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原配穴隔药饼灸法治疗小儿遗尿31例*

2020-06-17杨嘉恩朱光耀区慧妍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遗尿疗程穴位

贾 宁,杨嘉恩,朱光耀,区慧妍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广东 佛山 528500)

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是指5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不自主排尿,每周两次以上,持续6个月以上的一种病症[1]。近年来,笔者致力于小儿遗尿的灸法治疗,小有成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6月~2018年11月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小儿遗尿患者61例,所有患者或其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与无瘢痕灸组。隔药饼灸组31例,平均年龄(6.7±0.5)岁;病程3 a~5 a。无瘢痕灸组30例,平均年龄(7.1±0.4)岁;病程3.5 a~5.5 a。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病症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中小儿遗尿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夜间睡眠比较深,且不易唤醒,每晚或者隔几日出现尿床,有甚者一夜尿床数次。所有患儿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遗尿次数大于1次~3次/月,尿常规及泌尿系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3 纳入标准

选取年龄在5周岁以上,遗尿次数大于3次/月的患儿。

1.4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病变、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尿崩症、隐形脊柱裂、多囊肾、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等引发小儿遗尿的可能。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应予剔除。②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者应予剔除。③受试者依从性差,疗程中自行退出者。④合并使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治疗方法或自行中途更换治疗方法者。⑤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而被中止试验的病例。

2 治疗方法

2.1 隔药饼灸组

2.1.1 取 穴

双侧肾俞穴、双侧太溪穴。

2.1.2 药饼中药方

肉桂10 g、桑螵蛸10 g、干姜10 g。研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直径2.5 cm、厚0.3 cm的药饼,针刺中间数孔备用。

2.1.3 操作方法

患者先取仰卧位,垫高双足呈外翻状,常规消毒穴位,将药饼放置太溪穴上,药饼上放置1个圆锥形艾炷(约0.5 g艾绒),点燃艾炷,每穴灸3壮,每壮灸3 min;然后再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将药饼放置肾俞穴上,药饼上放置1个圆锥形艾炷(约0.5 g艾绒),点燃艾炷,每穴灸3壮,每壮灸3 min。1日1次,5 d为1疗程,休息3 d,再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2.2 无瘢痕灸组

2.2.1 取 穴

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肾俞穴。

2.2.2 操作方法

患者先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后涂抹少量万花油,然后放置1个圆锥形艾炷(约0.5 g艾绒),点燃艾炷,每次灸3壮,每壮灸3 min。再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后涂抹少量万花油,在肾俞穴放置1个圆锥形艾炷(约0.5 g艾绒),点燃艾炷,每次灸3壮,每壮灸3 min,1 d 1次,5 d为1疗程,休息3 d,再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痊愈:遗尿症状完全消失,患儿在睡眠状态下能够自行醒来排尿,且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遗尿症状有明显改善,患儿在睡眠状态下能够唤醒;无效:遗尿症状无明显改善,患儿在睡眠状态下无法唤醒,被唤醒后发现无意识排尿。[2]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隔药饼灸组临床疗效对比无瘢痕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遗尿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征,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容易出现心理负担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沟通能力欠佳等现象,是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3]。小儿遗尿的患儿会有极大的自卑心理,容易造成社交障碍,性格孤僻等症状,所以近年来,小儿遗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相当有必要的。

现代医学目前对小儿遗尿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主要认为其与排尿中枢发育异常、神经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在治疗上采用行为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等[4]。其中药物治疗常用盐酸丙米嗪、山莨菪碱、盐酸阿替丁,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依从性差,且停药后易复发。

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众多,本病病位在膀胱,与肺脾肾三脏均相关,责其病因为先天禀赋未充,后天发育未成,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三焦不利而致膀胱失约。总的治疗原则都是温补下焦,固涩膀胱,使州都之官恢复功能。目前来说中药内服、针刺、刮痧的方法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是这些治疗过程疼痛比较明显,患儿不易接受。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科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从新》也提及“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隔药饼灸是艾灸的一种间接灸法,它既能对穴位进行刺激,也可以使药物透皮进行吸收,还可以渗透热力。目前研究表明,隔药饼灸有着药物和艾灸的双重效应和叠加效应。隔药饼灸治疗过程无痛感,易为患儿接受。特别是利用俞原配穴的方法取穴来精准治疗,治疗穴位少而精,更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

至于每穴取3壮,是考虑到小儿体虚或病邪较重疾病时需要灸量相对偏大,灸3壮~5壮,以补虚祛邪及治疗病症[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隔药饼灸作为灸法中具有温调气机、升阳举陷之功的一种治疗方法,对应于小儿遗尿的“三焦气化失司,膀胱约束不利”的关键病机[6],所以是治疗小儿遗尿的一种有效措施,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药和灸协同之力,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遗尿疗程穴位
穴位贴敷配合食疗治疗对小儿遗尿症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不同剂量索利那新分别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夏季穴位养心
治前列腺增生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