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味地黄汤药饼在隔物灸过程中药饼量衰减变化的分析

2020-06-06熊罗节田岳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施灸差值艾灸

熊罗节,田岳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030619)

艾灸是一种通过在体表穴位处直接或间接点燃艾绒,发挥熏灼作用的治疗方法。艾灸通过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温热效应、光热效应等发挥治疗作用[1-2]。以往隔药饼灸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艾灸灸量以及药饼的组成等进行探讨,而对于隔药饼灸药饼量的相关变化尚有待补充。本研究通过观察以六味地黄汤组方为基础的药饼在隔药饼灸治疗后质量的衰减变化,以期为临床隔物灸应用提供保效思路和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大耳白兔24 只,体质量(2.15±0.16)kg,雌雄各半,由北京昌扬西山养殖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京)2016-0007),饲养温度要求20 ℃~25 ℃,相对湿度要求50%~70%。空调控制实验室温度在22 ℃~24 ℃,相对湿度在45%~65%,室内空气无明显流动,门窗紧闭并使用不透光窗帘遮盖。

1.1.2 药物与仪器 清艾条、艾绒: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2020253);JE502 型电子天平:上海浦春计量仪有限公司;AI-3506M 型温度记录仪: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WRNT-01 K 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兴化市苏玛电器仪表有限公司;PM-9000A+型动物版多参数监护仪:湖南省瑞博科技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药饼制作方法 按照六味地黄汤组方的剂量比例将药物打碎成粉末,过90 目筛备用。使用时将粉末与赋形剂混合,按照药粉:赋形剂:水=1:1:1.2 的比例用模具做成底部直径为1.5 cm,高为0.4 cm,质量(0.90±0.05)g 的圆柱体药饼,每个药饼用1 mm 直径牙签刺小孔5 个,备用;按同样比例用模具制成底径1.2 cm、高1.5 cm、质量约(0.22±0.03)g 的圆锥形艾炷。

1.2.2 干预方法 适应性喂养1 周后进行干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4 只动物分为药饼灸1 壮组、药饼灸2 壮组及药饼灸3 壮组,共3 组,每组8 只。穴位参照《实验针灸穴》[3]常用动物穴位定位法及拟人比照法。在兔的神阙、肾俞(右)和足三里(右)穴处备皮,剃毛后固定绑缚于兔台,连接动态监护仪观察治疗过程中动物的实时状态,确保艾灸期间动物状态稳定。药饼灸1 壮组:将药饼置于“神阙”“肾俞(右)”“足三里(右)”上,将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以线香点燃。将极细型热电偶温度感应器固定在待测穴位处,观察动态温度仪,确保皮肤表面最高温度控制在50 ℃上下。每穴各灸1壮,隔日1 次,共灸5 次。药饼灸2 壮组、药饼灸3 壮组分别在相应穴位灸2 壮和3 壮。

1.2.3 检测指标 分别在实验前及结束后称取所使用药饼的质量,并计算实验前后药饼质量的差值。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检验标准取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艾灸穴位对药饼质量的影响

2.1.1 不同穴位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穴位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 (g,±s)

表1 不同穴位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 (g,±s)

穴位 施灸前药饼质量 F 值 P 值神阙穴 0.874±0.056 0.811 0.445肾俞穴 0.873±0.057足三里穴 0.872±0.055

图1 不同穴位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

不同穴位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阙与肾俞(P=0.914)、神阙与足三里(P=0.811)、肾俞与足三里(P=0.897)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合图1 说明在使用前药饼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齐同性良好。

2.1.2 不同穴位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 结果见表2。

表1 不同穴位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 (g,±s)

表1 不同穴位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 (g,±s)

注:与肾俞穴比较,1)P<0.05

穴位 施灸前后药饼质量的差值 F 值 P 值肾俞穴 0.053±0.02 5.749 0.003神阙穴 0.047±0.0171)足三里穴 0.047±0.0171)

图2 不同穴位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

不同穴位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神阙与肾俞(P=0.003)比较、肾俞与足三里(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神阙与足三里(P=0.8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图2 提示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在不同穴位表现出差异,肾俞组较神阙穴组与足三里穴组消耗更大。

2.2 艾灸壮数对药饼质量的影响

2.2.1 不同壮数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 结果见表3。

表1 不同壮数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 (g,±s)

表1 不同壮数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 (g,±s)

组别 F 值 P 值1 壮组0.29 0.972 2 壮组3 壮组n 药饼质量8 0.866±0.057 8 0.870±0.056 8 0.874±0.045

3 组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灸后1 壮组与2 壮组(P=0.54)、1 壮组与3壮组(P=0.204)、2 壮组与3 壮组(P=0.5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合图3 提示药饼质量在使用前无明显差异,齐同性良好。

