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对照分析
2020-06-22孔维宽
孔维宽 张 骞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600)
我国有众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对于此类患者,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主张其接受手术治疗,以缓解病情。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术式,减轻创伤,提高恢复效率,是临床人员的关注重点[1]。本文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就诊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有7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是(52.13±4.7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13±1.22)年。对照组有6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是(50.27±4.3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01±1.15)年。2组病患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2组患者均予以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选择手术治疗,帮助患者严格排查手术禁忌,进行充足的手术准备。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实施硬膜外麻醉,俯卧位体位,利用软垫将髂嵴两侧垫高,将其肢体合理放置;通过C臂机对患者病变的位置定位,做5cm左右小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再经骨膜实施朝下剥离骶棘肌操作,并将之向外牵引,暴露出受累椎体的椎间隙,切除受累椎体椎间隙上椎板的下缘和下椎板上缘,选择黄韧带局部进行开窗操作,外翻黄韧带促进髓核组织显露,针对髓核组织利用髓核钳予以摘除,操作完毕选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操作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置入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观察组开展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方法如下:采用局部麻醉,实施俯卧位,利用软垫将骼(髂)嵴两侧垫高,腹部垫软枕、能减轻腰椎前凸;经皮椎间孔镜下监视操作,根据患者的腰椎间盘类型,采用不同的位置进行经皮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对比剂,并通过椎间孔镜对患者的病变位置等相关情况详细探查,导丝插入将穿刺针拔出,沿导丝方向插入扩张导管,然后仔细将髓核摘除,生理盐水充分的清洗,实施消融减压术,将切口关闭。
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施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恢复情况并利用JOA量表评价,评价时间是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12周时,患者JOA评分越高表明局部功能障碍越轻。
5 结果
5.1 2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施术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施术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互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5.2 2组不同时间段JOA评分对比:2组患者在术前的JO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提高,各组手术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2周时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互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间段JOA评分对比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造成很多年龄偏大群众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因素,多是患者存在有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导致外力影响腰椎间盘,使得局部纤维组织破裂,而其内髓核组织发生突出、破裂[2]。
腰椎间盘的治疗目前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以理疗、针灸、牵引、按摩为主的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复发风险较高,故手术是此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将突出髓核组织摘除是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3]。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操作术中出血量大,且创面大,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增加患者的痛苦。微创手术在骨科临床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程度认可,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也十分满意。本文对比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的效果,观察组的施术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施术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2周时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互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针对微创椎间孔镜实施治疗具有以下的优势:(1)微创手术有内镜配合,更有利于保护神经根,在很大程度减少了正常组织承受的损伤[4]。(2)微创手术能够使软组织、椎旁肌的剥离减少,也减轻了椎板的损伤,也能够降低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最大程度维持了椎体正常结果,使之保持一定稳定性。(3)微创手术操作过程可将神经、血供避开,使出血量减少,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5]。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开展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更利于减轻创伤,减少并发症,也能提高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