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2020-06-21张美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

张美君

[摘 要]  阅读鉴赏能力是高考语文科目考查的主要方面之一,也是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高考开始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阅读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查要求、考查内容等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以2017、2018、2019三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的9套试卷入手,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背景、命题依据、选文特点、试题特点四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课标

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阅读测试中现代文阅读的三大组成部分。全国卷从1992年开始正式将实用类文本阅读纳入阅读测试当中,1992年~2006年,采取实用类加文学类或论述类加文学类的考试形式。2007年~2016年,现代文阅读进入选考阶段,论述类文本阅读为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二选一的选考题。其中,由于种种原因,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均局限于传记这一单一文体。2017年开始,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全国卷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也做出了较大改动,取消了选考题的设定,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均列为必考题。且在试题选文与命题特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命题背景与命题依据分析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读图时代”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面对大量而又复杂的信息,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实用类文本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时常接触到的一类文体,它是我们观察社会生活、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工具,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实用性文本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着实用性文本不受重视、文类模糊不清,教师指导应试化等问题,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任务群提了出来,规定了三类学习内容: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强调了实用性文本的基础性地位,体现了对实用类文本的重视。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了高考语文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修订后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即《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因此,笔者对2016年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以下几点变化。

首先,最大的变化即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内容调整成了必考内容,由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類文本阅读二选一转变为二者都为必考题,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次,实用类文本阅读所列举的几种文体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2016年为“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而2017年的表述为“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这个变化看似很小,但是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方向性的引导,即突出强调新闻的地位,改变以往传记一统天下的局面。

再次,在具体要求方面,2017年的考试大纲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这一内容。这一要求,既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也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提示,强调了实用类文本的基本特点,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所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相呼应。

最后,实用类文本阅读所要求的能力层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理解”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加入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核要求当中,要求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一调整使得“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四种能力之间层级性更强,且更加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整体来说,这些调整与2017年教育部调整考试大纲的目的相一致,即“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读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鉴赏评价 D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 鉴赏评价 D

(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二、选文情况分析

(一)文体类型:由固定到多样化

从文体类型上来看,2017~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文本选择上呈现出文体多样化的特点。以往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使用传记这一连续性文本,而近三年的阅读材料则是来源于新闻评论、报告、图表数据、科普文章等,围绕一个主题,由二到四段材料组合,构成非连续性文本。

如2018年全国Ⅱ卷围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热点话题,选用了三则材料。材料1与材料3是文字性材料,均选自《中国知识产权报》,材料2则是一则图表性材料,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一篇报告。这样的文本材料基本符合当代人民的生活阅读情境,增强了选文语言的可读性。

(二)选文主题:主题鲜明、重价值导向

从选文主题上看,2017~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所运用的语料体现出了人文性与时代性统一的特点。选文主题多集中在传统文化、我国现代科技成果展示、社会热点话题方面。所选材料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重视价值导向,与2017年版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凸显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如2017年全国Ⅲ卷的选文主题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发展”,2018年全国Ⅰ卷的选文主题为“量子通信”,2017年全国Ⅱ卷则是围绕“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一主题展开,这些主题均为我国近年来各领域的热点话题。这样的选文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三)选文内容:呈现出跨学科与跨国别的特点

首先,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文本的内容并不是固定在某一特定学科,而是涉及到时政、历史、科技、社会等多个方面。如2019年全国Ⅱ卷“中国桥梁”的相关内容为时政信息,2019年全国Ⅰ卷“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到历史信息,2018年全国Ⅰ卷“量子通信”为科技信息,2019年全国Ⅲ卷“志愿服务”则为社会信息。

其次,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内容还体现出了跨国别的特点。如2019年全国Ⅰ卷材料三介绍了我国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的部分文件进行修复的方法。2018年全国Ⅰ卷的材料二翻译自《自然》杂志,是外国学者伊丽莎白·吉布斯的一篇文章。

三、命题特点分析

大纲规定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所考查的能力层级,并对每种能力层级所包含的具体技能进行了细分。根据考试大纲的统一编码,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分别用B、C、D、F进行编码,为研究方便,笔者根据每一能力层级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编码,如表3:

结合表3,笔者对2017、2018、2019三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题目所涉及的能力层级进行了分类,其中2019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位于第4题、第5题、第6题,2018年和2017年则位于第7题、第8题、第9题。统一起见,统称为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统计结果如表4:

