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
2020-06-18何素梅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重要意义,针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实岗育人,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以建立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为酒店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 产教融合 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025-0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酒店行业在迎来更大发展前景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激烈的同行业竞争。国际酒店业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学徒制融合了产业与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和基本制度载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因此,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一)酒店业人才需求多样化
国内旅游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部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会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8500万人次旅客来华旅游。酒店业是旅游业的支柱性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酒店业在2015年至2019年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每年有近1500家的新建酒店投入运营,各地区的星级酒店人才需求总数超过10万人,各岗位都急需人才,岗位满足率小于5%,尤其对具备“工匠精神”以及个性化服务理念的酒店管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因此,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21世纪初期就建立了现代学徒制的雏形,但由于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仍然依循传统教学模式,延续“2.5+0.5”以及“2+1”的教学形式,使得实践教学活动与行业实际脱轨,无法激发学生的晋升积极性。因此,为满足国内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创新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水平。从该专业的实际发展层面来看,其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国内各星级酒店也更为注重实际从业经验。因此,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任务当中。基于此,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更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指在职业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行业及相关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实践环节当中,有效对接产业需求与专业内容设置,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育人模式。具体做法: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学校时,就应作为酒店行业各企业的准员工,参与各项工作、学习、培训活动。学生应在企业与学校间交替学习,由教师与师傅对其进行言传身教,充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岗位工作内容与岗位工作流程,快速融入酒店企业。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他们往往在3年内就可进入基层管理岗。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有待创新
现阶段,国内众多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设置专业课程时,会参照优秀院校的课程体系,却没有充分结合本校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地区的企业需求,使得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特色与清晰的目标,不具备针对性与创新性。因此,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适应后期高强度的酒店管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践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会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重点与特点,但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师在学校工作时间较长,即便拥有丰富的酒店管理工作经验,也无法紧跟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步伐以及适应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受到中职学校教学制度与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往往与当前国内酒店行业的实际管理运营脱离,导致学生在后期实习工作实践当中,无法学以致用。
(三)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考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效果时,会采用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开展技能课程实践,撰写心得体会、案例分析、论文,进行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但由于学生的考核成绩主要由该课程任课教师单独进行打分,学生分数的评价形式也为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并赋之相应的权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知识的综合性评判。此外,中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与酒店行业接触较少,单一的考核与评判标准极容易脱离酒店行业的实际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
(四)学生缺乏认同感
国内酒店仍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人普遍认为服务性行业低人一等,认为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出身的毕业生今后的工作都是扫厕所、端盘子等,在职业生涯中只能吃青春饭,没前途、没前景。上述情况主要出现在学生家长群体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知,使得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知不足,不愿意在毕业后长期从事相关工作。此外,国内酒店行业具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因此尽管每年中职学校都会培养大量的酒店管理人才,但仍然无法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
三、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養目标
“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其中并深入准员工及学生的全过程培养。在此期间,构建校企双主体的教学平台,推动校企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管理,考核学生的技能培训成果,进而构建并完善顶岗实习就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行业岗位的需求,以及校企双方根据市场的人才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即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胜任高星级酒店的一线服务与基层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应用于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进程中,应充分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完善中职院校教学制度与实训条件,使得专业的课程内容与当前国内酒店行业的实际管理运营紧密贴合。严格根据岗位工作任务构建并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在岗位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强调酒店行业的职业性,进而形成学徒预备期、准学徒期、学徒期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的进阶规律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构建“一个目标”和“三+五”教学模式、“五位一体”、六共同育人机制的“实岗育人,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目标”即酒店基层管理员。“三+五”教学模式即三阶段教学模式和五阶段企业实践模式;按照三年学制,每年分别为学徒预备期、准学徒期和学徒期,五阶段企业实践模式即认知实习+周末实践+假期实习+酒店繁忙期实习+顶岗实习;“五位一体”即教、学、做、练、赛;“六共同育人机制”即建立六共同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该模式既符合人才培养的进阶规律,又符合企业人才规格的培养需要。
(三)建立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应从专业认识、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岗位能力四方面开展。
专业认识课程主要内容由企业认知、企业宣讲、企业文化、企业拓展活动组成,主要由企业讲师团来承担授课任务,例如酒店品牌介绍、酒店各个岗位以及岗位职责、企业文化等。
职业素养课程主要由酒店服务礼仪、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内容课程构成。职业素养课程由在校教师、企业师傅和企业教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例如职业纪律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包括队列训练、内务整理、拓展活动由教官和班主任进行管理和授课,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等。
岗位技能课程主要有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岗位技能课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由学校教师授课,例如餐饮服务理论知识和中西餐摆台内容;而对客服务技能由企业师傅承担教学任务,例如西餐零点服务、葡萄酒服务等技能训练。
岗位能力课程主要有接待服务能力、服务设计能力、英语服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岗位能力课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在校通过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在合作企业通过见习实践在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一阶段通过专业认识课程了解酒店行业的特点,了解酒店岗位要求,了解岗位服务流程,建立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情感;在第二阶段,借助专业素养课程,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与专业理念;在第三阶段,借助对基层岗位技能的学习,了解并掌握真实的岗位技能;在第四阶段,借助对岗位能力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解决问题与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胜任岗位工作需求,为后续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教学机制
引入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需要由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构成“双导师制”并引入横向联合技术研究、双向挂职锻炼、校企人员(下转第68页)(上接第26页)互聘共用等制度。与此同时,合作酒店应安排优秀专项技能人才担任教学师傅,安排优秀管理人员作为中职学校的兼职教师。专业理论课程授课应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担任,中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应由酒店的企业师傅进行指导,实现边做边学,提升教学效果。
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保障是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与教学管理体制,中职院校应与合作酒店共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运转体系,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还应联合酒店共同制订学徒的专业管理办法,进而保障学徒的基本权益,依照实际教学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实习岗位,提升学生的实训效果,妥善分配工作任务。通过对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探索出中职院校全日制酒店管理專业的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训模式,进而提升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以更好地为国内酒店行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
在“一带一路”倡仪背景下,酒店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其人才需求更为多样化,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创新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学徒制,通过产教融合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现阶段,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存在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雷同、授课内容与实践脱节、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通过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课程教学体系,能够显著提升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实验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9).
[2]黄德桥,杜文静.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0(2).
[3]邓小辉.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4]谢汝艳,梁丽婷.“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星级酒店多语种人才的需求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
注: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7B01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素梅(1980— ),女,广西北海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服务与管理教学研究。
(责编 文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