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0-06-19

教育参考 2020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思政情境

杨 佳 林 华

(1.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 广东汕头 515041;2.广东省汕头市华侨中学 广东汕头 515031)

一、引言

2018 年秋季起,全国多个省份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生涯教育、选科走班等新名词、新措施出现,生涯教育成为新高考的必备内容。与此同时,2017 年版的“新课标”也旗帜鲜明地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定位为“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以校外职业生涯体验的实践活动形式融入高中思政课堂,从而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共生与发展是新课改在实践上的创新。

二、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融合的必要性与意义

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政教师座谈会,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定位为“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建议中指出,活动型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由此可见,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共生融合,不仅是新时代的要求,而且是本轮新高考新课改在实践上的创新。

三、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融合实践

我们结合新教材《经济与社会》(必修2),将职业体验和高中课堂教学相融合,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做了相关的探索,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职业体验与高中课堂教学相融合

(一)寻找两者融合共生的切入点

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一直提倡“知行合一”。这种教育思想运用到新时代活动型的思政课中,给我们的启发是:既要社会大课堂的实地磨炼,又要思政小课堂的科学指导。职业生涯体验是深入不同的职业岗位,了解职业所属的行业性质、自身的特点以及体验具体的岗位工作,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程式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以自身的实践代替书本的学习,以“身临其境”代替“置身事外”,开拓视野,增长实干。高中政治的学科知识有些偏理论化,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往往课堂讲授只是使学生处于抽象认识阶段,只局限于应付考试,难以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真正运用于解决问题。高中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使新课标提倡的“课堂内容生活化、活动化”难以真正落实,寻找职业生涯体验与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契合点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经济与社会》(必修2)的教学内容,挖掘出该课内容与职业生涯体验相关联的地方,提前设计课外教学活动和问题清单。我们选取本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单位,取得他们对该活动的支持。此外,教师需使学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好充分的预习,明确职业体验过程中要完成的学科任务;确定访谈对象,设计访谈问题的提纲;通过查阅报刊、登录网站,搜集走访参观部门的资料,明确该课的问题清单。比如,在《我国的社会保障》这一课中,我们为了更好地讲清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举措,有意识引领学生走进社保业务办理大厅见习。在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的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校友创办的知名民营企业,体验和挖掘根植于企业血脉之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品质,内化为自身前进的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在激发学生投身创业的基础上,联系前面所学的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等知识,帮助学生打通知识之间的“任督二脉”,又再组织学生走进央行汕头中心支行,就个人征信等相关问题请教工作人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影响企业活力的内部因素,从而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抵制市场失信行为。

(二)活化思政课堂的过程体验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得一堆事实性知识,还应将学习者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社会情境中,在情境中获取知识、建构概念及解决问题。[1]“思维起于直接经验”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他倡导“做中学”,试图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借助真实情境有利于架起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明确所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存在的问题,实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迁移运用,防止出现高分低能、唯分数论。教育目标关注的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需要真实任务,真实任务必须要有真实情境。在真实情境下做事,是指向素养目标的关键所在。[2]在社会大课堂中,我们对真实情境体验和传统的课堂情境设置教学进行对比。学生在真实情境的体验中有更大的收获,在收获中有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促使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如表1 所示:

表1 现场真实情境与传统情境教学比较

两种教学模式中,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反馈可以看出,传统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对某些情境和教材内容了解不多,很多是“零接触”“零经验”“零了解”,以致在学习时更多浅层理解,思路难以拓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近距离接触各种职业的同时,深入学习探究的过程具有直观性、全面性、真实性和深刻性,从而能更充分地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发展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延展思政课堂维度

教师在职业体验前后针对课程和知识点的相关设计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职业体验中进行有效地学习。社会大课堂在职业体验后,教师要回归到课堂教学,提炼和升华知识,跟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内跟进课堂中,我们进行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起因于不断建构,这种作用发生在主客体之间,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议题式教学借鉴了该理论的观点,知识的习得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被动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沟通交流得来的,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3]我们借助议题,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体验的实践基础上“议中学”,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生成将水到渠成。这样可以既强化所教内容,又拓展学生的视野;既引发新的思考和学习,又延展课堂维度,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职业生涯体验基础上的“议中学”

(四)多元评价促进两者融合共生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性化、多重性的评价,否认标准化、单一性的测试。运用到活动型的思政课中,则应更加注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我们所采用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我们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职业体验单位的)专业人士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统一,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 教学评价描述

四、结语

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成为有责任担当、有明确育人目标、有灵魂的思政引路人。将职业生涯体验和政治学科教学相融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综合思维方式深化学理分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自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能力和必备的品格,使职业生涯体验的课外延展课堂真正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铸魂育人的有力途径,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思政情境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曼巴传奇 KOB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