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
2020-06-17欧彩颜
欧 彩 颜
(龙川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河源 517300)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该疾病早期无显著临床症状,因此其诊断具有较高的难度,很多患者确诊时其病情已经进展到晚期,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术后生存率也较低,可见胃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近年来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导致该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为保证患者的健康,需要对疾病早期诊断工作给予高度重视[2]。胃镜检查和病理送检是常用诊断方法,本次择取56例胃癌患者进行不同诊断方法效果比较,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5~72岁,平均(53.2±2.1)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3.4±1.6)年。
1.2 方法
本组患者术前均开展胃镜活检,置入胃镜后观察患者食管、胃部以及十二指肠,同时对胃黏膜进行观察,肉眼无法准确判断的位置进行组织活检。活检组织的选择需要以患者病情为依据,早期患者将隆起处清除,活检顶端和基底处组织细胞;若病变位置在胃黏膜下,需选择黏膜中凹陷处的组织细胞进行活检;若合并溃疡需选择溃疡周围组织细胞活检。
术后均进行标本病理诊断,术中获取直径在1cm以下的组织标本,使用多聚甲醛(浓度40g/L)固定标本并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通过苏木素-伊红对切片标本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灶标本,记录病灶性状和大小。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确定发病原因,治疗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胃癌确诊率以及胃癌病理诊断类型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ROSAI&ACKERMAN外科病理学》标准,检查结果符合胃癌诊断标准则为确诊,与诊断标准不完全符合为疑似,完全与诊断标准不符合则为排除[3]。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计算软件版本选择SPSS17.0,计算类型为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表达方式选择百分比(%)。当计算值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对胃癌确诊率比较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癌确诊率92.86%,相比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67.86%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式对胃癌确诊率比较(%)
组别n确诊疑似排除胃镜检查5638(67.86)11(19.64)7(12.50)病理检查5652(92.86)3(5.36)1(1.78)χ211.0875.2244.846P<0.05<0.05<0.05
2.2 不同诊断方式对不同病理类型诊断结果比较
术前胃镜活检对粘液腺癌以及乳头腺癌诊出率相比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更高,而对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检出率相比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诊断方式对不同病理类型诊断结果比较(%)
组别n粘液腺癌乳头腺癌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胃镜检查5634(60.71)16(28.57)2(3.57)4(7.14)病理检查568(14.28)5(8.93)20(35.71)23(41.07)χ225.7527.09218.32717.617P<0.05<0.05<0.05<0.05
3 讨论
胃癌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诊断难度系数较高,故早期对胃癌进行有效诊断是目前我国诊断事业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和实践中发现,胃癌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偏低,在50%左右[4]。同时胃癌是造成我院消化道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及早对胃癌进行诊断,给予患者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胃镜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胃镜活检技术也成为了目前胃癌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的常用方式,该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胃癌的诊出率。但是将术前胃镜活检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结果显然是缺乏理智的,在实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个别疑似胃癌以及排除患者术后进行标本检查后确诊为胃癌的情况出现,因此术前胃镜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并非唯一。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诊断方法的结果以提升胃癌诊断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术前胃镜活检,同时术前胃镜活检对粘液腺癌以及乳头腺癌诊出率相比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更高,而对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检出率相比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更低,可见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虽有差异,但是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诊断有效率更高,但是术前胃镜活检在患者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因此需要综合其他方法的检查结果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提升胃癌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