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生活我做主

2020-06-19张云

教育界·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培养措施

张云

【摘要】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必备的基本技能,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重要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在教育中应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形成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文章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培养措施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措施

随着“人才计划”“智力投资”这些名词的发酵,智力成为大家关注的重心,而人的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被忽视,出现了“巨婴”“生活低能儿”,他们生活不能自理,独立意识薄弱,劳动观念差。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健全人格的培养,应先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开始。”因此,教育者应该把学前儿童掌握生活自理技能,树立独立意识,养成自己做事的习惯作为早期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生活自理的意识,当教师引导他们自主去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都比较抗拒,认为这些不需要自己去做。教师面对幼儿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为幼儿创设环境,用环境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面对幼儿家长的过度关爱问题,教师应该多与幼儿家长沟通,做到家园合作,在共育中一同监督幼儿自主劳动,以此培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老师,我的鞋带散了。”“老师,萌萌把汤全洒了。”“老师,我要小便。”这些都是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碰到的幼儿求助现象。“鞋带散了,要上厕所”其实是我们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即便是小班的幼儿,也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这些事情的能力,但是为什么幼儿还要求助教师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幼儿没有掌握生活自理技能,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不到位,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良好生活习惯、肢体动作等。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代表着幼儿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识到这是生存必备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自己吃饭、穿脱衣服、大小便、整理玩具等等。当教师在培养幼儿独立完成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得到了培养。

2.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幼儿时期是培养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当幼儿完成了一件自己以前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时,教师都会给予夸赞与鼓励,幼儿在这些鼓励与夸赞之下,自信心也随之得到增强。

3.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独立发展。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会强调让幼儿自主动手完成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在这里就已经向幼儿渗透了独立意识的培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幼儿学会遇到问题要先思考,明白遇事要有主见,而不是一直依赖父母和老师。

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措施

1.图示环境,在情境中培养幼儿生活能力

大多数小班幼儿之所以会抗拒自主完成一些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自理的意识,没有掌握生活能力。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从来没有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并且他们没有兴趣自主完成生活中的事情。为此,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对生活自理的兴趣。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幼儿又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园内可以为幼儿创设生活自理的环境,让幼儿能够在情境中激发生活自理的兴趣,进而培养生活能力。

幼儿教师根据小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运用了许多图片标记暗示法,营造“潜移默化”的氛围,提示幼儿该怎样去做。如许多小班幼儿如厕习惯不好,有的幼儿上完厕所不冲马桶,有的不擦屁股,有的连裤子都不会脱。面对幼儿存在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卫生间墙壁上以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做成“如厕七步法” 的提示卡片,幼儿在环境图示引导下“排队入厕—脱裤子—拉臭臭—擦屁股—冲一冲—提裤子—洗洗手”,轻松学习如厕的方法。图片暗示有效地激励了幼儿自主完成如厕的一系列动作,久而久之这些动作变成习惯,生活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2.儿歌故事辅助,在听说中提升生活技巧

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发育不完善,技能不足,但他们好模仿,喜欢唱念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儿歌,因而把幼儿日常生活中枯燥的生活自理技能编成生动有趣的儿歌或故事,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新技能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动作技能,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克服畏难情绪,保持练习持久性。

洗手是每个小朋友每天必做的事情,也是一日活动中进行次数最多的活动,而良好的洗手习惯又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前提,所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把洗手的过程和要求编成易学易念的儿歌,幼儿在边念儿歌边学边练的轻松氛围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洗手的正确方法,养成了洗手的习惯。如:“好宝宝,爱洗手,打开水龙头,先来冲冲手,打上小香皂,开始搓搓手,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两手交叉再搓搓,手指缝里也要搓,冲一冲,甩甩手,展开毛巾擦一擦,小手干净笑哈哈。”

生活故事也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好载体。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需要同伴的榜样引领,把生活中的自理小技巧利用幼儿喜欢的人物角色或动物形象编成生活故事,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成自己的习惯。

3.借助示范,在示范中实现难关递进练习

自理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小班幼儿在上小班之前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锻炼,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能力,但他们并没有这个意识,也不具备自理能力。因此,在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当中,有一些事情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关。那么在面对这些难关的时候,教师要做的应该是通过自己的示范实现难关递进练习,让幼儿学会如何去做,自主去做。

就拿小2班的桐桐来说,桐桐已经快4岁了,还依旧无法自己脱衣服睡觉。幼儿园午休前,教师发现桐桐每次都会尝试着自己去脱衣服,但是在脱衣服的过程中总是会被卡住,套头的衣服脱不出来,有拉链的衣服拉不下来,每当这个时候桐桐都要求助老师。针对桐桐这个现象,教师特意在午休时段开展了一次脱衣服示范课。教师在全体幼儿面前先仔细示范如何脱衣服,告诉幼儿在脱T恤衫的时候要先将先用小手抓住底部衣角,把衣服向上提,然后将两只小手一只一只地缩回来,再从头顶把T恤衫拽出去,最后将衣服整理放在一旁。在脱外套等有拉链的衣服时,应该先将拉链拉下,拉拉链的时候不要急,一步一步来。拉下拉链之后再将衣服脱下。在示范了如何脱衣服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幼儿自主练习,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帮助和进一步的指导,让幼儿在反复练习中掌握生活技能,进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游戏巩固,在重复练习中促进自理动作娴熟

幼儿生活自理技能需要借助材料具体操作,反复练习和强化。一个人新习惯的养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练习契机,在“玩中学”。如桑桑小朋友是“吃饭困难户”,每天在进餐时他面前的一席之地都会变成垃圾场,桌上、地上都是饭粒菜叶,汤汁洒得满身都是,究其主要原因是桑桑不能正确使用进餐工具,动手能力弱。教师针对桑桑的问题给他一项特殊任务——为期一个月的“小鬼当家”。教师在生活区中提供了“给娃娃喂食”游戏的各种材料,让桑桑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利用活动材料得到充足的练习机会和时间,以增强动作技能的精准性。经过阶段游戏的推进,桑桑在独立吃饭时桌面干净了,速度也快了,还能帮助教师做一些擦桌子等小事。

5.家园合作,在共育中监督幼儿自主劳动

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措施自然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到幼儿身上。家庭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主要场所,持续不间断的生活技能练习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对此,教师应该注重家园合作,在家园共育中监督幼儿自主劳动,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教师通过幼儿园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教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转变“孩子还小”的观念,请家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袖手旁观”,让幼儿自主实践,自主完成生活中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与幼儿园合力,培养幼儿自主劳动的意识。

三、结语

幼儿期是儿童成长阶段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教师应稳抓机会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自理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坚持过程,小班的幼儿正处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借助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家园合作等措施帮助幼儿树立生活自理意识,给幼儿充足的机会与时间,静待花开,定能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朱国英.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8(42).

杨学英.重在养成,趣在过程——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至我见[J].新课程(上),2017(06).

宗素勤.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17(02):9.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培养措施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