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0-06-19卢佳勤

教育参考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校发展

卢佳勤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指位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的农村地区,且在校生人数低于100人的农村教学点、不完全小学和一部分完全小学。”[1]本研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主要指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且师资力量紧缺、在校学生数不足100 人的村小和教学点。由于近年来乡村人口不断缩减,不少地方撤点并校,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不容乐观。乡村教师是小规模学校的核心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乡村教育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旧面临巨大困境。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问题,就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笔者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大都将社会(国家)和学校作为外部因素、教师自身作为内部因素,建议两者相互作用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时存在,但是两者的地位不同,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2]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已显著改善,在制度保障、财力保障、设备保障等方面都对乡村学校有所倾斜,学校办学条件也得到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地位与物质生活均有所提升。因此,教师的自觉意识和主动精神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愈加重要。随着社会体制转型、多元文化的冲击、现代化知识与信息的发展,教师自身的角色与能力受到挑战,教师的专业仅仅依靠外部驱动力很难得到发展,更需要主动提高自身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水平,不断获得与教师角色相符的一系列认知,保持自身专业不断提升的趋势。[3]本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指以自身的内驱力促使教师在角色、理念、知能素质、内在动机等各方面不断提升。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分析

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关于破解‘乡村弱’、办好浙江乡村教育”的调研课题,对浙江省7 个市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深度调研。[4]笔者参加了该调研组,回收了1277 份有效问卷,搜集到40多所乡村学校的数据,获得7 个市教育局、17 位校长以及39 位教师的访谈记录。调研报告中显示(详见表1),乡村教师存在的困境有教学理念(16.13%)、教 学 积 极 性(28.27%)、教 学 技 能(26.55%)、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22.16%),结合访谈资料,可以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存在的困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表1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分析

(一)角色意识不深刻

教师的角色意识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决定着教师的专业行为、社会地位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角色意识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困境:第一,“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一个人对一个角色的定位会影响他扮演这个角色的行为举止。访谈了解到大部分乡村教师在教学之外还需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如K 老师表示:“我觉得农村教师更像一个保姆。因为这边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不光要管好他们的学习,像生活上,比如吃、穿、洗澡、洗头,我们全部都要跟他们讲。”Y 老师在谈及自己班上的学生时,表示:“父母打工不在家,爷爷奶奶也管不住他,生活上的事都是我们老师管,都习惯了。”从以上访谈可以看出,K 老师和Y 老师不仅承担了“教师”的角色,更是充当了“保姆”和“父母”的角色。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也会偏离其专业性。

第二,“研究者”角色转化困难。任教科目多,教学任务重,更多关注于教学方面的提升,真正开展教科研活动相对较少。Z 教师表示:“有一些比赛会尽量参加,但是教学任务很重,会觉得时间不够,目前想在教学上钻研,科研活动以后再考虑。”C 老师谈及科研时表示:“大部分乡村教师对科研活动有兴趣,但需要引领,因为我们校长是市名师,我通过名师工作室也参加过课题,感觉做完对自己提高很大。”L 老师表示:“做课题要看很多书,自己也不知道看哪些方面的。”访谈发现,开展过科研活动的教师自我提升意识比较高。教师的“研究者”的角色认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逐步获得,乡村教师在时间分配和专业引领上还存在不足,角色转化速度相对缓慢。

(二)专业理念缺乏先进性

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反哺实践。教师的专业理念渗透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先进的理念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核心素养下倡导“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乡村小规模学校生源具有特殊性,教师需要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有深刻的认识,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但小规模学校教师在教学上仍然更重视升学率,忽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访谈中,G 老师表示:“我认为没有教师想留下来的,学生人数少,没有竞争感,成绩好、经济条件好的都出去了。班里都是正常儿童的话,还可以抓的,如果碰到只有四个人的班,一个特殊的,你就不用去教了。”M 老师访谈时讲道:“我们不是音乐专业,就偶尔会带到楼下的多媒体教室,把该讲的讲一下,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听一些课件,倾听比较多。”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个人,但是实际上教师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只是采取小规模化的形式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三)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匹配

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培训和实践发展而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提升,同样地,较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5]目前乡村教师知识与能力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科知识的教学要求与学科知识的处理能力不匹配。在访谈中,W老师谈道:“自己有自己的教学节奏,但是大部分同学在比较简单的环节就让我觉得受到阻碍,打乱了我上课之前的一些预设和节奏,不知道怎样科学地去应对。”由此可见,W 老师虽然自身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但是在教学上只知道教什么,却不知如何教,无法为学生解释知识的本质。第二,教学知识与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匹配。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资源,随着学校设施设备的完善,教师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S 老师反映:“一些教学器具的使用,我们没有系统学习过,需要技术上的培训,网络上一些优质资源分类不明确,我们也很难找。”乡村学校拥有相对完备的硬件设施,但教师的现代化技术运用能力还没有跟上来。

(四)内在动机不足

教师的内在动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教师专业不断走向成熟。然而,调研结果显示,47.3%的乡村教师不喜欢目前的乡村教学工作。62.41%的教师成为乡村教师的原因是分配安排没有选择。访谈中,D 老师谈道:“大多数老师都还是想到县城去,对自己专业发展好一点的。这边学生人数少,一个学生成绩对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由此可知,教师来农村教书并非出于自身意愿,并且有机会就想离开。在调查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时,问卷结果显示45.03%的乡村教师认为“只有少数学生喜欢学习”,56.69%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61.5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差”,51.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在城乡均有教学经历的A 老师表示:“感觉家长那一块缺失,不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有时候想聊一下孩子成绩,家长也不太愿意听。乡村学生的创新性很少,也不太自信。”由此可知,对乡村教师这一职业以及对学生这一群体的热情度不高阻碍了其自我提升的内部动机,严重影响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提升意愿。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原因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所面临的外部因素大体类似,生源质量、资金投入、师资培训等都会影响其专业发展,但是在众多乡村小规模学校中也不乏专业发展较为不错的教师。因而,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注重教师的自主提升意识。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教师角色认同感不高

