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20-06-19沈莲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依从性护理人员

沈莲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老年群体中属于常见病,是心肌缺氧、缺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的综合征之一,属于性质严重的冠心病,倘若不及时进行救治,会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本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知识缺乏正确的认知,治疗依从性比较低,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因为如此,必须加强急性心肌梗塞的健康教育[1]。本文抽取的80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本院收治的,现进行以下评析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依据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2-83 岁,平均(58.4±5.2)岁;其中前壁梗死8 例,前间壁梗死11 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5 例,急性下壁梗死16 例;实验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3-84 岁,平均(59.2±5.4)岁;其中前壁梗死9 例,前间壁梗死10 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4 例,急性下壁梗死17 例。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组间的差异上并不明显,P>0.05,可行此次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的护理模式选择的是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并予以饮食、输液指导和心理干预、术后干预,加强疼痛干预和出院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内容为:①健康教育卡的设置和运用: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全面了解其基本情况,依据疾病类型和具体病情,通过图谱结合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卡进行设置,将本病的病因、症状表现、可能产生的危害、常用治疗手段、效果及常见并发症、预防及预后等作为卡片的主要内容,责任护士将卡片上的知识详细的介绍给患者,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温和、谦逊的态度,面带微笑,多次反复解释,确保患者完全掌握;②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塞一般分为恢复期、稳定期、急性期三个时期,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护理人员和患者间需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对其内心所想进行全面了解,以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需求座位依据,制定和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急性期病人需要对其负性情绪进行改善;稳定期病人需要对疾病知识强化宣教指导;恢复期病人需要对康复训练指导给予高度重视;③饮食干预:将科学合理饮食的重要意义告诉患者,叮嘱其家属提供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饮食,以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为主,确定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逐渐向普食过渡。告诉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大便通畅;④加强活动锻炼: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要求患者在发病后3 d保持绝对卧床,并协助其进行饮食、洗漱、排泄等各种日常活动,自第4 d 开始,各项生命体征逐渐恢复稳定,可适当进行床上被动或主动运动,可选择床上坐起、活动上下肢等不同方式,活动时间为20 min/次,1 d 进行3-5 次。病情严重者需要由护理人员定时协助其进行体位变换,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压疮;⑤用药干预:强化用药知识的宣教指导,将药物名称、相关注意要点、剂量、服用方法及治疗效果、常见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详细的告诉患者,提高其对合理用药的认知和配合,改善其遵医行为。

1.3 观察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对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合理用药、日常预防、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等四方面,医护人员依据运动、饮食、用药、治疗等方面患者的配合情况评定其依从性,总分值为100 分,其中完全依从的得分标准是80-100 分,部分依从的得分标准是60-79 分,不依从的得分标准是<60 分。依从性以完全依从百分比加上部分依从百分比来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借助版本为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全部得到的数据,运用(%)进行表示的是计数资料,对比时运用的是检验,若有P<0.05 的情况出现,则表明的是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实验组日常预防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疾病相关知识、合理用药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间行比较,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n(%)]

2.2 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的不同。对照组与实验组在依从性比较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并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所示。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的不同[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见的临床心脏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发病急骤、进展速度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该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并且年轻化趋势明显[2]。以往临床实施的常规护理措施,仅仅是通过强化基础护理的方式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但因为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案的认知严重缺乏,再加上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依从性,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3]。

健康教育作为临床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其是重要的改变和纠正患者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增强健康意识和配合能力的方法[4-5]。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促使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明显提升,增强其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意识,加快病情康复速度,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在疾病得到控制的同时做好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的宣教指导,确保合理的饮食、运动,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提高其配合能力。以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为依据,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指导,可帮助其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念和决心,提升依从性[6-7]。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日常预防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疾病相关知识、合理用药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且组间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P<0.05)。从而说明,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依从性,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依从性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