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本科全程导师制实践研究与对比分析

2020-06-22邓小龙杨希祥朱炳杰郭正

大学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

邓小龙 杨希祥 朱炳杰 郭正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日益重视,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新时期本科生教育培养模式的趋势,国内高校纷纷开展本科全程导师制的实践。通过对国外一流大学本科全程导师制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国内高校开展全程导师制的经验和现状,可知本科全程导师制在我国高校推行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制度、管理、教师、学生等多层面不断进行完善,发挥其对全面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全程导师制;本科生培养;个性化人才培养;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6-004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都是围绕人才培养产生的辅助功能[1]。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常态化、科技发展多元化、思想萌发多样化等复杂现状,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均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竞争压力、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大[2]。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个性特征、能力素质、兴趣特长、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如何促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发挥每个人的潜质与特长,是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亟须个性化指导在大学生培养阶段中发挥作用[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对能力产出教育的重视,国内高校纷纷开展了本科导师制的实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应用策略的不同,我国高等院校践行了多种类型的本科导师制实践,主要包括全程导师制、年级导师制、精英导师制等。其中,全程导师制因其学生覆盖面全、辅导连续受到更多的关注。

本科全程导师制是一种围绕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师生深度交互式的人才培育模式。通过制度设计,由指导教师对每个大学生进行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计划咨询、专业与实践课程建议,以及身心、生活、就业和职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指导。这种通过导师广泛参与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模式,充分践行了因材施教原则,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同时,全程导师制更强调导师学识和人格魅力的综合影响,突出导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学分制、班建制的不足。

一、国外本科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情况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源于15世纪的牛津大学,但长期以来其主要用于研究生培养。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大学纷纷采用了本科生选课制和学分制,而作为配套措施,导师制被应用于本科生培养,用来帮助本科生的課程学习和人生规划。到现在,本科全程导师制已得到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认可和实践,且卓有成效。

(一)欧洲

牛津大学的全程导师制基于该校学院制模式,由各学院在学生入学时为其指派全程导师,负责学生课程和内在修养,导师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实行一对一辅导,并根据情况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4]。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学习阶段,全程导师会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兴趣发展,定期安排一个有针对性的项目及参考资料清单,要求学生完成资料调研学习,提交项目研究报告或论文,通过研讨会方式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对问题、方法、结论的深层次思考。学生通过长期参与这种有针对性的项目、独立的学习和互动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独立思考能力。

剑桥大学的模式与牛津大学类似,不同之处是学院在为学生指定全程导师的同时,还为学生指定了课程指导员,负责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课程学习指导和帮助,而且不同的课程可对应不同的课程辅导老师[5]。需要注意的是,课程辅导老师通常由选定的研究生担任,他们负责对学生进行更全面和具体的指导,为全程导师提供指导信息和建议。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是著名的工科院校,其在前面两所大学的基础上,采取了进一步的创新,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指定一位全程导师,全面负责为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指导;在学习方面,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有学习顾问,为学生提供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心理专家和职业顾问,共同保障全程导师制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6]。

(二)美国

哈佛大学的本科导师制始于20世纪初,与其所采用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7]。导师在哈佛大学是一种工作职能,而非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专门职务或职称。哈佛大学的本科导师制是分阶段实施的:对于一年级新生,由学校专门成立的新生导师组委员会负责其生活、学习和学术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对于高年级学生,由指定的全程导师在其专业学习领域内,以单独交流和辅导的形式给予学生学业上的具体指导,这种非正式的教学方式弥补了课程时间和学习内容上的不足。导师可以是大学的教授、年轻教师或研究生,通过这种非正式、常态化的交流,能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给予学生熏陶和培养。哈佛大学的实践表明,导师制不仅在学习上对学生有促进和提高效果,而且在学习态度和信念上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普林斯顿大学的导师制最初是面向高年级学生的一种小组式的导师辅导模式,这种小组的划分通常是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来确定的,导师通常由年轻教师承担,负责辅导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生活。后来,本科导师制覆盖至全体学生,但分年级进行:对于低年级学生,导师由学院的教授担任,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还为新生指定生活指导老师(通常由高年级学生担任),负责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其已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全程导师更换为专业领域的教师,以便于提供更具体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指导[8]。

加州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包括新生导师和专业导师两类:新生导师是由数十名学校教授组成导师团,负责为新生的学习计划提供建议,并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专业导师负责在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学习时,在选课、学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帮助,在学生毕业时对其深造或就业等发展方向提供建议[9]。

(三)经验与启示

总体而言,本科全程导师制在欧美实施历史悠久,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其基本思想是为每一名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均提供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兴趣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其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启示主要有:重视因材施教,强调个别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潜力,早期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导师与学生这种点对点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治学、生活、品德等方面均受到教师的熏陶。

二、国内本科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的导师制是为研究生培养制定的,侧重于对学生的学术指导。随着当今社会对多样化、多层次人才需求的逐渐增加,传统本科生培养的选修制与学分制教育体系通用模式受到了较大冲击,我国的高校逐渐开始探索本科全程导师制[10-13],各校的实施模式也有所差别。

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导师制主要依靠教师队伍,通过顾问方式[10],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在业务学习、专业选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鼓励和协助学生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精神。

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导师制融合了教师和学生队伍[12],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的纵向链式学习科研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整体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总体而言,本科全程导师制已经受到国内高校的广泛关注,并根据院校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要成果。同时,全程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三、国内实施本科全程导师制暴露的问题

