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培养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2020-06-22孙悦超黄明鑫李曼
孙悦超 黄明鑫 李曼
[摘 要]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岭南师范学院转为应用型本科后,率先进行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关键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探索实践。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在保证够用的前提下,实践应用能力、岗位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协同培养;教学改革;育人机制;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6-0145-03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014年3月教育部就明确了地方高等学校教育办学的改革方向,全国1200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转变。2016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了包括岭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内的14所普通本科高校转为应用型本科学校。
应用型本科既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又区别于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本科相比,它更强调应用和技能;和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则强调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后续应用发展能力[1]。应用型本科的关键是在“应用”上,要求以体现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其要求办学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要体现“应用”,关键是要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是现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一般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的指导、检测、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相应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3]。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校企協同育人培养机制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为核心,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对实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校企协同培养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合作企业的保障作用,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关键课程设计开发、实践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四个关键环节”,以汽车技术服务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综合素质和汽车服务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成为在汽车及相关行业从事技术服务、管理服务的实践应用高素质人才。
一、校企合作育人现状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近二十年来广泛学习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普通本科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惯性依然没有实质性变化,且地方高校转为应用型本科的时间短,现在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学校还没有探索出适合各自办学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4]。虽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后加大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不能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敷衍应付的情况很普遍,难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企业的宗旨是生产、销售或者服务,赚取利润而不是培养人才,与学校合作目的是为了利用学生劳力和储备人力资源。另外,有些企业不会以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会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企业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义务。
而学校与企业合作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促进就业;很少深入思考培养模式是否正确,不可能深层次挖掘企业所具有的教育力量,这就会使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二)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不流畅
尽管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逐步加大,但专业实践环节很少能在企业真正进行,往往一周或两周的企业实践会通过一到两天的企业参观或考察来代替,这种实践大打折扣,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5]。另外,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不对接问题严重,即“校企合作两个主体介入力度不够”。在国外,如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应用型高校,其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政府或行业制定的标准来设计的,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高校会邀请企业参与制订、修改教学计划。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不达标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6]。但现行本科高校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的情况。大量年轻教师主要从教学型和研究型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缺乏实践应用教学环节的系统专门训练,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够,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应用教学指导工作。
(四)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不健全
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而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基本都是在原有普通本科培养模式考核的基础上简单修改而成的,还没有形成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有效评价监督机制,包括学生的考核与教师工作量的考核等。现行体系也不适应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考核要求,不能起到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激发应用创新的作用[7]。特别是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课程成绩的评判、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等方面还需深化改革。
综上可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虽然已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推广,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时间短,正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也不能直接套用高职高专的模式。汽车服务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以往没有应用型本科的概念,但很多学校也以类似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比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等,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施过程中仍遇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机制
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我校与企业的合作等情况,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多次讨论,2017年我校确定了“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机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以行业岗位综合素质、专业理论能力应用为主要目的,把理论知识学习、基本能力训练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作用,专业教师必须接受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获得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具有对学生专业实践指导和创新应用引领的能力,总体改革育人方案见图1。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专业服务技能,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理论、强技能、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现代汽车技术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学生主要掌握汽车技术、汽车运用、汽车服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现代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保险理赔和其他汽车服务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基本能力。针对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主要改革内容如下。
(一)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
由湛江车之家职业技术学校、湛江捷和汽车贸易公司、湛江盛世开元比亚迪汽车等企业技术人员和我校专业教师组成汽车服务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探索专业建设,研究构建“能力+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由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及业务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组成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小组,责任到人负责校企合作事宜的具体实施,避免合作流于形式。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2018年4月完成了“3+1”模式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通过了行业专家的审核。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人才培养的执行和监督机构,确保校企协同育人的顺利实施,2018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正按此方案全面实施。
(二)制定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地方经济发展和汽车服务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以能力应用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从“重理论轻实践”向“强能力善创新”转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讲难点、重点、专业前沿知识、拓展知識、现代工具,一般知识通过留大作业让学生自学解决,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技术和现代工具,这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另外,以广东省粤西机电产品加工中心为平台,建立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以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科技创作、技术研究的应用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 “汽车服务”这一中心,构建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即建立“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校企专业综合实践—企业跟岗实习—毕业设计综合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理论应用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培养,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企业工作岗位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工作岗位能力、毕业设计创新的紧密结合。
(三)开发理论引领实践教学的重点课程
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满足目标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需在课程体系上突破“强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结构,要搭建专业基础课程、开发应用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和实践训练课程的综合课程体系平台,并开发理论引领实践教学的重点课程。
为满足汽车售后、服务、营销、保险理赔等服务岗位的工作内容,我们设计开发了汽车构造、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检测技术、汽车诊断与维修技术等课程作为理论引领实践教学的重点课程。在课程的开发中,注重案例情境教学设计,力求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综合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学理论会应用,懂理论能实践,会思维善创新”,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例如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中的自动变速器环节中,我们设计“直接故障检修、间接故障检修、隐性故障检修”三个工作环节,由易到难将自动变速器理论应用于变速器故障诊断实践,以提高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
(四)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这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及动手操作能力,能同时胜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8]。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水平优秀且“懂创新、通实践”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
针对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我校专门制定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国内外访学、产学研奖励等继续教育的政策措施,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我们每年都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国内外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实践、访学,通过参与项目研发和科技服务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拓展教师的来源渠道,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或者聘请技术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等。另外,在人才引进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引进有企业实践经历的人才。通过多途径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保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进行,实现产学一体、校地互动,鼓励和加大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的力度,这既能密切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又能结合企业需求加强实践课程指导,还能达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多重效果。
三、结束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相比,要更加注重突出毕业生应用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这个核心。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要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其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具备一线工程师的能力。应以高校为主体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以企业为主导推进教育、科研、生产、服务相结合,共同促进教育改革与区域经济的有机融合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陈丽春,毛建卫,茹潇潇.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72-75.
[2] 赵卫兵,马洪儒.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以安阳工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241-242.
[3] 黄雄健.“校企协同、强化实践”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11):47-49.
[4] 段敏.面向社会需求的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培养标准探索[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3(2):61-63.
[5] 秦红.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91-94.
[6] 袁训锋,刘 俊,刘宝盈.校企协同培养电气类创新型工程人才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9(5):35-38.
[7] 俞慧刚,徐公芳,陈旭平.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学交替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84-188.
[8] 徐国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研究[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9(5):119-122.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