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旅融合视角下农业园区的规划策略
——以包头市某农业产业园为例

2020-06-18聂庆娟

绿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融合

刘 睿, 聂庆娟, 王 晗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等一系列“城市病”以及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精神紧张、身体高负荷运转造成的亚健康等“现代病”也随之出现,城市中的人们对回归田园、返璞归真的生活愈加向往。现代农业产业园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除了强效的农副产品的生产能力外,朴素自然的生态景观、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美好和睦的生活氛围及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都为人们回归田园、开展旅游活动奠定了基础。

农业园区除了拥有先天优良的的自然基础和生态基础外,还具备特色化的休闲空间、融合性的乡土文化及多样性的景观元素,在城乡一体化、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进程中扮演绿色生产平台、生态交互平台的重要作用。以“自然融入城市”为指导思想,可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缓解区域生态压力,有效的为城市绿地高压运转减轻负担。依据产业融合理论,农业、林业、旅游业、休闲康养业等产业之间的有效的渗透、交叉、重组,构建一体化、多元性的产业平台,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形成良性竞争。旅游业作为其中起到串联性作用的产业,因其具备较高的综合性与关联度,与农业“跨界”融合的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旅融合”模式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互相融合,有利于提供农业园区规划发展新出路、孕育农业园区发展新业态,是农业园区发展的一次革命,是农业园区有力的增长点与推动力,最终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农业园区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1 农业园区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1 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保障相对匮乏

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有比较大的依赖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往往对于工业化、城镇化过分追求,客观上忽视了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很难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求。突出表现为:传统农业园区规模较小、提升难度大,新型农业园区保障不足、发展受限。道路系统、水电装备、应急装备等基础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对农业园区的持续性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

传统农业园区以基本的农业作业为主,新兴产业平台稀缺、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产品的价值度和关联度不高。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单一,同质化特征明显,缺乏特色,很难吸引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同质性产品竞争越发激烈,导致农产品生产超载,供过于求,不少园区土地产出效益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园区过度依赖土地经营,盲目追求规模化、批量化生产,超越了运营主体的投资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生产能力,从而造成“大而空,空而虚,虚而若”的规模却不盈利的现象。

2.1.2 市场监管不力,项目水平参差不齐

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园区的经营主体主要是农民,产业的类型主要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这一传统形式,受农户自身管理能力有限、缺乏科学规划、资本投入不足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园区产业层次较低、规模受限、重复性建设较多,很难吸引高层次农业项目,致使项目水平普遍较低。除此之外,规模化的大型园区经营主体以工商资本为主,个别地方出现工商资本借发展农业之名乱占耕地的现象,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需加以规范和引导。

2.1.3 发展理念落后,科技创新有待提升

我国很多农业园区过于追求生产效益,导致特色性项目缺失,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农业和旅游的融合缺乏参与性和多元性,景观资源薄弱和生态文化基础较差,很难吸引回头客。常规的“农业+观光”、“农业+采摘”等大众项目比比皆是,很难带给游客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多样化需求,缺乏深度性、精致性、多样性休闲服务项目,而围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科普教育、互动体验、创意购物明显不够,地方特色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风民俗展示产品的创意创新比较缺乏。

2.2 解决途径

2.2.1 建立多元融资机制,吸引项目扶持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资金,在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认真研究政策,及时掌握政策,确保申报项目对接准确、到位。筛选符合政策的项目,建立项目库,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强化政策宣传和培训,通过讲座、微信群等加强宣传,使企业及时掌握政策导向和申报要求。

加强招商引资,尤其是龙头企业招商,根据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和比较优势,筛选重点攻关企业,制定点对点的高水准招商方案和特殊优惠政策,推动龙头企业投资落地。在大中型和爆发式大产业到位后,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带动产业规模化、模式化,丰富项目群类型,在重点地域形成投资集群、产业集群。

强化产业链招商,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招商体系,围绕农业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与主要产品,完善与之配套的生产体系,改良相关产品的生产方式,构建关联“左右”和供需“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串联相关产品,集聚相关企业,融合相关项目,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

深入合作招商,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合作招商:一是企业间合作,通过优质资源共享、优良资产共有、优秀产品共建的方式,吸引外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资产注入,通过收购兼并、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二是政府间合作,省际、市际之间依托双方合作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协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政府引导资金,政府资金作为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方式创新,充分发挥杠杆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2.2.2 加强项目管理机制,提升项目水平

建设项目管理库,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效管理,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招商引资,提升引进项目水平,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创新服务、创优环境,积极深入项目工地、企业一线,为项目建设牵线搭桥、铺路架梯,全力以赴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提前祛除劣质项目,着力提高项目水平,建立健全园区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出台园区企业管理办法,严格项目建设周期,建立企业违约责任制度、履约承诺制度,明确项目(企业)退出范围,严格程序办法,建立评估考核机制,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原则,不断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2.2.3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吸引人才引进

