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2020-06-21曾海波王涨汛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开腹例数

曾海波,王涨汛

(1.江西省会昌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西 会昌 342600;2.江西省会昌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会昌 342600)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实施开放性手术所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手术也在逐步完善,极大提升了临床手术质量,是当前临床手术的重点研究方向[1]。为探究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8~78岁,平均(35.62±2.03)岁;既往手术史:阑尾炎手术5例,胃部切除术4例,肠切除术5例,子宫切除术3例,胆囊切除术3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6~76岁,平均(35.41±2.11)岁;既往手术史:阑尾炎手术6例,胃部切除术4例,肠切除术4例,子宫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研究基本要求。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粘连性肠梗阻相关临床诊断要求;患者腹部手术不超于2次例;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术中实施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切口选择原手术切口或探查切口,将肠粘连部分切断及分离,如粘连部分较为广泛或者属于复发性粘连,则可实施小肠折叠排列术进行处理,手术完成后需使用生理盐水将腹腔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可在粘连位置注入已丁糖透明质酸钠,放置引流管后进行缝合。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手术在全身麻醉情况下实施,在原手术切口边6~8 cm位置做开口,将套管从切口置入并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气腹压力需控制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3 kPa),气腹建立完成后将腹腔镜插入,仔细观察患者腹腔内肠粘连情况。如粘连位置为上腹位置,可采取头高位;如粘连位置为下腹位置,则采取左侧卧位或者足高右位置,确定手术位置后根据手术情况做两个操作孔,使用超声刀、电凝钩、钳、剪等将粘连位置进行分离处理。手术中如对肠壁或者浆肌层造成损坏,需及时进行修复处理。手术完成之后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可在粘连位置注入已丁糖透明质酸钠,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1.3观察指标:统计72例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总天数,分组计算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统计72例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漏、切口愈合不佳以及复发情况的发生情况,分组计算发生率后进行组间对比;统计72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粘连性肠梗阻情况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粘连性肠梗阻情况基本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患者粘连性肠梗阻情况未见缓解甚至加重,临床症状未见消失;分组计算治疗有效率后进行组间对比。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对比72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3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治疗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为34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3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治疗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例数为26例,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总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对比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例(5.5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例(27.78%),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见表2。

组别例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术中出血量(ml)术后下床时间(h)术后住院总天数(d)研究组362.6±0.450.2±4.611.3±1.55.3±0.7对照组364.2±1.169.8±5.672.4±5.39.8±2.2t值8.20116.22766.55511.694P值0.0000.0000.0000.000

表2 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例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漏切口愈合不佳复发并发症总发生研究组361(2.78)001(2.78)02(5.56)对照组362(5.56)2(5.56)2(5.56)3(8.33)1(2.78)10 (27.78)χ2值6.400P值0.011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指的是患者肠管与肠管或肠管与肠壁之间粘连,导致肠梗阻发生,其发病原因与患者腹腔内创伤、感染、发炎、出血以及手术等有较大关系[2],如患者手术后创伤恢复不佳也会导致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有关研究中指出,传统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质量不高,很容易出现复发情况,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3],针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腹腔镜手术方式在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该手术方式较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对患者造成的创口更小[4],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承受的痛感更低,手术出血量更低,操作更加精细,术后恢复效果更佳。腹腔镜手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为全封闭环境手术,有效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中腹腔内脏器裸露时间过长,导致水分蒸发等情况的发生,对患者肠道造成的刺激也有明显降低,炎性反应、感染等发生率也有所下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质量[5-6]。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总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漏、切口愈合不佳以及复发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手术指标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更佳,且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手术,手术安全性更高。

综上可知,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研究中需不断提升手术质量,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腹腔镜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临床应用效果更佳,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肠梗阻开腹例数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