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2020-06-17张细荣李杏娜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乳汁乳头母乳喂养

张细荣,熊 梅,李杏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产科,广东 深圳 518000)

产后乳胀是指产妇分娩后由于多种因素,如分娩方式及产次、母亲疾病原因或特殊用药、母婴分离、喂养宣教不到位、家庭因素、乳头发育异常或乳头皲裂等,导致乳汁排出受到阻碍并淤积于乳管内[1]。临床表现通常为乳房肿胀、有肿块、乳汁排出不畅等[2]。产后乳胀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严重者甚至可引发急性乳腺炎或乳汁分泌障碍,对母亲身心均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严重威胁到新生儿母乳喂养[3]。本研究通过对104例产后乳胀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干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刺激穴位的技术,探讨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后出现产后乳胀的10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52例。所有患者均为阴道分娩,且知悉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年龄19岁~38岁,平均(24.38±1.88)岁;孕周38周~42周,平均(39.02±1.05)周;初产妇38例,经产妇14例;单侧乳胀31例,双侧乳胀21例。研究组年龄19岁~39岁,平均(24.45±1.92)岁;孕周38周~41周,平均(38.15±1.01)周;初产妇37例,经产妇15例;单侧乳胀32例,双侧乳胀20例。两组基本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母乳喂养指导、早吸吮、按需哺乳等。研究组采用穴位按摩进行干预,方法如下:①于哺乳间歇期用湿毛巾对乳房热敷,时间约5 min~10 min/次;②通过手法按摩产妇双侧乳房,采用指按法、拿法依次对膻中穴、天溪、肩井穴、乳根穴等进行按摩,再以乳头为中心对乳房进行5次~8次打圈按摩;③从乳房外周向乳头方向按摩,若有乳块,按先周围后中间的顺序进行按摩;④挤奶,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别放在乳晕与皮肤交接处(距离乳头根部约2 cm),另一手托住乳房,食指和拇指的内侧以适当的力度向胸壁方向挤压,手指固定不移动,反复挤压数分钟后,沿乳头方向依次对乳窦进行挤压;⑤穴位按摩过程中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乳房胀痛评分:通过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为0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胀痛程度越严重。②乳汁排出量:通过观察新生儿奶量是否满足的情况估计患者干预后24 h乳汁排出量。③乳房肿胀分度:乳房肿胀共分为3度,乳房轻微胀痛或无痛,触之如嘴唇,为Ⅰ度;乳房中度胀痛,触之如鼻尖,为Ⅱ度;乳房重度胀痛,触之如额头,为Ⅲ度。④缓解时间:比较两组胀痛和硬结缓解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胀痛评分和乳汁排出量比较

两组干预后胀痛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乳汁排出量均较干预前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2 两组乳房肿胀度比较

两组乳房肿胀度干预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乳房肿胀度较对照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3 两组胀痛和硬结缓解时间比较

研究组胀痛缓解时间为(20.26±5.01)min,对照组胀痛缓解时间为(38.77±6.61)min,研究组胀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93,P=0.000)。研究组硬结缓解时间为(19.26±5.09)min,对照组硬结缓解时间为(38.22±6.73)min,研究组硬结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03,P=0.000)。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胀痛评分和乳汁排出量对比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乳房硬度比较 例(%)

4 讨 论

母乳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牛磺酸、矿物质、乳铁蛋白等多种营养物质,可充分供给新生儿发育成长,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抵抗力和免疫力[4]。因此,母乳对于新生儿来说是最有营养、最天然的食物,新生儿最佳喂养方式即为母乳喂养[5]。但由于产妇产后精神状态差、乳头条件限制、母乳喂养知识缺乏等多种因素影响,吮吸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乳腺管不畅或堵塞,形成乳胀,使产妇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6],母乳喂养失败。因此,及时缓解产后乳胀、促进乳汁分泌对于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

乳房穴位按摩是一种产后中医操作技术,用于疏通产妇乳房乳络,消除肿块,可有效促进乳汁分泌并缓解乳房胀痛,因其手法较为简单、操作方便,被越来越多应用至产科临床[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胀痛评分、乳汁排出量、乳房肿胀度改善幅度均较优于对照组,且胀痛缓解时间和硬结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表明产后乳房中医手法穴位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有效缓解乳胀,降低产后乳腺炎的发生率。究其原因,在于泌乳期产妇热敷乳房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缓解疼痛[8]。穴位按摩可刺激泌乳相关穴位,以达到疏肝理气通络、消肿散结的功效,疏通乳腺管,使乳汁可以正常排出;同时穴位按摩可缓解乳房胀痛,刺激乳房,促进催产素、催乳素的分泌,有效提高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9]。另外,穴位按摩可使乳房变软,有利于乳头、乳头颈的弯曲,更利于新生儿与乳头的衔接,从而减少乳汁淤积,缓解乳胀[10]。按摩中再次对母乳喂养宣教的强化,有助于产妇及家属进一步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从而提高依从性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胀痛,降低乳房肿胀度,同时促进乳汁分泌,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乳汁乳头母乳喂养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