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2021-11-29张玉玫刘汉雄蔡琳
张玉玫 刘汉雄 蔡琳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 diac death,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每年发生SCD 的人数约为54.4万[1]。在目前医疗水平下,预防SCD 最有效的措施为应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 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
《2017 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处理和猝死预防指南》明确指出植入ICD 可用于SCD 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2]。国内相应的指南亦作了此推荐[3]。ICD 植入类型有单腔ICD 和双腔ICD,但上述指南均未对选择哪种设备类型进行阐述。笔者通过对比单、双腔ICD 的结构及功能、并发症、远期预后为临床医生在ICD 的选择上提供建议。
1 单、双腔ICD结构及功能
单腔ICD 的电极导线安置在右室,主要工作模式是当设备识别到心室跳动频率高于感知频率时,触发脉冲发生器,产生放电,使室性心律恢复正常,防止SCD 的发生。双腔ICD 由于增设了心房电极导线,提高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不恰当放电。而且,对于伴有心动过缓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双腔ICD 的心房电极导线亦可进行起搏治疗;此外,对于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良的患者而言,双腔ICD 的房室顺序起搏更符合生理性。然而,对于没有起搏需求及心功能不良的患者而言,是否需要安置双腔ICD还要需进一步研究。
2 并发症
2.1 气胸 ICD 的植入主要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穿刺不当时可能发生气胸,多发生在静脉穿刺同侧,双侧气胸极为少见[4]。在植入心房电极时,心房壁被穿破时也会发生气胸。荟萃分析[5]显示单腔ICD 与双腔ICD 之间的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2.12,95%CI:0.18~24.72;P=0.55)。但此分析中3项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小(92例、102例、100例),需样本量更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论证。美国NCDR ICD研究[6]纳入全国104 049例患者,结果表明单腔ICD 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腔ICD(0.36%vs 0.53%,P<0.001)。另有纳入2 240例患者的研究表示,在不存在相关窦房结或房室结疾病的情况下,双腔ICD 系统植入术会增加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其中包括气胸[7]。ICD 用于一级预防的研究表示双腔ICD 中需要进行胸腔插管的气胸比单腔ICD 更多(0.61 vs 0.43,HR =-0.17,95%CI:-0.33~0.01;P =0.04)[8]。更多的研究表明双腔ICD 的气胸发生率高于单腔ICD。
2.2 导线移位 ICD 系统中,导线是最脆弱的部分,导线移位是ICD 系统致命的弱点。单腔ICD 只植入一根电极导线,理论上,和植入两根电极导线的双腔ICD 相比导线移位的风险更低。荟萃分析[5]显示单/双腔ICD 之间导线移位并无差异(OR:0.87,95%CI:0.32~2.47;P=0.83)。但更多研究认为单腔ICD 导线移位风险低于双腔ICD。NCRD ICD 注册研究[6,8]都认为单腔ICD 导线移位风险较双腔ICD低(0.50%vs 0.88%;P<0.001)。Peterson等[9]的研究也认为双腔ICD 导线移位发生率更高。
导线移位除了不能正常放电或产生误放电之外,还增加了导线移除或导线修复的工作量,这会增加其它并发症的发生。Epstein等[10]的经上腔静脉移除导线的研究中,18例发生并发症的均在双腔ICD 组中(P=0.031)。
2.3 不恰当放电 不恰当放电不仅会导致患者焦虑,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死亡和心律失常的风险[11-12]。对于植入ICD 的患者而言,ICD 既要正确放电,避免SCD,也要正确识别心律,减少因不恰当放电而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理论上双腔ICD 比单腔ICD 具有更好的快速心律失常识别机制,但双腔ICD 能否减少不恰当放电,不同研究结果不一。
