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应对思考

2020-06-19刘娜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就业问题就业指导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应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二是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就业指导及服务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激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提出解决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还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为中西医结合医疗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执业渠道。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就业问题;理论自信;就业指导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作为我国独有的一门特色专业,自最初开设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全国各大中医类院校、西医类院校以及一些综合类的院校都可开设此专业。截止2017年,我国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教育的高校共有48所,毕业生规模8000~9000人[1]。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疗卫生行业工作者不仅经济收入不断增加,而且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使得医学专业倍受广大家长和考生的青睐,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因其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中西医并重的培养理念,使其受欢迎程度远远大于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因此,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出现了招生人数多、在校人数多和畢业人数多的“三多趋势”,人数众多的毕业生求职之季,在满足了基层医疗单位的需要之外,面对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显著。

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问题,也有教育工作和社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受各种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缺乏对中西医结合理论的自信,专业认同感较低,导致学习兴趣不浓,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实践技能较差,是导致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自我认识不到位,职业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自身职业定位不准确,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较为淡薄,求职过程中从众心理较强,在就业目标单位的选择上局限性较大;受考研热、考公务员热、毕业要有“铁饭碗”等潮流思想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应届毕业生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而成为“毕考族”“校漂族”,慢就业现象严重;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自觉性、主动性比较差,等、靠、要的心理比较严重。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1.2 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家庭方面,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非事业单位、非医院、非编制单位,宁愿待业也不就业;学校方面,专业人数招生量过大,对学生在专业培养、就业指导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就业求职能力较差;社会方面,自中西医结合专业开设至今,党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工作,一直都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国家的一些政策一直以来也都是支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但有些地方政府和医疗事业单位,在国家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却有违政策制定的初衷,如不允许持有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证的医生学习和应用现代技术,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不能在综合医院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之外的科室工作,导致中西医结合毕业生就业难[2],同时严重影响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对专业的认同感。

2.应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探析

2.1开展和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自信教育,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

理论自信,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某一科学真理深信不疑,甚至是作为一种信仰,不仅是对其指导人们实践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力量的肯定,而且是对其在历史变迁中永不褪色、与时俱进、永葆鲜活生命力的坚信[3]。坚持理论自信的人因其对理论的本质具有明确的认识,通常也会有高度的理论自觉,会自觉的不断增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坚持的是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取长补短的诊疗方式。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和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自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求职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常情况下,对学生开展理论自信教育是辅导员和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点。但是,在对学生进行中西医结合理论自信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再仅仅依靠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力量,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是不可行的。学校应该依靠专业课教师的力量,开设关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发展历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的地位”“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理论创新及优秀成果简述”以及国家“关于推进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读”等一系列的课程,将中西医结合理论自信教育融入到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发挥专业教师言传身教的专业魅力和职业影响力,促使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

2.2建立符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广义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世界,在客观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将个人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倾向、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尽早确立职业目标,并积极主动的为了职业目标的实现做出相应的努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具有正确的就业观,是否具有积极主动的就业态度、是检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自国内高校普遍开设至今,虽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因为授课教师多为非专业出身,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开始担任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因为授课模式较单一,通常只是采用“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而忽略了实践指导,更谈不上个性化的指导;三是学生以及除学校就业工作相关之外的其他部门对课程的重视不够,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大班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授课效果难以保障。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具有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專业性强、毕业生就业面相对较窄的特点,而且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都普遍认为,医学生毕业只能去医院工作。因此,应依据专业特点建立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并建立一套“贯穿全程、覆盖全员”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做到从学生入校之初到学生毕业离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和服务模块,采取课堂讲授、问卷调查、个人咨询、集体讨论、实践实训等模式,“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世界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要求,引导学生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大胆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拓展就业途径和目标单位范围,从专业对口就业向专业相近或专业相似行业就业转变,积极投身到求职就业的行动中去。

3.结语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要想改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现状,除了要依靠学校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建立符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之外,还需要依靠政府、医疗卫生单位、新闻媒介界等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新闻媒介的宣传,从思想认识上、执业范围上、学术研究与创新发展上,落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为中西医结合医疗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执业渠道。

参考文献:

[1]雷晓明,王国佐,邓奕辉,等.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 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2):1418-1419

[2]毛静远,毕颖斐,王贤良,等.对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的检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9):1036-1038

[3]宋星.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2019,32(5):78-80

作者简介:刘娜(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就业问题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