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性评价研究

2020-06-18张生鑫

绿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耦合度渝中区区县

张生鑫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1 引言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许多省份已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省份对旅游业的规模、技术投入各不相同,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实现社会经济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成为各地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难避免不涉及旅游效率相关的一些问题。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旅游效率,主要包括旅行社效率、酒店效率、旅游交通效率和景区效率。我国学者多从不同空间尺度对旅游效率进行时空分析,而对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两者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却鲜有涉及。从省域角度上看,梁流涛和杨建涛[1]分析了我国 1999—2008 年旅游效率,认为旅游效率总体上先降后升,而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制约作用较大;从市域这一角度上看,张华勇[2]通过DEA模型,研究了江西省各地市的旅游效率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城市角度和微观角度上看,一部分学者[3~5]以城市和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来对旅游效率进行评价。因此,在对旅游效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研究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成为笔者的出发点。在对研究数据进行探讨后,最终决定采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作为研究方法,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对2007 年、2012年、2017年社会旅游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及两者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分析,希望可以对其他地区旅游业政策制定与经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2.1 研究方法

2.1.1 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利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6]可以较为客观而真实地评价成渝城市群旅游发展综合实力,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 数据标准化处理:

正向指标:Xij=Xij-minXj/maxXj-minXj

负向指标:Xij=maxXj-Xij/maxXj-minXj

(1)

(2) 计算第i地区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2)

(3) 计算指标信息熵:

(3)

(4) 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dj=1-ej

(4)

(5) 计算指标权重:

(5)

(6) 计算地区综合指标得分:

(6)

式(6)中:Sij表示重庆市第i个区县第j项的得分,Xij表示重庆市第i个区县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minXj和maxXj分别为38个区县中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k=1/ln(m),其中m=38(重庆市38个区县),n为指标数。

2.1.2 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可以用来研究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而协调度则是要素之间一种良性的相互关联的程度[7]。这里借鉴耦合系数模型,构建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函数[8],为:

(7)

2.1.3 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在某些情况下,耦合度无法正确的反映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时在两个要素的水平都较低时,也可能表现出很高的耦合度,为了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在耦合度模型上建构了协调度模型[8],为:

(8)

式(8)中:U1表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数;U2表示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数;C∈(0,1),值越大,耦合度就越大;反之,值越小,耦合度则越小。D∈(0,1)为两个系统协调度。协调度越好则D值越大,当D=1时,表示要素之间达到了绝对协调的状态,而当D=0 时,表示要素之间无关。

T表示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且α+β=1。一般而言,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要素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带动旅游发展水平的改善;而社会经济则是众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只是这些众多要素之一,故取α=0.4,β=0.6。

2.2 指标选取

本文通过选取重庆市旅行社数量、旅游业从业人数、星级饭店数量、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作为衡量重庆市旅游发展水平的指标,参考李琴芳等[9]在区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3个要素层10个因子层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2.3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年、2012年、2017年的《重庆市统计年鉴》,部分旅游相关数据来源于重庆市各区县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结果与分析

3.1 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空间格局

根据公式 (7),计算出重庆市 36个研究区域单元2008、2012以及2017年3个不同时间点的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指数,并通过Arcgis10.2绘制出了3个不同时间点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空间格局图(图1~3)。

图1 2008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空间格局

图2 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空间格局

图3 2017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空间格局

(1) 通过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008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耦合度绝大部分都在0.5以下。除渝中区以外,其他所有区县的耦合度均低于0.51,表明2008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互作用轻度较弱。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耦合度整体上较2008年有所提高,除渝中区外,江北、沙坪坝、九龙坡以及南岸区都呈现出较高耦合的状态,耦合指数大于0.51。但绝大多数区县耦合度仍然低于0.5,表明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互作用虽较2008年有所增强,但整体上的相互作用较弱。2017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耦合度在0.51以上的区县分别为:渝中、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其余区县的耦合度均低于0.5。表明2017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较2012年未有较大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互作用整体上仍然较弱。

(2)依据测度结果通过SPSS20.0对测算结果进行分类,将耦合度分为较高耦合度区、一般耦合区和较低耦合区四类,指数大于0.51的是较高耦合区,2008年较高耦合区只有渝中1个区县,2012年较高耦合区主要有渝中、江北、沙坪坝、九龙坡以及南岸区5个区县,2017年较高耦合区主要有渝中、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5个区县。这些区域均为重庆市主城区,分布在重庆市整体区域的中部。耦合程度在0.21~0.50之间为一般耦合区,2008年一般耦合区由万州、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以及巴南区8个区县组成,这些区域除万州区外整体分布在重庆市的中部。2012年一般耦合区由万州、北碚、渝北、巴南、涪陵、永川、南川、大足、璧山、江津以及武隆区11个区县组成,这些区域除万州区外,分布在重庆市中部和西南部。2017年一般耦合区由万州、黔江、涪陵、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永川、南川、大足以及武隆区12个区县组成,除万州区和黔江区外,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中部和西南部。耦合程度在0.2以下的为较低耦合区,2008年这些区域主要由城口县、开州区、巫溪县等29个区县组成,这些区县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东北部、东南部和西部。2012年较低耦合区主要由城口县、开州区等22个区县组成,这些区县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2017年较低耦合区一共有21个区县,这些区县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东部和西北部。