前瞻性多中心单盲OPTION 研究[13]共纳入462 例患者,比较了单、双腔ICD 不恰当放电的发生率,随访27个月,双腔ICD 不恰当 放 电 率 比 单 腔ICD 低(4.3%vs 10.3%,P=0.015)。OPTION 研究[14]的事后分析表示,与双腔ICD相比,单腔ICD 组在室性心动过速区(VT 区,心率170~200 b mp)不恰当放电率比心室颤动区(VF 区,心率>200 bp m)更高(7.6%vs.4.5%,P=0.016),单腔ICD 与双腔ICD 两种治疗方法在VF 区无差异。这项结果也许会给两种设备的程序编程产生潜在影响。Briongos-Figuero等[15]进行了单、双腔ICD 不恰当放电的比较,在倾向性分数匹配分析中得出双腔ICD 与单腔ICD 相比具有更低的不恰当放电率(0.9%vs 11.8%,P<0.001),此外,在PRlogic中SVTli mit>200 bp m 是不恰当放电的保护因素。
然而,其它研究则表明双腔ICD 对于降低不恰当放电并不优于单腔ICD。MADIT-CRT 研究[16]中比较了标准化单腔ICD 和双腔ICD,结果表明,双腔ICD 虽然不恰当放电率稍微低于单腔ICD,但并无统计学意义(12%vs 14%,HR=0.95,95%CI:0.63~1.45,P=0.95)。另一项美国注册研究表示[17],平均随访(3.1±2.2)年,单腔ICD 和双腔ICD不恰当放电治疗并无明显差异(8%vs 8%,P=0.54)。以色列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中虽然表明单双腔ICD 在降低不恰当放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单腔ICD 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较高的不恰当放电率有关(HR:2.90,95%CI:1.0~8.5,P=0.05)[18]。其它研究也表明单腔ICD 与双腔ICD 在不恰当放电方面并无明显差异[5,9,19-20]。
虽然部分研究认为单腔ICD 增加了不恰当放电,但通过以下方式可以降低其发生率:采用双区编程,在VT 区(一般是170~200 bp m)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4];设置适合不同设备的基线参数[14],当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续一定的时间后再进行ICD 治疗(延迟治疗)[21]等。
3 预后
3.1 再入院率 植入ICD,除了降低SCD,减少患者因心血管疾病的再入院也是很重要的。再入院不仅增加医疗费用,也增加患者身心负担。研究显示,随访期间,单腔ICD 与双腔ICD 两种设备在患者再入院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7-8,17-20]。此外,其它研究显示,在因心力衰竭再入院中,两种设备也无明显差异[17-18]。MADIT-CRT 研究[16]认为,不论是因心血管疾病还是全因再入院,单腔ICD 与双腔ICD两者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所以,设备类型并不是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
3.2 死亡率 ICD 的植入主要就是预防患者SCD,降低患者死亡率。双腔ICD 相较单腔ICD 而言,会增加住院期间死亡率[6-7],但单腔ICD 与双腔ICD 1年的死亡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9.85%vs 9.77%;HR:0.99,95%CI:0.91~1.07;P=0.79)[7-8]。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中,单腔ICD 与双腔ICD 死亡率之间也无明显差异[9,18,22]。
4 讨论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欧美国家,双腔ICD 的植入量都较高,且部分植入双腔ICD 的患者并无明确的起搏适应证[6,23-24]。但DAVID 研究[25]显示,对于没有明确起搏适应证的患者,植入双腔ICD 与增加心力衰竭住院率及死亡率相关。此外,在需进行SCD 一级预防但没有起搏适应证的患者中,双腔ICD 与更多的并发症相关,但在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方面,两种设备并无差异[8]。所以,对于没有起搏适应证又需要一级预防的患者而言,应该更加谨慎考虑是否需要双腔ICD 进行一级预防。
植入双腔ICD 的手术更为复杂,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也增多,除了气胸,导线脱落/移位等,感染、出血、血肿、静脉炎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也较单腔ICD 多[6-8,17]。在随访过程中,设备相关的并发症如导线故障,设备更换、修复在双腔ICD 中更为多见,增加额外费用[7-8]。
虽然部分研究表明单腔ICD 会增加不恰当放电的概率,但随着技术的提升,更多的研究认为单/双腔ICD 在减少不恰当放电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研究显示,SCD 一级预防中,多选用双腔ICD,然而却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这个观点[18]。此外,美国国家登记注册研究显示,在没有起搏适应证的一级预防患者中,有58%的患者植入了双腔ICD,这表明,设备的选择除了患者需求,医生的考量也很重要[24]。对于医生而言,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更加适合患者的设备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