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评价
2020-06-22吴永信
吴永信
(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 甘肃金昌 737103)
牙周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包括牙周炎及牙龈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不完全统计[1]:目前,我国35所以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将近一半的患者,牙槽骨遭到严重破坏。牙周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口腔疾病,牙周组织被破坏,出现牙齿松动、缺失等,影响了机体的免疫调节,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美观度也会遭到破坏。单纯牙周基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牙周基础+口腔正畸对患者牙齿功能的影响,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本研究选定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随机分组(每组46例)。实验组:女性22例、男性24例;年龄在26-59岁,平均(41.62±3.14)岁;病程在2-11年,平均(6.52±1.14)年。参照组:女性21例、男性25例;年龄在27-58岁,平均(41.66±3.11)岁;病程在3-10年,平均(6.54±1.11)年。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告知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应严格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防止口腔中细菌滋生。
参照组:龈上洁治术:去除牙结石,将牙面磨光,防止牙结石沉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牙结石刮除后,继续将软化、腐败的牙骨质层刮出,直至压根面坚硬、光滑,将牙周袋中的牙石残渣清除,使牙龈与牙面贴合。对于松动的牙齿,进行光敏树脂夹板固定或钢丝结扎,调整咬合,给予组织修复、控制炎症等基础治疗。
实验组:牙周基础治疗的方法与实验组一致,2月后再次复诊,若牙周情况得以改善,则实施正畸治疗。拍摄头颅正侧位片、全口曲面体层片,结合患者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正畸治疗,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关闭牙齿间隙,内收前牙移位,调整牙齿拥挤,重新排列牙齿,使咬合关系正常。每月定期复查2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评价治疗效果。
(1)牙周指标:包括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
(2)牙齿功能[2]:以口腔功能评估量表评估牙齿功能,包括舒适程度、美观程度、固定程度、咀嚼功能,每项分值在1-5分,分值越高,治疗越有效,口腔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牙周指标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3月后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1。
?
2.2 牙齿功能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3月后牙齿功能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
3 讨论
牙周病早期会出现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吸收加重,牙齿的咬合力失衡,牙齿向受力方向移位,导致牙齿伸长、松动、牙间缝隙扩大、间隙倾斜、严重损害口腔咀嚼功能,降低面部美观度。有学者认为[3]:牙周病致牙周移位应及早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清除牙周炎症,防止牙齿继续移位。本研究示:实验组治疗3月后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均明显比参照组低,实验组治疗3月后牙齿功能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表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口腔正畸+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出血指数,提高牙齿舒适度、美观度、固定性及咀嚼功能。在高琰[4]研究中,研究组牙周袋探针深度是(2.3±0.6)mm、常规组是(3.0±0.5)mm,研究组明显比常规组低,与本研究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牙周基础可有效改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口腔功能,降低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纠正牙齿畸形,取得良好的修复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将该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