3.2 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

根据公式(7),计算出重庆市 36个研究区域单元2008、2012以及2017年3个不同时间点的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度指数,并通过Arcgis10.2绘制出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图(图4~6)。

(1)从协调度测算的结果看,2008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在 0.01~0.87之间变化。其中,最高为渝中区(0.87),是最低值城口县(0.01)的87倍。约有76%的区县协调度小于 0.2;10.5%的区县协调度在0.2~0.4 之间,7.9%的县域协调度分布在0.4~0.5之间,协调度在0.5~0.7之间的只有南岸区,指数大于0.7的只有渝中区,为0.87。2008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平均值为 0.165,表明该年份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整体协调性差,处于重度失调阶段。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在0.01~0.92之间变化。其中,最高为渝中区(0.92),最低值为城口县(0.01),最高值是最低值的92倍,约有63%的区县协调度小于 0.2;21%的区县协调度在0.2~0.4 之间,北碚区的协调度分布在0.4~0.5之间,协调度指数在0.5~0.7之间的有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指数大于0.7的只有渝中区,为0.92。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平均值为 0.212,表明该年份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整体协调性较差,但相比2008年有所改善,处于中度失调阶段。2017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在0.01~0.89之间变化。其中,最高为渝中区(0.89),最低值为城口县(0.01),最高值是最低值的89倍,约有53%的区县协调度小于 0.2;29%的区县协调度在0.2~0.4 之间,渝北区和巴南区的协调度分布在0.4~0.5之间,协调度在0.5~0.7之间的有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指数大于0.7的只有渝中区,为0.89。2017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平均值为 0.246,相比2012年有所提高。但整体协调性较差,仍然处于中度失调阶段。

图4 2008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

图5 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

图6 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

(2)从空间分布上看,2008年协调度空间分布表现为中心区域协调度较高,协调度整体呈现出由渝中区为中心向外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其中,高度协调的区域只有渝中区,该区域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区和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的区域;处于初级协调(0.5~0.7)的区域 内部 南岸区,该区域也是重庆市的中心城区;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处于轻度失调(0.4~0.5)的主要包括江北区、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呈块状分布在重庆市中部;中度失调的区县分布在重庆市中部和东北部;重度失调的区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部。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自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其中,高度协调的区域只有渝中区,该区域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区和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的区域;处于初级协调(0.5~0.7)的区域有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和九龙坡区,分布在渝中区的四周,这些区域同样是重庆市的中心城区;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处于轻度失调(0.4~0.5)的主要包括北碚区和渝北区,分布在重庆市主城区北部;中度失调的区县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中部和西南部;重度失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以及西北角。2017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分布整体还是呈现出自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其中,高度协调的区域仍然是渝中区;处于初级协调(0.5~0.7)的区域有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和九龙坡区,分布在渝中区的四周;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处于轻度失调(0.4~0.5)的主要包括渝北区和巴南区,分布在重庆市主城区北部和南部;中度失调的区县主要分布在重庆市西南部和西南部;重度失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以及西北角。

3.3 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类型划分

为了更直观反映研究区域交通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状况,借鉴杜傲、刘家明、李东和、王欣和孜比布拉·司马义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以 0.2、0.4、0.5、0.7 为分界点,把重庆市经济与旅游的协调度等级分为5 个等级以及15个基本类型[10~14](表2)。

表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基本

注:U1≈U2是指|U1-U2|≤0.1

按照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类型划分,最终分别将2008年、2012年和2017年重庆市38个区县划分成 2大发展类别以及以下几种基本类型(表3~5)。

表3 2008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

表4 2012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

基本类型划分

表5 2017年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基本

4 结论

(1) 构建了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对2008年、2012年以及2017年3个时间点重庆市38个区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分析;构建了重庆市旅游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借此分析了2008年、2012年以2017年3个时间点重庆市各区县的旅游发展水平,借助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了区域社会经济与区域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函数,通过此模型分析了2008、2012年以及2017年3个时间点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特征。

(2) 按照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类型划分标准,尝试将重庆市38个区县划分成协调发展类和失调发展类等2个发展类别,根据不同年份的实际情况划分了多个基本类型。通过研究结果来看,渝中区多年以来社会经济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都处在高度协调的状态,重庆市部分主城区(主要为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和南岸区)协调度水平也较好,其他区县总体上呈现出不协调的状态,绝大多数区县在协调度基本类型上属于不协调发展类型,其中只有武隆县多年经济发展滞后于旅游发展;而其他绝大多数区县旅游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度渝中区区县
泸州市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重庆市渝中区传统风貌片区发展思路浅议
重庆市渝中区城市剩余空间利用研究
重庆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利用综合体系构建研究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