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理论视域下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研究

2020-06-19侯新颖

终身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编码乡土校长

□ 侯新颖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承担着优秀文化传承的重任,还是改革的助推器。乡村校长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先行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陶行知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1]由此可见,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核心素养作为推动其行为实践背后的关键力量,是其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发挥领导管理作用的基础,也是其有效从事学校管理的重要条件。乡村中小学校长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般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一线教师,又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苦心办学、倾心育人。乡村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呼唤乡村校长和教师成为优秀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近几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等活动的开展引发了研究者对乡村校长这一群体的兴趣和关注。究竟是什么让一批又一批优秀校长默默坚持付出、无悔扎根乡村?他们气质有何特殊之处?这些都有待探索。

本研究以获奖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为对象,基于媒体舆论话语视角下对他们的报道,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扎根理论,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的方式深入挖掘这一群体的基本内涵与本质特征,建构其核心素养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二、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是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行。核心素养体现的是究竟何种因素和素质对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为此需要自下而上对该群体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理论分析,让它成为校长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

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核心素养的本体论、课程与核心素养、职业与核心素养三方面进行研究。乡村校长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本质的要素,伴随着校长的专业成长而发展。同时,核心素养也是考量新时代校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2]在英文中常用Key Competence来表达,具体来指代一个人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和卓越品质,即一个人所具备的关键素养。OECD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核心素养”界定为经济社会中的个体发展自我、融入社会与胜任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3]

本研究将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界定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能够承担教育责任的、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且具备具体指导教育实践场域中各种教育问题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

三、核心素养的扎根理论分析

1.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方法是由巴尼·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提出的。虽然目前扎根理论已经发展出多种取向,但它们都强调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构建理论,重视研究者立场和视角的客观性,直接从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自下而上建立理论。[4]该方法是一种理论来源于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它基于对数据研究而非从已有理论中演绎可验证性假设,在研究之前不预设假设,资料收集和分析同步进行,来提高研究的信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定性研究方法主观性太强的弊端。为了探寻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的核心素养,保证研究的可靠性,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优秀校长的核心素养进行概念提炼,从而建构、解释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的要素构成,丰富核心素养理论。

2.资料收集

研究资料按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5]一手资料指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首次直接获得。二手资料是指借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研究者利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研究既可以亲自实地收集资料,也可以使用政府文件和图书馆、档案馆的资料。一手资料、二手资料或者媒体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主要来源。[6]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为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各学科研究者对二手数据的使用不断增加。

本研究的文本资料、视频素材主要来源于主流官方媒体网站,例如:中国文明网(http:∥www.wenming.cn/sdkm/zyg/)、央视网“寻找最美乡村教师”(http:∥zmxcjs.cntv.cn/2013/)、马云公益基金会(https:∥www.mayun.xin/#/home)等,这些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人物访谈录为本研究提取与归纳资料提供了便利。原始资料中不仅呈现了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常态,还包括受访校长的语气语调、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符号及相关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学生)的对应评价。研究者选取了该群体中的优秀代表(见表1),旨在使本研究具有较好的可信度与推广性。

表1 样本信息统计

3.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本研究在对文本资料、视频材料编码处理方面,运用Nvivo11质性资料分析软件和人工编码相结合的方式对文本资料、转录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标签化处理。在编码过程中采用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三级编码方式。

(1)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将原始资料中提炼出的无结构语句赋予概念,发现类属并拓展其属性和维度,提炼出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的要素,并阐述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表2)。在此阶段,遵循开放性编码的一般程序:资料——贴标

表2 部分开放性编码样本示例

签——概念化——范畴化。[7]首先,对文本资料中与核心素养有关的词句进行标记,并尽量使用与原始资料相契合的代码,对其进行“贴标签”,共获得节点133项。接着,通过比较、分析对相同概念的节点进行归纳整合,最终抽象出89个概念。然后,按照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把概念进一步整合,建立范畴,最终形成了15个范畴。

