上,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编排了略读课文,与“快乐读书吧”构成了“精读、略读、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略读课文是连接“精读”和“整书”“整本阅读”的桥梁,教师应精准定位,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应关注单元联系,提升略读课文 的教学效能;应领悟编排用意,优选略读课文的学习策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材中略读课文的 作用。
关键词:略读课文;精准定位;关注联系;领悟用意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落实这一理念,在每个单元细選精读文本的基础上,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设置了略读课文,与“快乐读书吧”构成了“精读、略读、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略读课文是连接“精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桥梁,教师如何让其“略”出精彩呢?
一、精准定位,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
(一)依循认知规律,搭建渐进模式
略读课文在文本结构、语言特质、教学要求等方面都与精读课文有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立足学生的学情,搭建教学框架,为学生营造广阔的自主空间,引导其在知内容、悟感受和夯积累的过程中,习得略读的方法,更好地发挥课文的教学价值。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三月桃花水》一文就是一篇精彩的略读文本。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概括文本最核心的表达要义;再组织学生结合生活,自主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积累上,发展其语言能力。
从内容到感受,再回归到文本的语言,整篇课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从肤浅了解到深刻认知,真正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服务。
(二)紧扣阅读本质,设置思维路径
略读课文让学生拥有了广泛的自主阅读空间。教师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设想来替代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实践,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学效能,为学生设置丰富的学习路径,让学生的阅读过程真正成为高效而深入的阅读过程。
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黄继光》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三个层次的阅读实践活动:第一层次为朗读,要求学生做到口诵心惟,将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第二层次为细读,要求学生紧扣关键语段悉心细读,通过圈画勾点,将课文最重要的内容凸显出来,真正做到将略读落实到位;第三层次是理读,要求学生洞察文本结构设置、语言表达方面的精妙,将感受与理性解读整合起来,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
这样的教学重在挖掘文本自身的教学价值和略读课文所承载的一般教学价值,只是略读课文教学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从略读课文与单元的联系以及在整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的价值去考虑,以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素养。
二、关注单元联系,提升略读课文的教学效能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体例,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融合在一起。每个单元的选文不仅有着相同的主题,编者还根据这些文本内在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提练出体现语文要素的训练重点。因此,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粹的课文解读层面,而应充分关注略读课文与语文要素以及单元中其他文本之间的关联,从而设置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纵观当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课文与精读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即对接语文要素与补充语文要素。这样,教师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以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效能。
(一)对接语文要素,搭建巩固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语文要素串联整个单元的训练,其中精读课文首当其冲。单元内的略读课文是单元训练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与语文要素的链接非常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将教学的关键点设定在能够链接单元要素的资源上,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将单元要素的训练落实到位。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由四个材料组成,它们对故宫博物院的经典布局、建筑、历史以及游览注意事项进行了全方位地呈现和介绍。材料四还出示了一张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让读者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为什么这篇课文打破了传统单篇课文呈现的方式,罗列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素材资源呢?很显然,这与本单元着重训练的单元要素有关。这个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课文选择四个阅读素材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从不同的素材中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
教师有了这样的认知,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才会有侧重点。学生无需对课文所提供的四则材料展开全面、细致而深入地阅读,只要关注课文的核心内容即可。所以,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任务一是要求学生为家人游览故宫设置一条高效合理的攻略。这一任务关涉这篇课文的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学生要先借助材料一中的方位顺序了解故宫的整体布局,再运用材料四中的平面图对故宫的主要景点进行规划,最后关注材料三中的故宫官方网站的友情提醒,从而将游览故宫的攻略合理地制定出来。任务二是要求学生为游览故宫的家人介绍一两处景点,让他们对故宫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一任务的达成需要学生着重对材料一的内容进行文本细读,既要了解故宫的布局,又要对每个景点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深刻的感知、体悟文本。
由此可见,教师对略读课文的处理应该是“该放则放,该收则收”,并不需要将所有的内容都面面俱到地讲到,更不需要教师毫无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而是要将这篇略读课文作为落实单元要素的绝佳载体,引导学生依托不同的阅读目的合理选择阅读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补充语文要素,开辟延伸领域
略读课文除了是单元语文要素的有效对接载体之外,还是单元内精读课文的一种拓展与延伸。这就要求教师能以整体视角关注单元,着力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从不同的层次和视角对语文要素进行落实。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编者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主要体现了小说文体情节、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所以,教师就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体悟、梳理每篇小说中的内容。纵观整个单元所选择的三篇课文,它们在情节、环境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上都有不同特点。比如《桥》一文中,环境描写分散而写,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现;《穷人》一文开篇就是描写环境,为整篇小说的故事发展和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很显然,这两篇小说凸显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小说三大核心要素之间的关联。因此,第三篇略读课文《在柏林》一文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即紧扣文本的内容,彰显这一篇略读课文在情节、环境上的不同点。