鼓励园区积极进行人才引进。支持园区按照“人才+项目”的发展模式拓展引智渠道,拓宽项目路径,促进企业高新科研项目开发力度,通过公开招标、公开招聘、设立区外研究机构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加盟,将科研开发和智力引进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培训高层次人才、基层技术型人才。全力推进企业与高校合作,打造产教一体化的农业平台,将生产成果转化为科研技术成果,促使优良产品大范围推广。

鼓励各类专业人才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建立人才引进与保障体系,为园区配备农业相关专业的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让人才专注于科技创新活动,最大化发挥人才的科技创新潜力。产业优化的重点在于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的不足,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提高土地资源转化效率、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产出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3 案例分析——包头市某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3.1 项目概况

该项目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区内,规划范围约1000亩。依托包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体的自然禀赋条件,综合分析项目地块状况和发展基础,结合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要求,围绕包头及该地区农业产业基础,建设现代休闲度假农业产业融合先行试验示范区 。

3.2 园区定位

3.2.1 总体定位

依托该农业产业园内外部环境,打造一个集种植生产、冷链物流、观赏休闲、餐饮康养、科教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活动空间境域,建设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特色、以观光游憩为方式、以多元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休闲为目标的反季蔬菜产业引领带动区,打造高位势、高能量及高频率的城乡一体产业融合示范区。

依托该农业产业园现有农业基础,结合该地区及包头市地域文化特色,开展“三兴工程”,即农业复兴带动镇域业态新兴,进而推动区域产业振兴,以“‘农’情农业园,‘乡’往大自然”为主题,以“农业+旅游+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园“农业+文化+旅游+科技”的融合程度,增加农事体验、文化展示、休闲观光旅游内容,逐步发展成为高质量反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包头乡村体验游、城乡康养游、创意农业科普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的重要载体。经过2~3年的努力,将农业产业园打造成该地区内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样板工程,成为该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支点,最终将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产业强镇引领区、产业融合示范区,引领周边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该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图1)。

图1农业园区总体定位

3.2.2 产业定位

以一产为载体,大力发展二产,推动三产与一、二产高效融合,打造重复消费、重复购买的城市近郊休闲模式,二、三产的发展进一步反哺一产的发展,最终全面促进产业园的一、二、三产高质量创新融合发展。一产发展高标准反季绿色蔬菜种植、联动智能温室育苗;二产发展为设施蔬菜配套的加工服务业,满足市民菜篮子和连锁物流配送渠道网络的需要;三产全面促进农旅文融合,以设施农业特色为基础,春季开展花海欣赏、夏季开展植物迷宫、秋季开展林果采摘、冬季设施温室餐饮、垂钓和鹦鹉百鸟园等;嫁接老包头文化、走西口文化、内蒙文化风情、蒙古文化等,开展走西口文化展、铁路文化博物馆等品牌博览展示活动。

3.2.3 功能定位

(1)科技创新引领功能:设施农业装备和种植技术创新引领。

(2)休闲观光体验功能:农旅风情景观提升农业休闲观光体验。

(3)养生服务拓展功能:以水为魂,打造温泉农业体验基地。

(4)区域示范带动功能:带动区域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3.3 功能分区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上位规划,按照“立足包头市,面向自治区,提升产业园”的思路,将产业园提升理念和建设内容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构建“示范引领创新-带动转型融合-强化服务增值”的空间联动格局,对产业园先行启动区域进行重点项目布局和定位设计。

(1)高效设施种植示范区。引入荷兰设施农业技术,提升现有设施农业装备和种植技术,发展现代化高标准设施农业栽培示范,增加农业亲子互动活动,增加农业技能培训项目,增加智能温室展示项目,打造该地区高标准反季蔬菜产业融合的核心区,大力发展反季蔬菜精深加工产业,提升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高品质蔬菜、观赏蔬菜等特色产品,重振精深加工市场和区域品牌,推动蔬菜深加工业的升级发展。

(2)设施种苗示范带动区。依托现有智能连栋温室和工厂化育苗车间,引进高效种苗繁育技术和集成装备工艺,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大力引入优质种苗品种,做好园区良种保育工作,加强设施种苗农业技能培训,带动周边零散的小农户发展高端特色反季蔬菜种植。

(3)冷链物流配送发展区。对接利用冷链物流和城市连锁经营网络,提高设施蔬菜物流配送的周转利用率,带动地区鲜活蔬菜和特色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和交易。

