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叶酸片辅治H型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对NIHSS评分影响分析
2020-06-17刘新哲
刘 新 哲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焦作 454000)
由于居民日常饮食中叶酸摄入缺乏或不足,加之遗传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H型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加,占据全国高血压患者的80%以上。所谓H型高血压是指伴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一类高血压,其主要原因为叶酸缺乏及叶酸代谢过程中关键性酶的缺失或基因突变等[1~3]。本文旨在探讨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辅治H型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对NIHSS评分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在我院救治的90例H型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随机抽取45例,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2.7)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0.5±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口服,1日1次,1次20mg;硝苯地平缓释片1日2次,1次20mg,用药维持12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口服,1日1次,每次1片,1片10mg含叶酸0.8mg,用药维持1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MDA(血清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血管内皮指标:NO(一氧化氮)、ET(丙皮素)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指标:HCY(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NIHSS(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低于4分,轻度神经功能障碍;4~15分,中度神经功能障碍;大于15分,重度神经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MDA水平比对照组低、SOD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组别例数MDA(nmol/L)SOD(U/ml)研究组452.82±0.6358.01±3.66对照组453.33±0.5653.98±3.38t4.05885.4264P0.00010.0000
2.2 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指标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管内皮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NO水平比对照组高、ET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组别例数NO(μmol/L)ET(ng/L)研究组4549.52±3.6337.51±5.02对照组4545.13±3.1641.02±5.28t6.11903.2319P0.00000.0017
2.3 治疗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HCY水平和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脑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H型高血压会使患者的内皮细胞产生损伤,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水平上升,加快机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最终使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升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H型高血压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耳鸣、乏力、视线模糊、胸闷、气促以及多尿等,其中,最大危害是随着血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μmol/L,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60%,随之而来的半身不遂、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将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质量,威胁生命健康,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组别例数HCY(μmol/L)NIHSS(分)研究组4518.82±4.6317.81±2.36对照组4523.13±5.2620.72±2.98t4.12595.1353P0.00010.0000
此次研究中发现:研究组MDA水平比对照组低、SOD水平比对照组高,NO水平比对照组高、ET水平比对照组低, HCY水平和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见,在对H型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辅以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是患者健康安全的重要支持,可有效降低机体血浆中的总半胱氨酸含量,帮助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弥补常规治疗的不足,完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H型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辅以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可以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