(一)题型稳定,试题难度不大

2017、2018、2019三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题型设置非常稳定,考题普遍采用的是两道客观题(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客观题主要集中在考查学生快速掌握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主观题则大多指向对文本信息的归纳、概括、整理,试题难度不大。

以2019年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题为例。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其中,第四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1)”的能力,第五题和第六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2)”的能力。三道考题均指向“分析综合(C)”的考查,考生只需准确找到文本对应的区间,进行筛选、分析推断,即可作答。总体来看试题难度不大。

(二)能力层级考查不均匀

由表4可以看出,近三年的高考实用性文本阅读试题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1)”这一能力层级考查的最多,占了55.6%的比例,其次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C2)”,占了25.9%的比例。“理解和分析”“概括和分析”是考題中经常出现的高频短语。

相比而言,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B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D1)”“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D3)”的考查相对较少,分别占比7.4%、11.1%、3.7%。

而对其他几个能力层级的考查则尚未涉及。

总体来看,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考查的能力层级不均匀,未全面涉及考纲要求,理解、分析多,鉴赏评价与探究少。部分客观题与主观题所指向的能力层级相同,部分试卷中两道主观题之间也存在考查角度相同,思维梯度不明显的问题。这样的题目设置,没有很好地对应考生的层级性阅读规律和心理。

(三)重文本理解,轻社会生活联系

笔者进一步对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题目设置都多指向对文本本身的阅读和理解,与考生的社会生活联系很少。

如果说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墨子号”人造卫星与量子通信等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本身联系性就不大,那么2017年全国Ⅱ卷关于“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的主题,则是一个生活性的话题,但试卷所设置的答题情境依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距离感。两道客观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理解、分析和评价。主观题为: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本是一个开放性的设问,考生可结合自身的社会参与和思考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与评价。但是紧接着“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一要求则限定了答题范围,降低了考题难度。考生只需结合试卷所给的两则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同义转述即可作答,并不需要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经验。

四、思考与建议

笔者对2017年~2019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区分语文阅读与非语文阅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近三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题多指向文本内容的分析,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均可从文中找到,考生只需具有一般的文本阅读能力即可作答,并不需要调动很多语文知识,题目设置的“语文性”不强,不是典型的语文考试试题。

语文阅读不同于一般的生活阅读,语文阅读是指人们运用语文知识或者语文方法进行的阅读。而非语文阅读则是指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所进行的阅读。并非只有语文学科需要用到信息加工的方法,如果仅仅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那么语文试题与其他科目,如政治、历史等科目的试题,区别又体现在哪里呢?

语文测试应与语文阅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高考语文测试应与高中语文学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更多的应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如文体特征、文本特色、语言文字运用手法等,应尽量做到“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

(二)加强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1.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如果说第20、21题是新高考语文学科改革的“试验田”,那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三题,即唯一一道主观题,也可视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改革的一块小“试验田”。或许是出于阅读量增加的考虑,命题者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适当降低了试题难度。但是在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础的前提下,是否可以适当加大主观题的考查难度。

两道客观题已经基本上可以完成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若主观题仍着眼于此,很容易造成试题之间考核能力的重复。主观题则可更多地指向考查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高考试题也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和答题情境,增强学生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有话可说。

如上文提到的关于“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目设置,若能从学生现实生活角度出发,考查当代青年的社会参与,或许更能增加与学生的亲近感,减少距离感。也更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出来的“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主观题部分也可尝试适当设置一些与材料相关的“微写作”的题目,如让考生作为一位媒体人,进行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的写作,或是作为一位科普类杂志的编辑,对材料内容作一个简短的小报告等,创设具体的社会情境,实现读写结合。

从课程目标来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一个单独的学习任务群,但却几乎对应了12条课程目标的每一个内容,在课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从语文教学来看,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能力。高考作为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发挥着语文教学的指挥棒的重要作用。近三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从总体上看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彰显了学科核心素养。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商榷,实用类文本阅读究竟应该如何选题,如何设置题目,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新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 考 文 献]

[1]赵静宇.阅读能力内涵演变及高考语文的应对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

[2]夏晨政.从国际大型阅读测试审思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2).

[3]张悦群.2017年高考阅读題述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7(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5]吴璇,孔凡哲.语言文字运用在高考试卷中的考查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