(4)农景风情游览体验区。利用地方作物提升大田景观效果,增加玉米迷宫、麦田漫步、向日葵风情、油菜花花海等,吸引游客放松身心、美拍美玩。

(5)休闲康养综合服务区。增加集养生温泉、养生垂钓、养生餐饮于一体的养生服务功能,弥补内蒙冬季寒冷、活动贫乏的缺点,让客户群在冬季有生态暖水、城外休闲,并结合园区温室绿色蔬菜,打造绿色餐饮,吸引游客到此聚会团建;依托西口文化、老包头文化、红色文化等,定期打造文化展览。

(6)科普教育创新展示区。集成展示该地区设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建设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现代农业科技实践大课堂;依托火车集装箱等现有资源,打造火车科普博物馆。

3.4 发展思路

以包头市该田园综合体先导区域(约1000亩)为载体,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地区、包头市等不同层次的主体需求,开发园区引领示范创新功能提升创新聚集力、强化服务拓展增值功能提升园区服务融合力、增强区域转型带动融合功能提升园区综合影响力,以科技做高、服务做精、产业做强、模式做特、景观做美、整体提升为主线,重点破解产业园提升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主题构想、景观设计、盈利模式等瓶颈难点问题,实行多元融合发展的双轮驱动新模式(图2)。

图2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3.4.1 前期主抓景观设计,集成对接政策

打造特色农业景观和农旅休闲项目。围绕园区特色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绿化苗木等,培育玉米迷宫、多彩田园、大地花海等农业景观,增强农业生产过程的景观体验设计感,打造集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经济性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着力设计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农旅景观,着力提升园区吸引力,吸引周边及呼包鄂区域游客。

对接农产品种植与初加工补助政策、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农业休闲旅游等相关国家补助政策,争取合作社资金支持,加强产业融合转化,提高园区效益,带动周围农民收入增值。集成对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种植机械)、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植)项目、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项目等项目。

3.4.2 中期培育休闲业态,优化体制机制

培育发展休闲旅游和科创体验业态。适度拓展设施农业温室餐饮、亲子互动、科普教育等关联项目:吸引周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打造农旅科普结合的实践教育基地;以“水+”为主题,建设产业园四季游项目,三季有花海、夏季有迷宫、冬季可以餐饮、垂钓。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和科教机构的合作效应,创新升级设施农业技术,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成为该地区、包头市引动设施蔬菜产业品种更新和技术推广的重要窗口。

按照“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利益联结”的原则,重点从资金筹措、技术选择、人才利用、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构建有创新特色的高能量的园区运行机制,推动园区生产标准化、运行高效化、服务主题化、建设生态化,实现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和融合增值发展。

成立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工作小组,对产业园建设运营进行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建设、资本运作、融资开发、产业培育、产品营销、对外合作、品牌运营、物业管理等职能,吸引社会政府资金对产业园项目进行引导性、战略性和风险性投资,建立多维度、立体式的组织管理模式,确保产业园的顺利建设和有效运营。

3.4.3 远期创新盈利模式,提升园区运营力

着力打造企业主导的园区运营模式,农业产业以“高、精、特、强”为发展目标,发挥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把特变优,把优变精,把精变强。对接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模式等,实现产业园产业升级、规模扩大、技术领先、收益不断。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结合质量、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和高能量,真正让产业园田园旅游和康养休闲走进京津冀和呼包鄂城市人群的心中,构建基于城市配套的近郊休闲、重复消费、重复购买的新运营模式。

3.5 运营模式

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产业园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结合质量、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和高能量的目标来提升产业园,探寻园区的痛点、瓶颈、短板以及改变的障碍、冲突、制约,找到相应的解决路径、模式、策略,真正让产业园田园旅游和康养休闲走进京津冀和呼包鄂城市人群的心中,构建基于城市配套的近郊休闲、重复消费、重复购买的新运营模式。

建设管理团队,加强组织领导,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处田园综合体的优势条件,建立相关组织架构:田园综合体建设领导小组——田园综合体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田园综合体专家委员会(图3)。

图3农业园区组织架构

市场化运营首先依靠政府引导,重点负责政策引导、规划引领、利益协调和招商引资。其次企业主导,是包头市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体,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起到关键作用(图4)。

图4农业园区市场运营分析

优化盈利结构,园区的盈利结构分为农业产业收入、旅游收入、休闲度假及商务服务收入、加工物流产业收入,以休闲度假及商务服务收入为主(图5)。

图5农业产业园盈利结构分析

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方面能够增强地区蔬菜之乡品牌效应,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效益方面,能够改善人居环境,带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4 结语

农业园区建设既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产业,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全面考虑农业产品结构、基础设施、景观环境、休闲服务项目和文化氛围以及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多元耦合与立体叠加。以包头市该农业园为例,园区以农旅融合为基础,以农业园区

为平台、以该地区为杠杆支点联动镇内企业,实行亮点突出、阶段性明显、执行力度强、落地效果好的园区提升策划方案,建立政府和企业协作共赢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和客户参与的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融合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