(2)主轴性编码。第二阶段的主轴性编码是对第一阶段开放性编码的筛选整合。[8]主轴性编码是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将开放性编码阶段的范畴联结起来,再确立范畴之间的有机关联。通过主轴性编码,将15个初始范畴:教书育人、爱岗敬业、责任担当合并为“教育职责”;乡土文化教育认同、专业发展意志归于“乡土教育观念”;乡土课程开发、乡村社会服务合并为“乡土教育实践”;专业关键能力、乡土知识经验归于“专业技能”;教学领导力、组织领导合并为“教育管理”;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合并为“人文情怀”。其中,乡土情感、教育情感依旧保持原有编码不变,最终将15个初始范畴归纳为教育职责、乡土教育观念、专业技能、乡土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情感、乡土情感、人文情怀等8个主要范畴。

(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对类属中的概念进一步提取和挖掘,从而建立核心类属与构建理论。因此,它具有高度的统合性,是深层次分析和发展理论的过程。在选择性编码阶段共建构了“本体要素”“实践要素”“情感要养”三大核心范畴(如图1)。研究发现,所有有关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的有关信息均可纳入这三大核心范畴构成要素之中。

图1 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的要素构成

(4)理论饱和度检验。建立初步理论之后,需要对核心范畴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笔者从2017年、2018年“马云乡村校长计划”获奖校长中随机抽取3位继续进行理论性抽样,再次对其进行三级编码研究。对用以检验的样本进行分析后,并没有发现新的概念与范畴,范畴之间也未产生新的关系。理论模型中的概念已发展完备,达到了饱和标准,说明上述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所建构的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理论模型是有效的、可靠的。

四、核心素养构成要素阐释

通过本次编码分析,共提炼出三个核心类属,即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分别为本体要素、实践要素和情感要素。本体要素是优秀乡村校长必备的核心素养,是胜任专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实践要素是校长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检验乡村校长教育实践效果的重要标准;情感要素是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优秀乡村校长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三者之间的共同发力。

1.本体要素

本体要素指“特定专业领域问题解决所具备的素质”[9],它是乡村校长从事教育领域实践活动所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其从事乡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基石。其主要包括教育职责、乡土教育观念和专业技能,本质是对乡村校长能否胜任这一角色的判断。

教育职责是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职业素养中最为重要的素养,主要包括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和责任担当。编码过程中发现这一优秀群体的身份首先是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任务的教师。教书育人是其天职,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尽职尽责,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爱岗敬业不仅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自掏腰包买来录音机和磁带,先跟着一遍一遍学”,这些都是优秀乡村校长最真实的职业道德品质。责任担当代表着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的职业操守,反映了他们作为教师及校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重大,他们常年生活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拿着微薄的薪金承担着常人不能承受的坚韧辛劳,同时又承担着繁重的社会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担当、这种对职业的坚守和对教育的承诺,才使得乡村校长释然物质方面的差距而获得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

乡土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乡土文化教育认同和专业发展意志,它们是影响校长教育行为实践的重要因素。编码过程中发现这些乡村校长大多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小生长于大山之中的我深知山区孩子求学的不易和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去田间地头绘画写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乡土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乡村校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这些优秀乡村校长把校长这个职业当作终身事业来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着无限的敬意与热爱。

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关键能力和乡土知识经验,指乡村校长作为专业人员在知识、能力、人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胜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例如,面对辍学生的家长,D校长及时与其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家长同意让学生重返校园求学,这体现出良好工作沟通技能的重要性。对于长期扎根在乡村的校长而言,职业的双重性决定了乡村校长同时面对乡村学生和乡村社区两类群体,需要其在长期工作过程中不断深入乡村社会,谙熟乡村风土人情和乡村整体文化性格,从而切实提高专业能力。

2.实践要素

实践要素作为一种惯例化、秩序化的自觉自我行为,是乡村校长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的活动集合。在本文中,实践要素主要指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在具体教育实践场域中的行为活动,通过对文本材料的编码提取出乡土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这两个主要范畴。

