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互动实践视角下的家校共育
2020-06-19郑杏月武新慧
郑杏月 武新慧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深化改革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网络媒介的应用深入影响学生主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宏观媒体环境的变化,必然引发传播主体、传播客体及传播效果的相应改变。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网络互动领军者,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的媒体格局。学生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后备力量,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共同培育学生成才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学校、家长普遍达成的共识。通过微信互动实践视角分析目前家校共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更为有效的微信自媒体应用策略,以实现家校共育合作的长远发展,综合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家校共育 现状 策略
近些年,随着科技进步,以往学校和家长由于时间和距离等客观因素制约家校沟通的现象正在逐渐削弱,家校通过新媒体应用等方式正在开启家校共育新模式。微信自2011年开始作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进入人们的视野,到最近几年的深入传播与应用,已经拥有登陆用户数十亿。由于微信应用软件的便捷、低廉成本、操作方便等显著优势,学生成为主要使用群体,而家长、学校也鉴于微信广泛的普及率,对微信这项新媒体应用程序进行积极尝试并且日渐加深使用程度。但是在家校合作共育过程中,对微信的开发利用也慢慢凸显出些许问题和短板,只有不断探索和完善对微信新媒体工具的认识和实践,才能让其更好地发挥工具性作用,进一步为家校合作共育新时代未来人才发挥平台作用,以实现家校共育合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一、家校共育模式下采用微信互动实践的优势
1.微信群的建立为学校与家长合作共育搭建沟通桥梁,增加沟通渠道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具有强大的社交功能,随着互联网普及发展,手机等移动客户端正在全面覆盖人们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微信借助移动客户端旨在为人们提供即时通讯服务,实现人们随时随地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人们通过微信平台建立不同类型的微信群,实现信息的丰富化和区别化管理。家长与学校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附带的信息功能,实现双向互动的新交流方式,双方都可以及时了解、沟通学生在家庭、学校中的不同表现情况,及时反馈问题,以快速沟通解决出现的突发状况。在微信群里,老师及时发布学校最近动态、学校阶段性活动计划、学生在校情况、作业安排等方面内容,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及班级的工作内容和形式,便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也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际状况,便于和学校及时沟通交流,实时解决问题。微信群所具备的强大沟通功能,使得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不再受到地域环境和时间的限制,为家校合作共育提供了全新平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家校合作共育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
2.微信公众号促进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提高自身素质
开展家校共育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家长融入学校,及时了解学校动态,推动学校更好地服务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成才成长。而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和普及,正在从实践角度满足家校共育的这一客观需求。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学校最新资讯和通知,让家长了解学校日常教育;不定期推送知识讲座活动和内容链接,让家长可以实时学习,增进自身知识储备;发布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和优秀家长案列,让家长反思自身家庭教育理念,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同时,微信公众号自备存储功能方便保存教育资源,例如名师讲解视频、优秀读本读物、课后疑难问题解答,帮助家长适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和学校教育同步开展,实现合作共赢;每日优秀读物的分享链接,也可以督促家长和学生一起养成阅读好习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微信公众号也成功地将课堂教育延伸到家庭,间接培养了家长的个人素质,提高了道德修养水平,让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更多实践经验,更多耐心。多数家长都反映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建立让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多心得体会,也更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后续工作。
3.按学生需求建立学科微信群,实现针对性培育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性,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况。有的学生擅长文科类,理科类偏弱;有的擅长理科类,文科类很弱;还有学生对艺术类比较感兴趣,对文化课不够重视。这也造成每个家庭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都有不同的侧重。家长经常通过课后补课方式来弥补孩子學科弱的问题。传统条件下,家长一般带着孩子去找学科老师面授,而家长只负责接送,没有多余时间和学科老师交流孩子的具体情况,把补课当成解决孩子偏科问题的万能钥匙,往往处于课补了一大堆,课外时间也被大量占用,而学习成绩并没有提高的尴尬局面[1]。而微信按需建立不同群组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让家长和具体学科老师进行对接,在群里谈论一些比较普遍性的学科内容,家长也可及时向学生转述,同时在私聊中家长和学科老师有针对性地探讨,也让家长在以后侧重关注学生的学科弱点,把难点、疑点扼杀在萌芽中。对微信应用的实践过程,也让家长和学校、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友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
4.微信朋友圈利于教师、家长、学生相互关注,促进彼此了解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家校合作主要关注焦点之一。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仅靠学校的关心来解决所有问题非常不现实,学校只能站在一个普遍性的高度来宣传和开展普遍性问题的解决之道,对于每个孩子的个性问题还是需要来自家庭的关爱与呵护。现在学生不同于以往年代,旧时学生沟通交流更多建立在面对面基础上,攀比心理和见识程度都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局限性,而当代学生面对越来越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社会环境影响,由于智力普遍提高、网络媒介传播,学生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他们又不愿意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在这种背景下,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就很好地发挥了自身价值,让学生、家长、教师都能通过朋友圈信息,心照不宣地了解彼此情况。目前为止,微信使用者都保持着时刻刷朋友圈动态的习惯,而学生作为微信用户主力,更是习惯性地把每天的学习、生活包括心情动态、学习困难、学生矛盾等内容发朋友圈记录。微信成为学生一个合理宣泄的渠道,家长和学校分别借助微信观察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面对的困难,可以实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谈心聊天,缓解学生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微信互动视域下家校共育的典型问题
