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复位夹板外固定和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22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夹板前臂腕关节

宋 扬

(铁岭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铁岭 11200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当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症状时,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严重粉碎性骨折[1]。同时伴有周围韧带损伤,是导致后期腕关节不稳的重要原因,由于损伤形式较为复杂,尤其对于不稳定骨折、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难度较大,若治疗方式选用不当,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下尺桡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状,将引发慢性疼痛、关节僵硬、腕关节纵向负荷传导障碍,严重影响到手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生活质量[2-3]。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开放手术治疗,均在临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临床上普遍认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相对于手术治疗来说效果较差,腕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4]。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分析复位夹板外固定和复位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临床症状、X线检查、CT 检查等结果确诊,经X线骨密度仪筛选均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均为单侧闭合骨折,临床表现为腕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8.4±7.8)岁;AO分型:A3型15例,B2型8例,B3型7例,C1型12例,C2型3例;致伤原因:跌倒摔伤31例,交通事故14例;骨密度值(-3.55±0.52)g/cm2。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8.6±7.9)岁;AO分型:A3型14例,B2型9例,B3型8例,C1型11例,C2型3例;致伤原因:跌倒摔伤32例,交通事故13例;骨密度值(-3.33±0.59)g/cm2。2组间上述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予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部位、具体病情,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运用中医正骨十四法行骨折部位手法复位:主治医生用双手将患者患肢手掌握紧,将两拇指并列置于手掌背侧的骨折远端,其余手指紧贴腕掌部、紧扣大小鱼际,治疗用助手双手紧握患肢近端。医生与助手同时用力持续牵拉3分钟,重叠移位矫正后,掌曲患肢腕关节,向背侧按压骨折远端,使腕关节尺偏,旋后移位者,应予旋前矫正。上述复位成功后,使患者前臂旋前、屈肘90°采用小夹板固定,小夹板两端置方形棉垫防止夹板损伤前臂软组织,使用4节绷带捆扎前臂中下段并超过腕关节予以妥善固定。固定完成后再次进行X线片检查确认复位是否成功,若复位失败,则应拆除夹板重复上述治疗过程,直至复位成功。颈腕三角巾悬吊固定患肢,随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4周后行X线片检查确认经骨折愈合后拆除小夹板,进行上肢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臂中上段捆扎气囊止血带,上肢向外伸展。根据术前检查结果骨折类型选择掌侧入路或者背侧入路,采用 Henry 切口,从桡侧腕屈肌桡侧向深层充分暴露骨折部位,腕屈肌、拇长屈肌和正中神经向尺侧牵引,桡动脉和软组织向桡侧牵引。行牵引、撬拨等手法进行复位,用C形臂X线机进行检查复位效果,满意后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如果有骨缺损或骨块粉碎程度较大可采用骨水泥或同种异体骨进行填充,最后用锁定钢板固定,再次用C形臂X线机对骨折复位和固定钢板进行检查,满意后缝合切口。

3 观察指标[5-7]:(1)骨折部位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2)治疗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改变情况。(3)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4)骨折愈合时及骨折愈合后6个月时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变化情况。(5)骨折愈合时及骨折愈合后6个月时腕关节Robbins评分情况。(6)采用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价项目包括疼痛、握力、功能、活动度等4个方面内容,满分为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可:60-79分,差:<60分,优 良 率=(优+良)/45×100%。

5 结果

5.1 2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2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5.2 2组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改变情况对比: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前2组之间的比较以及治疗后2组之间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改变情况比较

5.3 2组骨密度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2组的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周时观察组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x2=22.213,P=0.000<0.05),统计结果详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

5.4 2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变化情况对比:骨折愈合时观察组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后6个月时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4。

表4 2组骨折愈合时及骨折愈合后6个月时的前臂旋前和旋后角度变化情况比较

5.5 Robbins 评分:骨折愈合时观察组的Robbin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后6个月时2组的Robbins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5。

表5 2组骨折愈合时及骨折愈合后6个月时Robbins 评分比较

5.6 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观察组的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680,P=0.002<0.05),统计结果详见表6。

表6 2组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n=45,n,%)

讨 论

骨质疏松会导致中老年人机体骨量显著减少、骨密度下降、骨皮质变薄、骨骼变得脆弱,极易因轻微的外力作用导致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多为压缩性骨折,具有骨折线累及关节面、关节面塌陷、骨折粉碎程度较严重、骨折块小、桡骨高度短缩以及骨折端不稳定等特点[8]。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有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式。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具有操作简便、无需住院治疗等特点,但是存在闭合复位后较难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容易出现桡骨短缩、骨折移位、掌倾角和尺偏角丢失等并发症状,从而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甚至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9]。随着生物力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骨科临床,以及新型医用材料的发展进步,钢板内固定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尤其是对于治疗异常严重的粉碎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骨折部位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临床指标评估结果,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复位夹板外固定。综上所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夹板前臂腕关节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庄家夹板做盘操纵手法
腕关节痛:骨关节疾病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