乡村不单指地域上的范畴,它还是文化的符号,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优势,乡土课程开发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的。乡村校本课程体现着乡村文化的育人价值。编码过程中发现,一些校长积极开发“以乡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和乡土体育与艺术课程”,这不仅发掘了乡村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乡村社会服务是区别城市校长实践素养的重要维度,主要指乡村校长在乡土文化教育过程中对乡村的回馈。例如:“我还邀请乡土艺人给村民讲授艺术课程,把村民带到课堂,把课堂带进村庄。”这“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技能,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还改变了村里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陋习”。由此可知,乡村中小学校长把乡村教育的优势转化为了乡村社会的现实特征。

职业的特殊性又使校长职责不同于教师,教育管理素养是校长区别于教师的重要维度。管理具有工具性,它是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目的的一种手段。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管理素养主要指通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利用各种显隐性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目标活动。教育管理要素主要包括教学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它体现着优秀乡村校长是如何看待学习、创新、教学活动的,是其对学校进行专业领导,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活动。其中,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核心素养中的关键性要素,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业务,校长只有正确引导教学活动,才会使学生通过教学获得发展。因此,校长的教学领导力至关重要。组织领导力主要指校长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技巧,是有效处理学校工作的必要手段和方式。校长的领导艺术不仅包括引领教师成长,还包括知人善任、团队合作等。例如,开放性编码范畴化中的原始代表性语句:“于是做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让每一位教师轮流担任代理校长,学习学校管理”,这体现了该校长能够较好地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引领教师成长。

3.情感要素

情感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10]情感要素是乡村校长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教育情感、乡土情感和人文情怀三方面。

教育情感主要指乡村校长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热爱程度,是个体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它关系着校长的工作积极性,是乡村校长对自己所从事教育事业的价值认同。乡村校长对工作的热爱和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职业荣誉感是其精神情感的主要表征。在编码过程中许多乡村校长认为,对工作的热爱是让其持续保持热情和动力的重要原因,并高度认同“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是其最重要的教育素养。

乡土情感作为维系乡村校长和乡村教育的精神纽带,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在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的事迹报道文本中,“我来自农村,更理解农村孩子那种求学的渴望”“她深爱着脚下的土地,感激着乡村的父老,更怜惜着乡里的娃娃”“喜欢农村”等话语频次较高,几乎在每位乡村校长事迹中都有出现。他们的乡土情感主要体现在对乡村学生和乡村教育的热爱上,它会在无形中增加校长的精神力,为其发展蓄力。

人文情怀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是意志精神的产物。从对文本材料的编码来看,这些乡村校长不仅关怀着乡村少年的人生和命运,还发自内心地保持对乡村社会意义的思考、追寻和创造。从这些乡村校长身上,我们看到了其强烈的人文关怀。“我内心也总有一个声音在高喊着:立定三尺讲台,扎根农村教育。不做无为之人,只当有用教师。”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些优秀的乡村中小学校长才能默默地奉献和坚持,才能抵御外界的浮躁与诱惑,坚守在条件艰苦的乡村,点亮乡村教育的希望。

五、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模型,研究发现本体要素、实践要素、情感要素共同构成了这些优秀校长的核心素养。因此,以此为参照构建基于三大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把乡村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通过榜样引领来构建乡村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推动新时代乡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1.发挥知识技能的核心作用,提升校长专业能力

不同于城镇,在偏远的乡村,校长就是当地的教育主管。从本文所选定的研究对象来看,这些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多来自条件艰苦的中西部地区,他们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人物。作为校长,其专业素养对学校事业的发展、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等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沃特金斯 (J.Watkins) 认为,社会要求专业人员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变化。[11]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化成为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校长的职业特性要求必须具备教学专业能力才能胜任校长岗位,例如,“我观摩学习博采众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轻负担、重效率’的教学模式”“带头推行教学改革,带领教师出省、出县、出校门,到课改实验成功的学校,考察学习博众取长”。这就要求乡村校长要提高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终身学习已被视作个体职业发展中的一种关键能力。[12]因此,不管作为校长还是教师,要不断加强对知识技能和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追求专业的不断发展,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带领乡村学校不断发展。