由于本科全程导师制在我国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且我国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特征与国外差异较大,在实施的过程中,国内高校遇到了不同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学校管理制度不到位

虽然各高校纷纷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或规定,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许多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实施效果关注度不够,有方案、有制度,但落实和保障不到位,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最终导致导师制的实施变成了形式。

(二)导师投入精力不够

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现状是教师少、学生多、师生比例失衡严重。在本科全程导师制中,导师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及精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但是,高校教师普遍面临课程任務多、研究生指导需求大、科研任务重等现状,教师与本科生见面和深层次交流的机会有限。同时,在一些高校,全程导师制是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存在导师对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了解得不够深入的问题,导致本科生的导师制偏向于研究生导师模式,更多关注于本科生课程规划和专业方向上,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不多[14]。

(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够

受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通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在全程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本科生参与主动性不够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些学生通常习惯于被动地听从导师安排的任务或目标,很少主动联系自己的导师,也不主动汇报遇到的困难、问题或新的想法。学生对导师制的理解与工作模式不清楚,也不清楚导师制对于学生的保障和辅导功能,无法有效获得导师的帮助。

四、本科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建议

针对我国高校在本科全程导师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开展深入分析研究,从制度、管理、教师、学生等多层面不断完善本科全程导师制,发挥其对全面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制定适合院校特点的全程导师制模式及相关规章制度

一方面,各高校应因地制宜,选择符合院校特点的全程导师制。国内各高校在学校情况、学科特点、师资力量、学生组成、培养目标以及学校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全程导师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情况。例如,在学生与导师联系和交流时间受限的院校,实施传统全程导师制模式存在困难,应扩大建立导师与学生当面沟通的渠道和非会面的渠道;在研究生资源较丰富的院校,可融入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帮扶带作用,在导师制落实中有机地加入研究生的工作,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可以促进学生与导师的信息传递效率。

另一方面,应制定合理可实施的规章制度。必要而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制度是引导和落实本科全程导师制的根本保障。因此应加强制度建设,从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再到具体导师的工作模式上对其加以规范,明确导师制的目标、导师遴选与工作机制、导师职责与工作要求、监督、考核、激励等方面内容,确保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全程监督跟踪、全程制度保障。在指导模式上,可结合专业特点,融入类似于牛津大学的研究型项目、实践型课程及创新型竞赛等可替代学分的工作,使学分制与导师制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二)持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相应平台建设

全程导师制的核心工作模式是导师与本科生的直接沟通交流、言传身教,导师队伍是决定全程导师制成效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既要保障与学生数量相匹配的导师队伍数量,又要保障和不断提升导师的全程指导水平能力。在实际中,一些高校在本科全程导师制实施中过于强调名师效应,这一方面将受制于教师的资源和精力,另一方面对师资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应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要求和标准,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交流和研讨活动,不断增加对导师的能力提升建设和工作模式培训,加强本科生导师队伍能力建设。

在指导平台和模式上,高校可采用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形式,但不应仅限于面对面交流。应考虑与时俱进,借助于网络平台、移动智能终端等手段,提高导师与学生交流的便捷性。应借助学生培养基地、实验室平台、学科竞赛等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能力培养工作。

(三)注重教学活动中导师和学生的反馈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也导致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主动性不高,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低,与导师当面沟通的技巧缺乏。在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理解本科导师制的目标和工作模式,明白导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责;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汇报,要求学生配合辅导工作、汇报进展情况、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应鼓励导师多听、多了解学生的情况,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制定因材施教的方案和办法。

在本科全程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学校应收集和处理导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在教学指导实践中不断优化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同时,在学校层面应制定相关的反馈收集、处理机制,通过对反馈问题的整理、研讨、跟踪,确保本科全程导师制在实施中的闭环。

[ 参 考 文 献 ]

[1] 顾海良.大学功能与大学精神 [J].思想教育研究,2012(214):3-6.

[2] 曾昆,潘志明,周福才,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6(1):7-8+11.

[3] 楊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2016(9):11-13.

[4] The Tutorial System at Oxford University [EB/OL].[2019-03-05].https://www.new.ox.ac.uk/tutorial-system.

[5] Unvdergraduate Study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EB/OL].[2019-03-05].https://www.undergraduate.study.cam.ac.uk/.

[6] Unvdergraduate Study at TU Delft [EB/OL].[2019-03-05].https://www.tudelft.nl/en/education/programmes/bachelors/.

[7]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Harvard University [EB/OL].[2019-03-05].https://oue.fas.harvard.edu/.

[8] Precept system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EB/OL].[2019-03-05].https://admission.princeton.edu/academics/precept-system .

[9]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Caltech [EB/OL].[2019-03-05].http://www.caltech.edu/content/undergrad-education.

[10] 北京大学教务部[EB/OL].[2018-11-05].http://dean.pku.edu.cn/jxbgs/jxbgs_main.htm.

[11] 浙江大学[EB/OL].[2019-03-05].http://www.zju.edu.cn/2003/0109/c5086a526989/page.htm.

[12] 周玲妹,朱学帅,封萍,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30-131.

[13] 赵亮,谭春娇,沈立,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7(4):109-111.

[14] 翟国栋, 武晓华,曹洪治,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7(1):66-69.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等五部门: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依托数字化与信息化构建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