1.家校过多依赖微信互动导致面对面沟通锐减
家长和学校在共同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通力合作,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微信新媒体工具在家校共育合作的互动环节发挥了很好的技术优势,为家长和学校带来诸多便利,但如果过度依赖微信沟通功能,也会为学校和家长长期合作带来麻烦和新的隐患。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家长会的功能,教师定期建立主题形式的微信家长群,让家长在微信群里进行讨论和沟通,提出相关建议,表达观点和想法,经常性地通过微信了解彼此的状况,造成面对面沟通交流形式的减少。而家长借用微信来传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教师通过微信向家长了解孩子,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缺乏有效判断,相互交流都是在网络虚拟平台里,触动情感的交流变少,不利于培养彼此的信任感。此外,微信群针对班级而建立,群里的家长很多,每天大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发言和谈论,占用了公共资源,过多的信息发布会造成对家长生活和工作的困扰,不如面对面家校直接交流效率高。
2.微信群作用在实践中出现异化现象
家校合作的效率越高,师生之间、家庭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愈加融洽和谐,也更利于孩子在良好的氛围里学习成长。面对新媒体工具的普遍适用及教育深化改革等客观因素,建立微信平台的家校合作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学生、教师的青睐,家校合作对微信工具的应用实践也越来越多元化,对微信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娴熟。微信多元化利用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微信的强大功能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异化现象。比如微信群里各个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品德素质、家庭状况等都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家长不顾及班级微信群特殊性,随意在里面发布与学生学习无关的文章链接;有些家长发布一些投票信息,还要求其他家长给予投票点赞;有的家长将未经验证的信息发布到微信群里,特别容易引起公众恐慌;有的学生家长仅仅把微信群作为完成学校布置任务的平台,从来不参与谈论。家长和学校都应注意到此类现象,及时改善这些问题,促进微信功能在家校共育模式中的良性循环,时时保持家校之间的和谐共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舒适的学习环境及氛围。
3.微信互动实践中家长处于被动地位
微信平台在家校合作中被广泛应用,促使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和教师工作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对微信的实践运用中,家长并未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本身课业任务繁重,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和部署不愿过多更改或者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而家长提意见时也会畏手畏脚,长期发展就演变成家长对老师的安排言听计从,没有了自己的主见,造成老师主导而家长被动应对的尴尬局面,更谈不上涉及到参与班级决策的程度。另一方面,学校在对微信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宣传内容集中于对学校建设和学校通知,不愿家长过多参与其中,因为微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家校合作的同时,微信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也容易造成临时性突发事件的产生,使学校处于不利局面,让学校陷入舆论漩涡中,给学校带来负面效应。学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客观上干预了家长的言论自由,进而引发家长从主动积极的态度转变为消极被动接受安排,原希望通过微信平台来促进家校合作的目标反而成为家长和学校沟通交流的鸡肋,非常不利于家校合作的长远发展、和谐共处[2]。
4.微信平台信息发布监督不到位
学校、教师及家长对微信平台的应用多数是处于简单操作程度,而对很多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并不熟悉,双方都是在摸索中慢慢寻找适合彼此的合作交流方式。学校对微信平台的实际应用中,对发布信息的监管存在一定漏洞和隐患,家长也在信息的传播中缺乏保护意识,对信息安全性普遍忽视。如学校对微信公众号上文章发布内容和形式没有安排专业团队进行审核和维护,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力量,平台文章信息思想、价值观的导向正确与否,没有起到实时监督作用;家长在微信交流传播中对学生个人信息保护警惕性不高,认为这是在学校的公众号平台或者班级微信群里,环境肯定是安全的,片面认为学校会负起安全责任,没有意识到微信传播途径的多变与复杂,学校和教师也没有起到必要的提醒作用;教师在主导班级群管理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对学生隐私的伤害行为,不顾及家长,随意批评或者点名引用负面案列,虽然目的可能出于让家长引以为戒,但也造成对个别学生的身心伤害。没有好的制约机制就无法形成和谐有序的微信环境,没有和谐安全的微信平台更无法保障家校合作高效率。由此可见,家校合作中微信平台信息发布监督不到位,师生、家长信息安全都易受到威胁。
三、家校共育前提下实现微信互动的优化策略
1.正确应用微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面对家校合作过程中对微信平台使用出現的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主动去发掘微信的优势部分,扬长避短,正确应用微信平台,建立保持微信平台创新性、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微信平台的版面设计,开发新功能,在设计微信公众号平台时,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针,对板块内容布局、背景颜色、界面风格上进行合理设计安排。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团体主要集中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因此应用微信平台时要以这四大主体设立框架,改变以往单一学校为主的版面内容,构建适合每一个主体需求的板块内容,让微信公众号利用率更高。教师方面,加强对微信平台的了解,学会应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数据显示分析家长人数、家长活跃度、文章内容点击率、疑难问题等相关信息,及时对阶段性微信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发现不足及时纠正,让平台更有秩序、更长效。家长方面,正确看待微信平台,寻求进步,协助学生利用平台高效率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教育学生识别判断网络信息利用价值,自身也要在网络平台中不断提升作为家长的责任,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心得。
2.树立良好微信学风,净化微信环境
微信平台应用大多侧重于新闻和通知,缺乏对微信平台的风气建设和环境建设。针对微信平台出现的异化现象,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学风板块是对问题的有益探索,更是对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贯彻落实。通过学风板块的内容呈现,方便教师、家长、学生自我监督,规范自身行为,为彼此树立学习榜样。设置奖惩公告栏目,通过上课考勤汇总及违纪通告等,给予不遵守课堂纪律或者受到违纪处分的学生以警示,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设置课程教学匿名评教栏目,方便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也能将诉求传达于教师,对双方都起到了保护作用,也尊重了教师的隐私和自尊;设置思政宣传栏,不定时发布正能量文章或引导家长规范言行举止的经典作品,让家长在无形中受到正能量熏陶,进而融入到家庭教育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鉴于微信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树立良好微信学风,净化微信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家校互动交流,更好地让家长、学校、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