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0-06-19蓝红

教育界·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

蓝红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其中古诗词是最为典型的一类。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教学;渗透;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课程工具性的最大体现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的明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编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篇目很多,大约占到总篇目的30%左右,其中古诗词就有112首。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为例,探索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准确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定位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定位,不仅要让学生背诵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意思,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它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写景与抒情并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这首诗的作者是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南宋爱国诗人、文学家杨万里,他的诗歌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景交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通过描写在西湖边送林子方时看到的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以及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为了更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这首诗前,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把握,让古诗词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如图1)。

二、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在识字写字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的识字写字教学与其他课文的生字教学略有不同,教师在关注生字的读音、偏旁部首等汉字要素的同时,还要从中华传统文化出发,关注生字的出处和来源。这样的教学不仅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教学生认识题目中的生字,在教会学生读准字音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随文识字,理解生字的意思,并进行相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巩固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汉字教学时,如果能关注汉字的出处和来源,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能促进学生对整首古诗意境的理解。

2.在朗读品味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反复朗读古诗、品味古诗的情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品味古诗情感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古诗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三读”教学法带领学生朗读品味诗文。

(1)初读,读通顺,读流利。教师可以标注出生字的拼音,帮助学生通顺、流利、有节奏地读出诗文(如图3)。

(2)再读,细细品读,想象画面。学生能通顺、流利地读出诗文后,教师要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细细品读诗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思想内涵(如图4)。

通过诗作,作者杨万里向朋友感叹道:“到底是西湖六月份的时候,它的风光与其他时节真是不一样。”那么,西湖其他时节的光景是怎样的呢?教师可以拓展关于西湖其他时节的诗句,让学生进行对比,更深刻地感受到西湖六月份风光的与众不同(如图5)。

通过诗句的对比,学生感受到西湖的春天、秋天、冬天的景色已经非常迷人了,但是在作者眼中,都比不上西湖六月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六月西湖的热爱。那么西湖六月的风景是怎样的呢?古诗的后两句做出了回答。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想象诗中的画面(如图6)。

(3)回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送别好友林子方时写下来的。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好友林子方的挽留之意和依依不舍之情。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杨万里,你会怎样挽留林子方呢?请用上诗句说一说。”然后反复引导学生回读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人与好友临别时的不舍之情(如图7)。

在朗读品味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诗文,一边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对西湖、对莲叶、对荷花、对作者依依惜别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滋润学生的心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传统的情怀。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这样不仅能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而且能守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并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