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6-12-13李晶

人民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渊源中国共产党

李晶

【摘要】理论自信既来自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历史沉淀,也源自在创造性实践中的提升。这决定了理论自信是现实存在的,是一种孕育人的心理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的重要社会机制。全面解读“理论自信”,有助于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社会发展方式,构筑“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理论自信 渊源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始终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这“三个自信”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实际要求,是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保障。而“理论自信”从本质上来看是对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自信。强调理论自信,有助于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理论自信源自历史的积淀与理性自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中国革命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思想武器。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伟大的事业。既不能盲目照搬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也不能死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运用这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伴随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去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面对新情况,积极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良策。①同时,理论自信本身也源自理性自觉。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不仅要善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应该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继续丰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各项工作,这充分证实了理论自觉。实际上,理论自觉是对理论的觉醒,而理论自信则是在注重理论自觉基础上,对理论本身价值的认可,理论自觉的高度能决定自信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敢于肩负自身的使命,这些都是理论自觉与自信的重大表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

理论是开展行动的先导,理论正确了才能把握好方向,反之就会南辕北辙,违背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最后一无所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但是,在推动理论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阻力与干扰,有的是强调全盘西化,而有的则是思想僵化。这些有害思想的出现不仅严重干扰了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也不利于整个社会阶层的团结与稳定。所以,强调并坚持理论自信,确保党与人民一直保持理性的清醒与自觉,能有效抵御内外的各类考验与风险,把握理论上的正确航向。②

在社会发展中突出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品质强调创新和与时俱进,这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力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动摇,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贯穿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追求与理想诉求。③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成果的问题,将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新境界;在建设党以及如何建设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与巩固执政之基的基本策略,全面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发展及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等问题,这让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这一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同时,我们党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得不面临其他一些新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发展的不协调、不持续与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面对新挑战、新情况,需要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出与时俱进的理论,让理论发挥行动指南作用,在巩固理论有效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理论自信。

在提高党建能力中要展现理论自信

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不动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执着于理想信念,才能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诉求。通过坚持思想建设为本,大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始终教育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践行党的群众思想路线下,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党运用理论来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与实践能展示时代性,掌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断奋斗,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全面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人民,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人民才是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利益主体。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生存与发展当成是社会价值尺度与基本意义,将人当成是社会的中心与主体,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到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把理论建设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归宿,将发展的成果实现由人民共享,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不断加强理论自信,需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好理解并接受这一体系,发挥其指导实践的力量。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汇聚正能量,全面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是做好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在新时期,反腐败与不正之风,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人心向背的突出问题。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尤其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将反腐倡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正党风、反腐败是改革开放中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将反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明确反对腐败。突出反腐倡廉教育,做好廉政文化建设,全面深化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的工作,完善腐败监督机制,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纠正危害广大群众利益的行为,解决好广大群众反映的新问题,重点解决好群众周围的腐败问题。

在理论创新中彰显理论自信

在注重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让理论能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发挥导向作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进一步丰富理论。在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真正领会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发挥理论本身与时俱进的品质。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执政党,在理论创新中全面拓展自身视野,才能提出新思想,才能更好指导与鼓舞党及人民。加快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需要将这一理论体系放在重要位置,在理论创新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新政策,践行了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品质,让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有信心。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注释】

①包心鉴:《把握规律与坚定自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理论探讨》,2013年第3期。

② 刘文艺、王伟:《当前“理论自信”研究综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③田心铭:《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0期。

责编/潘丽莉 孙娜(见习) 美编/ 王梦雅(见习)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渊源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试述科技发展的渊源与未来趋势
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渊源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