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0-06-19艾丽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血透内瘘维持性

艾丽华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内蒙 通辽 028000)

0 引言

维持性血透是治疗部分肾疾病、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规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维持性血透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内瘘并发症,进而出现感染、血栓等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而,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出现内瘘并发症。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的70 例患者作为案例,给予不同护理措施,现进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透的70 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5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7 例;年龄34-77 岁,平均(55.25±3.56)岁。其中有17 例患者患有肾小球肾炎、11 例患者患有糖尿病肾病、5 例患者患有高血压肾病、2 例患者患有其他肾病。观察组中有男27 例,女8 例;年龄35-77 岁,平均(54.56±3.72)岁。其中有18 例患者患有肾小球肾炎、11 例患者患有糖尿病肾病、4 例患者患有高血压肾病、2 例患者患有其他肾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详细检查,确诊患者患有肾脏疾病,且需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②已接受动静脉造瘘术治疗;③未患凝血功能障碍类疾病;④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患者;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③存在出血症状;④治疗依从度较低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发现,两组资料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对照组患者以下护理措施:①为患者建设血管通路;②选择合适的抗凝剂。针对无出血症状的患者,给予患者常规剂量肝素进行血液透析;针对有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时不能使用肝素;③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④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保证患者正确用药。

1.2.2 观察组护理:护理人员应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为:第一,早期功能锻炼指导。造瘘之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正确保护血管的措施,以免患者腕部血管壁损伤严重;第二,心理干预。造瘘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沟通使患者了解造瘘目的、方法等知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程度、降低其心理压力;第三,健康教育[2]。造瘘完毕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正确锻炼方法。指导患者正确观察肢端循环的方法,并告知患者应穿袖口宽松衣物、不要拿取重物;第四,早期内瘘后管理措施。选择绳梯式、纽扣式穿刺方法。在患者血液透析完毕后,护理人员应使用无菌纱布按压患者血管进针位置,患者此处无出血情况后才可停止。若患者血管存在震颤出血症状,应将按压时间控制在15-20 min,同时应合理控制按压力度,以免患者存在皮下血肿、内瘘闭塞等情况。血液透析当天,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穿刺位置不能碰水,指导患者24 h 后可使用湿敷、热敷等方式对穿刺位置进行外敷。另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护内瘘侧肢体、观察瘘管处震颤是否正常的方式,若发现异常问题需及时入院治疗;第五,早期并发症护理措施。①针对淤血栓的早期护理措施。受到患者血液粘稠度、血管弹性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在造瘘后可能出现血栓,为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内瘘情况的观察,合理使用抗凝药物;②穿刺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保证穿刺一次成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以便及时发现、治疗并发症;③出血症状的早期护理措施。内瘘之后,受到静脉血管压力、抗凝药物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血栓进而引起内瘘栓塞症状。护理人员应保证穿刺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血液透析完毕后,护理人员应保证止血措施的合理性;④感染的早期护理措施。内瘘后,护理人员应通过定时换药、采取无菌性穿刺等操作保证吻合口无感染症状。

1.3 观察标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内瘘并发症几率;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处理,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 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n数) 躯体功能 机体疼痛 活力 社会功能对照组 35 71.03±5.14 75.79±4.65 69.13±5.43 69.98±2.38观察组 35 82.25±5.37 88.95±5.35 80.69±2.26 79.96±4.35 P -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所有接受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在治疗前,都应接受动静脉内瘘术,简言之:将患者前臂、手腕附近动脉与静脉缝合在一起,保证患者静脉中有动脉血,为血液透析治疗奠定基础。接受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均需要动静脉瘘这一通路,因而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动静脉瘘的管理。调查发现,接受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出现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如此将对血液透析治疗产生负面影响[3]。常规护理措施虽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操作可顺利进行,但是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无有效作用,因而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比较高。采用早期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第一,造瘘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的认知程度,指导患者伤口正确保护措施;第二,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 应保证穿刺方式的正确性;第三,透析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应依据相关规定对患者进针位置进行按压;第四,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穿衣、保护穿刺伤口、观察伤口情况,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及医生[4-5]。

此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1.4%,其远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几率(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早期护理措施的落实,对预防并发症、降低患者疼痛度有一定作用。

总而言之,早期护理干预的落实可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血透内瘘维持性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率的研究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吻合口动脉端狭窄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