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0-06-17姚青林王景杰李欢王成赵曙光
姚青林,王景杰,李欢,王成,赵曙光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临床上较常见,其致病原因多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因素有关[1-2]。结直肠癌患者早期症状表现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腹痛、便血、腹部包块及肠梗阻等症状逐渐显现。目前,手术切除及放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有文献指出,手术、放化疗虽对结直肠癌患者颇具效果,但其术后复发率、致死率仍较高,影响患者预后[3]。因此探究结直肠癌患者相关预测因子,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相关研究指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CA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5]。基于此,现分析NLR、CAR、PLR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为病例组, 同期于医院体检健康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病例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35~75 (60.26±7.82)岁;体质量指数(BMI)19~28(23.62±4.28)kg/m2;根据AJCC标准,TNM临床分期Ⅰ期27例,Ⅱ期 36例,Ⅲ期39例,Ⅳ期18例;分化程度,中低分化56例,高分化64例;淋巴转移68例。健康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4~74(61.12±7.24)岁;BMI 18~28(23.83±4.12)kg/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6](2018年版)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结直肠癌者;②经CT或B型超声检查排除肝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能够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②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③有溃疡性结肠炎者;④智力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本研究者。
1.3 手术治疗 根据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先予放化疗药物治疗,同时在化疗基础上酌情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届时行手术切除进行根治,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
1.4 观测指标与方法
1.4.1 NLR、CAR、PLR检测:术前清晨空腹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取上层血清-80℃保存备测。采用BECKEMAN-750(美国)血常规检查仪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ALB)水平。计算NLR、CAR、PLR。
1.4.2 随访:(1)通过电话、门诊、家庭访视等方式对患者随访3~24个月,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3、6、12、24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31日。随访时对患者进行体征、腹部CT、肿瘤测定等检查,观察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情况。(2)终点评判标准:①无瘤生存终点,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②生存时间终点,术后至死亡的时间。
2 结 果
2.1 2组术前外周血NLR、CAR及PLR水平比较 病例组外周血NLR、CAR及PL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外周血NLR、CAR、PLR水平在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变化比较 根据最佳临界值,可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NLR亚组(>2.33)和低NLR亚组(≤2.33)、高CAR亚组(>0.885)和低CAR亚组(≤0.885)、高PLR亚组(>132.865)和低PLR亚组(≤132.865)。各亚组间的年龄、吸烟、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程、合并症、肿瘤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术前外周血NLR、CAR及PLR水平比较
2.3 外周血NLR、CAR、PLR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NLR、CAR、PLR水平与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吸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见表3。
2.4 外周血NLR、CAR及PLR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NLR、CAR及PLR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0.883、0.923;最佳临界值:NLR为2.330、CAR为0.885、PLR为132.865; 敏感度、特异度:NLR为90.8%、90.0%,CAR为83.3%、90.0%,PLR为83.3%、96.3%;约登指数:NLR为0.808,CAR为0.733,PLR为0.796,见表4、图1。
表3 外周血NLR、CAR、PLR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图1 外周血NLR、CAR及PLR对死亡终点预测的ROC曲线
表2 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中外周血NLR、CAR、PLR水平的比较
表4 NLR、CAR及PLR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比较
2.5 NLR、CAR及PLR不同水平患者预后比较 随访3~24个月生存患者87例,死亡33例,且高NLR、CAR、PLR亚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NLR、CAR、PLR亚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NLR、CAR、PLR亚组(P<0.05),见表5。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7]。研究指出,炎性细胞与肿瘤关系密切,其产生的炎性反应是促使肿瘤复发及预后降低的主要原因。且相关研究指出,NLR、CAR、PLR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8]。本研究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NLR、CAR及PL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根据NLR、CAR、PLR最佳临界值将观察组分为高低亚组,结果显示,NLR、CAR、PLR水平的高低对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有影响,预后情况显示,高NLR、高CAR及高PLR亚组的生存率均低于低NLR、CAR、PLR亚组。分析原因在于:(1)NLR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率,中性粒细胞为炎性细胞的一种,具有吞噬作用,而淋巴细胞为典型免疫细胞,其水平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9-10]。当NLR值升高时,则表现为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多于免疫细胞,易造成免疫系统紊乱,使得体内肿瘤细胞发生增殖和转移,造成预后不良[11]。(2)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蛋白,它能够清除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坏死或凋亡组织,白蛋白能够保持机体营养及渗透压的平衡[12]。研究指出,当白蛋白降低会造成营养不良、恶行肿瘤等[13]。CAR为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其水平升高,对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等具有不良预后影响[14]。(3)PLR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研究指出,血小板能够分泌P选择素黏附因子,该因子能使炎性细胞与内皮细胞进行黏附,对肿瘤的产生、转移及预后具有较大不良影响[15-16]。且血小板还能分泌 VEGF, 诱导内皮细胞发生增殖与迁移。因此,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进展中,PLR 水平会逐步增高,PLR越高提示预后越差。 本研究结果即证明了上述观点。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8版)推荐,在行手术切除治疗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给予适当放化疗药物治疗,且对Ⅲ~Ⅳ期患者应尽早进行预防治疗,以降低其复发率,改善预后。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ROC结果显示,NLR、CAR、PLR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测价值较高(AUC分别为0.958、0.883、0.923),敏感度、特异度:NLR为90.8%、90.0%,CAR为83.3%、90.0%,PLR为83.3%、96.3%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NLR、CAR、PLR均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炎性反应评估指标,且NLR、CAR、PLR值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5 不同水平NLR、CAR及PLR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例(%)]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姚青林、王景杰: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进行统计学分析;李欢: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论文修改;王成: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论文审核;赵曙光:课题设计,论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