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位教师从新手到熟手,其职业角色需要经历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三个阶段。[6]新手教师一般处于角色认知阶段,定位较薄弱,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树立角色意识,就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角色模糊。研究显示4—10 年教龄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7]4—10 年教龄的教师一般在35 岁以下,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30 岁及以下比例为47.77%,年轻化趋势明显,因而认同感不高。其次,教与研的二元对立思维会对教师的角色认同产生冲击,教与研是一个共同体,“教而不研,研而不教”都无法真正获得对“研究者”的正确认知。[8]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还存在着“先教后研、重教轻研”的思想,影响教师角色的认同和转化。

(二)深层次的理念交流不到位

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的途径。但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技能上的指导,教师行为中蕴含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对教师整体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起着积极作用。[9]调查发现,仅有39.52%的教师愿意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小规模学校教师整体的积极性与热情度不高,并且教师间的交流合作通常更注重教学实践,而对自身理念上的合作交流较少,N 教师表示:“有外出进行培训,还有教师公开课,互联网+同步课堂,通过与中心校结对听课等。”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处于弱势地位,理念大多以自上而下的外部接受为主,这样就无法形成一个双向的互动交流,影响教师对于先进理念的正确认识。

(三)知能的理解不深刻

传授知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责任,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深度。现代化社会对教师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展示既定的知识,还必须能够向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值得去认识它。[10]对大多数乡村教师而言,他们承担的教学任务重,对学科知识尚未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对于如何向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更是无从下手。教师的能力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11]但乡村小规模学校只有41.2%的教师认为自己掌握了基本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访谈了解到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时仅仅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呈现,而没有合理运用教学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反思归因不全面

教学反思中的问题归因方式及特点对教师教学反思质量的提高及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12]不同的人归因方式不同,行动者对自身原因的分析与旁观者对同一行为的归因是不相同的,行动者更倾向于强调情境的作用。[13]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属于行动者,因而在问及其专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时,大部分教师会认为是由学生生源质量差、家校不配合等外部因素制约了其自身的专业发展,忽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如X教师表示:“主要还是学生质量问题,我们学校老师都是全县前几名考进来的,素质都还可以,生源比较差,很多是留守儿童,家里也不管。”而过于强调外部因素,影响了教师对自我的理性分析,降低了教师的内在动机。

三、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在明确了困境原因的基础上,需要有的放矢,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提出可行性对策,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整体发展。基本对策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制定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教师的心理状态不同,职业的认同感也会随之变化。美国教育学家休伯曼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将其划分为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歧变期、平静和保守期、退出教职期五个阶段,新手教师只有在顺利通过实验和歧变期,才能达到专家教师的水平。[14]调查显示,目前年龄在26—40 岁的教师占了总乡村教师比例的60%,教龄10 年以内的教师比例也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这说明多数教师处于实验和歧变期,这一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转变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水岭。因此,乡村教师这个阶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就能激发其内在动力,增强自我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阅历对教育教学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不断研究与探索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主动完成“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建立双向交流模式

乡村小规模学校采用集团化办学,以中心校送教下乡的方式协助教学点,但由于人员有限,交流时间短,理念的互动性不足。第一,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实行长期的双向交流。由中心学校与各教学点组成一个网上教研组,定期进行集中备课,集中开展网络研讨,这样可以转变由上而下的单一交流方式,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第二,采取导师制的网络结对模式。由一位优秀教师带领两至三位乡村新手教师组成一个团队,既能同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也能与导师进行互动交流。并且优秀教师通过多年教学拥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比团队听课的形式来说,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同时,优秀教师通过网络提供自身的经验以及外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小规模学校教师也能及时反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保持长期稳定的交流。

(三)提升知能素质

对于一名专业化的教师而言,不仅要有足够的学科知识“可教”,而且还要“会教”。[15]因此,乡村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有关教育背景的知识以及信息化学科教学法知识等进行内化,在此基础上外显为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能力,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操作的知识,并且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按学生的思维进行表征。知识与能力互相依存,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传递教学知识,更要根据学生特点创设教育教学的情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乡村学校有其特有的文化,将乡村特色教育资源融入教学,利用互联网开展情境式教学,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全面发展。

(四)进行多维度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通过反思而不断成长。[16]乡村小规模学校新手教师居多,新手教师在教学初期缺乏对教学问题的正确归因,[17]所以需要进行全方面的反思。教师反思有两种维度,从广度来看,可为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改革、人际关系等五个指向。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要重视反思对象的全面性,在进行反思时采用旁观者视角对整个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把握。从深度来看,反思分为自发性反思阶段、理性反思阶段和发展性反思阶段。[18]教师需要及时记录自己的言行,进行客观反思,乡村小规模学校在人数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录制教师的一节课,由结对师傅纠正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对反思的结果进行再反思,不断提高对自我的反思能力以达到发展性反思阶段,从自己的反思过程中发现规律,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总之,教师自身的主动意识是提升其专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激发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活力越来越需要乡村教师队伍主动发挥自觉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这是需要长期关注的话题,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此次研究是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小规模学校的调研结果,对于是否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猜你喜欢

专业学校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