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麻醉效果观察

2020-06-22钟文霞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锁骨优良率B超

钟文霞

( 廉江市人民医院 , 广东 廉江 524400 )

锁骨是人体中用以连接上肢及躯干部位的唯一骨性支架,位于皮下且表浅,呈S型架于胸骨柄及肩峰之间。当人体受外力撞击或碰撞与坚硬物体之上时,易引发锁骨骨折。该疾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群体,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皮下淤血等。临床针对锁骨骨折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中有效的麻醉手段对患者治疗舒适度方面则意义重大[1-2]。目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的麻醉手段主要为全身麻醉以及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3-5],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相较于全身麻醉对患者的生理影响更小,同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故本次研究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法对锁骨骨折患者行麻醉工作,并展开对其的麻醉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关于锁骨骨折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29.9±8.5)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28.3±8.2)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系统检查并已确诊为锁骨骨折患者,已排除严重脏器官功能疾病及手术禁忌证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被告知本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上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具体方法如下:术前0.5小时均给予0.1g苯巴比妥钠及0.5mg长托宁以肌注。由护理人员常规检测患者无创血压、心电图、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各项指标。将超声探头于臂丛肌间沟区域沿尾侧向头侧缓慢扫描,直至获得满意的臂丛肌间沟各个骨部影像,在探头边缘由外向内测以平面内技术进针,待针尖处臂丛附近时,将无血液与无脑脊液进行回抽,并缓慢注射0.5%的罗哌卡因共计30ml。观察组患者予以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技术,具体方法如下:术前操作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待为观察组患者注射0.5%罗哌卡因完毕后(此处罗哌卡因量与对照组有所不同,为20ml),将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以锁骨头为起点,朝乳突纵向逐渐横扫,并缓慢上移探头,在确定第4颈椎横突间段时,与皮肤对应点进行定位,测量颈椎横突尖段到皮肤间的距离,于定点处进针,根据横突尖段到皮肤间的距离经B超引导后穿刺至第4颈椎横突间段,再将无血液与无脑脊液进行回抽后,缓慢注射0.5%的罗哌卡因共计10ml。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接受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其中麻醉效果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分别为优、良、欠佳与失败,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组不良反应情况从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及毒性反应4个方面展开。

4 统计学处理: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对照组麻醉效果呈优者14例,呈良者4例,呈欠佳者12例,且无失败者,故对照组患者优良率60.0%(18/30);而观察组麻醉效果呈优者足达26例,呈良者3例,呈欠佳者仅1例,亦无失败者,故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6.7%(29/30);综上,观察组患者有关麻醉效果优良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82;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n,%)

5.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可知,关于膈神经阻滞及喉返神经阻滞者各2例,出现霍纳综合征患者1例,而出现毒性反应者无,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5/30);观察组则相关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与霍纳综合征患者各计1例,无人出现毒性反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3/30)。综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而2组间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x2=0.577;P=0.448),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讨 论

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效果准确、操作便捷、对生理机能干扰小等特点,因此常被临床选为肩部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6-7]。锁骨骨折患者在经神经阻滞麻醉完毕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若因麻醉效果欠佳,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痛苦感受,并对治疗过程造成负面影响,极大程度影响手术进展。支配锁骨的神经主要来源有2个,一为锁骨上中间神经,一为支配锁骨下肌的神经。而为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过程中,需同时阻滞臂神经丛与颈神经丛,方可完善麻醉效果[8-9]。超声引导在术中为区域神经阻滞穿刺提供明视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感染隐患。与全身麻醉比较,神经阻滞麻醉因术中管理相较而言更为简单,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同时该麻醉手段亦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增加术中麻醉效果,以达减少全麻药用量的目的[10-11]。

正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96.7%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60.0%,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82;P=0.001);且观察组10.0%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16.7%,但处理数据发现,此时2组间对比差异并不具统计学意义(x2=0.577;P=0.448),猜测可能由于样本量过低因素所致,后期可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以充实结论依据。

综上所述,经超声技术辅助区域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在明视条件下更加精确阻滞各神经丛,且有效避开血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进而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因局麻药物所带来的过敏性反应与中毒,实现对患者的保护目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锁骨优良率B超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写字的尴尬
锁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呵护锁骨皮肤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