图3 不同壮数施灸前药饼质量比较

2.2.2 不同壮数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 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壮数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 (g,±s)

表4 不同壮数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 (g,±s)

注:与1 壮组比较,1)P<0.05;与2 壮组比较,2)P<0.05

组别 F 值 P 值1 壮组72.599 0.000 2 壮组3 壮组例数 施灸前后药饼质量的差值8 0.363±0.013 8 0.051±0.0161)8 0.058±0.0171)2)

图4 不同壮数施灸前后药饼质量的差值比较

3 组施灸前后药饼质量差值比较,1 壮组与2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 壮组与3 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壮组与3 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合图4 提示随着壮数的增加,药饼量使用前后差值逐渐增大,消耗增多。药饼量随壮数增多而产生的消耗差值为:3 壮组>2 壮组>1 壮组。

3 讨 论

《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因其独特的治疗效应而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作为艾灸主要发挥效应之一的温热效应历来是研究的热点,隔物灸作为艾灸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温热效应的相关研究外,对于所隔之物种类与艾灸疗效的关系也被广泛研究,但是对于所隔之物的定量研究鲜有报道。

以往关于隔物灸温度变化的研究都是对艾炷完全燃烧条件下温度的相关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艾炷燃烧的峰值温度多不在同一水平,并且临床实际中病人耐受的温度远低于隔物灸完全燃烧释放的温度。研究表明当刺激温度低于50 ℃时,机体会有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等表现;高于50 ℃时则表现为血管收缩,血流减慢[4]。结合实验中对兔实际耐受温度的观察,最终本研究选择将艾灸治疗过程中皮肤峰值温度控制在不超过50 ℃,并在这一条件下观察药饼不同壮数及在不同穴位消耗的差异性。

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隔药饼灸药饼的消耗量在不同穴位、不同壮数的差异,以期对临床隔药饼灸治疗过程中药饼质量的变化对疗效的影响有更为具体的认识。结果显示,在不同穴位的比较中,肾俞的药饼量消耗较神阙和足三里更多。首先,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艾灸温度的传播在不同材料性质的区域热流量并非连续传递,而是出现阶跃式分布[5]。其原因在于不同的穴位其周围组织,诸如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数量等结构的差异,会影响艾灸的治疗效用[6]。同时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的成分均有调节免疫活性的功能,其中辛味药物和温性药物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功效,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物质代谢的效用[7-8]。而不同组织间因为微细血管数量等差异,致使艾灸温热效应的对流换热过程不尽相同,其表现就是不同穴位对于药饼的药物透皮吸收程度各不相同。此外,艾条灸相关研究观察到属阴的胸腹部穴位艾灸所需的物理剂量较属阳的腰背部穴位更少[9],其原因可能是不同部位组织所含有的黑色素含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艾灸治疗时候针对胸腹部给予的温度刺激应该小于腰背部穴位说明穴位消耗越少。

由上述分析可知,隔药饼灸治疗过程中,因穴位组织结构的差异,穴位对药饼透皮吸收的差异,以及经脉黑色素含量不同,耐热程度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穴位的药饼消耗量不同。这可能就是肾俞药饼消耗高于神阙与足三里的可能原因。在不同壮数的比较中发现,随着艾炷壮数的增加,药饼的消耗量随之增多。艾灸燃烧时间越长,药饼的质地以及含水量消耗相应增加。由此可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是采用多壮数艾灸治疗的时候,应该适当通过滴取姜汁等方法保持药饼湿度,延长治疗时长。并且随着壮数的增加,滴加姜汁等液体的时间也应越早。

综上,隔药饼灸治疗过程中因为温度、药饼及穴位共同作用的原因,致使不同穴位以及不同壮数的条件下药饼消耗量不同。因此在临床采用隔物灸时应该根据不同艾灸壮数及所选穴位针对性调整治疗时长,控制治疗时的温度刺激水平。对背部穴位的刺激强度要高于腹部穴位,对需要多壮数治疗的疾病应该注意持续温度刺激对药饼的消耗,应当选用适当的方法控制治疗温度,提升治疗效果。当然,因为本实验设计时分析的壮数数量较少,对临床治疗时更多壮数的相关变化尚未可知,同时本实验是以药饼这一隔物灸治疗中外在媒介为研究对象,对于机体因温度和药物透皮等产生的相应变化,也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施灸差值艾灸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中暑
婆婆迷上了艾灸
关注
清丰县新旧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对比分析
千万“别”艾灸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