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06-20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辽宁阜新123000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纳入本院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计算机程序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观察组患者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从临床总有效率看,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观察组出现囊袋血肿2例(5.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囊袋血肿4例,气胸2例,感染1例,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慢性心律失常是以心率减慢为主要特征,由于心脏传导束支障碍异常而引发的心律紊乱、心律不齐现象,临床常见类型包含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交界性心率、病态窦房综合征等[1],临床上多采用植入心脏起搏器方法。本文旨在讨论对慢性心率失常患者采取单腔、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效果对比,随机挑选8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纳入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计算机程序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5~82岁,其中男女比例为22:18,平均(66.72 5.61)岁,根据标准心功能分级,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20例,Ⅳ级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6~83岁,其中男女比例为21:19,平均(66.48 5.72)岁,根据心功能分级,Ⅰ级0例,Ⅱ级2例,Ⅲ级22例,Ⅳ级16例。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或永久性房颤者;(2)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4)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行常规麻醉,选出美国圣犹达医疗设备公司生产5156的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行局部麻醉,从右锁骨静脉穿刺穿刺到心房和心室电极,在麻醉起效后开始操作,植入美国圣犹达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型号为XL DC5286双腔心脏起搏器,定位右侧胸大肌筋膜与上皮组织之间的囊袋内,右心室连接1根电极并固定在室间隔位置,从右心室流出并固定于右心耳。所有患者在植入后3~5d之间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接受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预防患者出现电极导管移位、伤口感染等现象。
表1. 两组心功能治疗疗效对比[n(%)]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将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等四项指标[2],心功能Ⅰ级:患者无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Ⅱ级:患者活动轻微受限,呼吸轻度阻碍;Ⅲ级:患者活动时明显受限,一般活动均出现不适症状;Ⅳ级:患者活动时严重受限,无法进行一般体力活动,呼吸困难。患者不良反应包括囊袋血肿、气胸、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由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本次研究数据,均导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处理,%代表计数资料,χ2验证,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治疗疗效对比
从临床总有效率看,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囊袋血肿2例(5.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囊袋血肿4例,气胸2例,感染1例,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有窦性心动过慢、窦性停搏、窦性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资料文献报道,心脏起搏器类似于人体真实心脏功能,可以模拟相关电激动和传导等功能,利用低能量电脉冲刺激到人体心脏,发生心脏激动,恢复心脏正常的心跳功能[3]。当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起搏器植入指征时可永久性植入。现阶段植入心脏起搏器相关指征着重强调患者临床症状,如晕厥症状、气喘症状、呼吸困难症状、心绞痛症状等。但以上症状并非可确定患者心功能不全,同时要参考患者运动不良,心脏停搏时间持续3s以上等。和单腔心脏起搏器相比,双腔心脏起搏器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复制正常的房室同步功能,心房起搏的时机和心室收缩前的时刻相适应;二是感知P波后,心室的起搏更加适应窦房结的活动规律,维护了健康人体内房室的收缩顺序[4];三是跟随人体机能活动情况,不断调整起搏频率适应了日常生活需要。
本次研究纳入8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证实缓解心功能效果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心功能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Ⅳ级患者改善效果显著[5]。不良反应和保证患者良好术后处理有关,有效避免患者囊袋血肿、气胸和感染等现象的发生。双腔心脏起搏器更适应患者心室收缩情况,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