就这篇《在柏林》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篇微型小说并没有刻意地进行所谓的环境描写,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社会背景已经为这篇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教师需要在这一点上为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除此之外,这篇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甚至都不能说是有情节,只是小说人物两次眼神的交流和一组对话;但最后的情况交代是作者精心设置的,给予读者以人性冲击,起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从这篇略读课文来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篇小说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即对其他两篇精读课文形成了有效的拓展与补充。
三、领悟编排用意,优选略读课文的学习策略
(一)引领自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
略读课文从字面意思上来,就是可以简略而读的课文,教师无需过多地讲述或者解读,也不需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性细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要更多地将学生推向前台,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选用合理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更好地推动其对略读课文的深刻领悟。
还以《故宫博物院》这篇略读课文为例,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教师应紧扣阅读任务,组织学生尝试运用选读的方式介绍课文,使其整体了解每个板块的主要内容,要求其根据阅读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细读,将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体悟,更好地落实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生长。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典型的古典小说单元,编者设定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此还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两篇精读文本和《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两篇略读课文。通过前面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来学习后两篇略读课文。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运用跳读的方式来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进行阅读。
(二)重视方向,关注阅读重点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对有限的,他们在文本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阅读内容认知的跑偏现象,甚至会直接忽视重点。为了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方向、有目标、有任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都在每篇略读课文前面设置了简洁的导读提示语:有的是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介绍,有的是对文本的阅读重点进行揭示,有的直接提出了阅读这篇短文所形成的表达效果。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导读提示语,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清贫》一文为例,编者在课前导读写了这样的内容:“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细读这段提示语,我们就能发现编者一共呈现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要采用默读的方式,并在默读时关注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二是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之后,结合课文中的人或者事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这样的提示就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出了要求,同时又把握了自主阅读所要达成的方向。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一文的导读提示语为“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其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一是揭示了神话故事的特点,即充满神奇的想象;二是指出了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于默读课文提练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整体性地感知与了解;三是提出这篇略读课文阅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整体性了解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想象,将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地与这个单元着重训练的语文要素整合起来,将理解故事、讲述故事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统整问题,重构教学框架
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略读课文的篇幅也逐渐加长,所呈现出来的文本信息也越发丰富。如果学生的自主阅读还是依照低年级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阅读,这就意味着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教师就可以设置统整性问题,将原本平铺直叙的课堂转化成为板块状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对略读文本形成高效而深入的解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灯光》一文,通过回忆的方式来展现郝副营长为了给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英勇牺牲的故事。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尝试设置统领性问题,架构整篇文章的教学框架。比如紧扣文章的题目“灯光”,引导学生纵览课文说说“灯光”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与战场上点燃的微弱火光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为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指向于文本内容的梳理,又指向于文本内涵的洞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体悟与思考,从而对这篇略读文本进行全面而深入阅读。
略读课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现“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并进结构的重要载体,是教材落实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应真正把握好精读文本与略读文本的价值定位,统整单元语文要素,从学情出发,真正将教学的关注点落在实处,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晓琳. 略读课文,就是要放任地教吗?[J].小学语文教师,2018(9).
[3]林晨.外国名著单元略读课文的解读及教学 策略——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1).
[4]缪剑妮.漫谈略讀课中的“教”与“学”——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
[5]窦翠萍.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效果提升的基本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8).
(责任编辑:孙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