2.挖掘乡土文化的教育价值,把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作为乡村学校校长,应在实践中逐渐发展确立自己的领导者角色,发挥自身特长和学校自身的优势,进行特色办学。立足乡土社会的特点,对学校办学进行全方面审视,把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特色学生作为校长的办学理念,精心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例如,“当时我想到现今彝族文化已经慢慢流失殆尽,便开始四处打听彝族有哪些民间传统文化,并邀请民间音乐人来担任学校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在文化学习方面把彝语文课设置为学校的常规课,开设彝族克哲、尔布尔吉、彝族教育读本等课程”。乡村学校的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更能接近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所以,乡村中小学校长应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状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发挥乡土文化的育人价值。另外,乡村校长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应准确定位,不一味地与城镇学校拼升学率。借助乡村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乡村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到田野地头参观体验,把乡土文化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其情感体验和文化涵养,培养具有乡土特色的人才。乡村校长应结合乡村的教育特色,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结构,从而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3.推动培训工作开展,增强校长管理能力

乡村社会有着不同于城市社会的教育生态环境,校长的教育培训要走不同于城市校长的教育培训道路。要想真正有效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落实培训效果,就要在积极推动乡村校长培训工作的同时,主动改进培训课程,优化整合培训体系。一方面,自上而下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发挥“校长国培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既积极引进具有乡土取向的优秀人才为乡村教育“输血”,又必须从具有乡土背景、家乡情结的优秀教师中选拔、提拔校长,帮助乡村地区“造血”。作为地方教育部门应支持乡村校长的培训,给予乡村校长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在培训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乡村校长参加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提高校长管理工作的实效。另一方面,精准定位乡村校长的培训实际需求,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方面要与乡村现实生活相关联,从而满足乡村校长本土化、独特化的发展需求。如在培训内容方面,可以安排专门针对复式教学、校长职业技能提升、乡村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具体帮助乡村校长解决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校长学会“如何管理”“如何领导”,从而使他们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具备管人治事的能力,还拥有促进乡村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

4.关注校长内生性需求,促进积极情感培育

理想信念与精神情感指引和支持着乡村校长选择与坚守在乡村这片土地上,扎根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感和职业认同又促使他们奉献在这片土地上。“倘若人类没有情感能力,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将不复存在。”[13]良好的情感品质是优秀乡村校长必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培育乡村校长积极的情感素养尤为重要。“当时学校条件极其艰苦,让我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落差”,长期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地方产生消极的情感在所难免。因此,乡村校长要学会在工作情境中把控自己的情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另外,对于愿意从教在乡村的校长来说,其心理感受与精神追求等内在性因素比经济待遇、物质条件等外在性因素更为明显与积极。[14]根植于内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优秀乡村校长选择这份职业的最强动力,为此,发挥情感留人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诠释当代乡村校长爱岗敬业的新形象,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尊重乡村校长的人格和情感。

5.强化校长乡土责任感,激发从教价值

乡村校长对于自身生活过的土地,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这种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结是其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来源。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尊重及自身对乡土文化价值的肯定共同为乡村校长营造了一个物质困乏但精神享受的情感家园。有研究表明,本土化的乡村校长或教师稳定性高,一般不易流失。[15]浓厚的乡土情怀是乡村校长专注乡村教育的动力源泉。一方面,强化乡村校长的情怀和反哺家乡的意识,着重提升乡村校长的乡土责任感。“爱从对家乡的挚爱起步。人的培养要有‘根’,这个‘根’就是人们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乡村校长只有认可自己的工作,身怀对乡土文化的自信,才会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并从中找到乐趣,坚持从教。另一方面,加大对乡村校长和教师的人文关怀力度,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乡村校长工作的环境,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充分挖掘和发挥优秀乡村中小学校长高尚的感召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激励一批又一批乡村校长奉献乡村教育事业。让更多的乡村校长把回馈农村、改变乡村教育现状及学生的命运成为他们的主动追求;让乡村校长来引领乡村教育的发展,以此来振兴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编码乡土校长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生活中的编码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中国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