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思维视域下高级学习策略研究

2020-06-21葛晓雯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葛晓雯

[摘 要]  在当前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地理课程改革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地理新课标也已日渐落实。高级学习如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从而拓展學生的综合思维,这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高级学习;教学策略

高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弹性理论。认知弹性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的斯皮罗等人针对非良构领域的习得与迁移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需要用多种方式重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境做出适宜的反应,即发展认知弹性。斯皮罗等人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涉及的内容是良构领域知识,即学习目标和学习条件都明确的知识。而高级学习涉及的内容是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即学习目标和学习条件有一方或双方均不明确的知识。高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概念的复杂性与跨越案例的变化性,能够运用所获取的概念去分析、思考问题以及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概念。本文以高级学习为载体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一、可行性分析

(一)高级学习与高中生认知特点的契合度

高中生一般从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个体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都有了显著的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们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朝气,而且更加热情积极。高中生的生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期,但心理发展却相对要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因此,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使学生依旧容易依据初中的思维习惯和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但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涉及到方方面面,且教学内容容量变大,难度提升,需要从初级学习上升到高级学习。进行高级学习时一般以非良构领域知识为载体,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复杂概念的理解,更提升了在不同情境中建构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高级知识的学习。

(二)高级学习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契合度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基于此,地理学的视角是综合的、三维的、动态的、系统的,其以较为复杂的人地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较多非良构领域知识,如自然地理中地球运动、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还有人文地理中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化、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等。这些非良构领域知识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将前后知识加以串联甚至多学科知识相互联系。原有的地理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往往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学生需要将已有知识内化,在不同的情境中分析评价地理事物或规律,融入到高级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概念、地理事物或地理规律全面地理解,并有助于学生综合考虑各种地理要素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学策略

(一)实施原则

1.构建知识框架,提升综合思维

高级学习强调运用已有的概念创设不同的情境,以体现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知识的程度。已有研究证明,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多次重复地对同一概念进行学习,可以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情境,且应努力做到弱化教师控制,鼓励和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主动进行探索与知识建构。例如,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如何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此时学生要具备较全面的综合思维,可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因素,具体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构建关于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框架。

2.提供多样化的地理素材,刺激感官知觉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自然地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而一些学生缺乏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时补充图片、动画、视频等相关素材,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知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弥补某些能力的欠缺。例如,在进行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教学时,如果仅依靠静态的光照图展示,学生仅能浅显地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就难以理解。这时需要动画或视频加以辅助,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才能理解到位。

3.开发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注重案例教学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地理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开发生活化的地理课程,借助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多方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时,可引入“溧阳白茶品质高”的案例进行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因素分析,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溧阳高品质的白茶,大多产自天目湖周边地区。溧阳南部山区属天目山余脉,山峦连绵,气候温润,植被丰富,土壤富硒,原生态环境浑然天成,而天目湖湖水pH值常年保持在7.8左右,呈弱碱性,全国罕见。”这样,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了解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而且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二)案例设计

“区位因素”是人文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区位”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地理环境的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其包括城市区位、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和交通区位等。对“区位因素”的分析,主要从自然环境区位和社会经济环境区位两大方面进行评价。此时,又一个地理概念产生,即区位条件,包括区位优势条件和限制性的区位条件。由此可见,区位因素的教学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综合教学,体现了地理学中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笔者以“工业区位因素”为例,介绍高级学习介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流程。

1.教学目标的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笔者认为,可以将这精练的教学目标继续细化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见表1)。

2.教学流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可利用多媒体呈现具体情境(播放视频“德国鲁尔区的涅槃重生”),提出问题:“鲁尔区经历了繁荣—衰落—振兴的过程,那么,有哪些原因使其盛极一时?”由此引入“区位”的概念。这一环节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发掘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前概念”,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条件。

(2)非良构知识的问题解决

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必要时可请教教师,从多维度、多层次提供多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如小组1可能会得出结论:鲁尔区繁荣的区位条件主要是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较近,自然条件优越;小组2可能会得出的结论:德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最发达的区域内,市场广阔;小组3可从图文材料中得出结论:鲁尔区具备发达的内河运输网络,高速公路也交织成网,交通发达。其他小组也会在已有材料中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创设相应的条件来促进学生发现并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下,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紧扣“区位”的概念进行多角度地分析,更好地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3)监控、评估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板书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突显(见图2)。

通过当堂练习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教师对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总体表现加以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检查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从而为改进教学做准备。

[参 考 文 献]

[1]林培英.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理解[J].地理教育,2017(8).

[2]高彤彤,任新成.认知弹性理论重要概念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