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88例早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对比研究
2020-06-17陈晓利
陈 晓 利
(濮阳市惠民医院妇产二科 濮阳 457000)
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其病理特征为瘤体间互相融合,子宫对称性、弥漫性增大,临床表现为不孕、月经过多[1]。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治疗多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易致副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宫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得到推广,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2]。本研究选取早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患者88例,比较宫腔镜手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早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开腹组和宫腔镜组各44例。开腹组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3.45±4.06)岁;住院时间4~14d,平均(8.73±1.97)d。宫腔镜组年龄25~44岁,平均年龄(34.07±4.19)岁;住院时间4~13d,平均(8.91±2.03)d。两组年龄、住院时间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早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者;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者;子宫颈恶性病变;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术前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1.3.1开腹组
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麻醉消毒铺巾,开腹腔并探查情况,剔除子宫肌瘤,缝合瘤腔并逐层关腹。
1.3.2宫腔镜组
行宫腔镜手术。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铺巾消毒,建立人工气腹,压力设置10~14mmHg,在脐上缘开一横切口约1cm,并置入腹腔镜和套管,检查子宫肌瘤数目、具体位置、大小和盆腔脏器有无黏连,于左右髂前上棘2cm处开切口,约5mm,并置入手术器械。子宫肌瘤周围宫体内注入2mL 0.9%氯化钠注射液+6U垂体后叶素,切开假包膜并分离瘤体,双极电凝止血,用可吸收线在镜下缝合处理。术后创面上涂玻璃酸钠。若肿瘤多发且距离较远,则逐个剔除缝合处理。
1.4 观察指标
(1)术中及术后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2)手术疗效: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肌瘤复发率、子宫异常率和症状改善率;(3)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感染、盆腔粘连、切口疼痛和肠梗阻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情况
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宫腔镜组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2.2 手术疗效
两组肌瘤复发率、子宫异常率和症状改善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手术疗效比较[n(%)]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早期弥漫性子宫肌瘤患者症状不明显,超声检查或盆腔检查中偶被发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复发率极高,其特点为子宫弥漫性增大,平滑肌瘤结节可累及整个肌层[3]。早期弥漫性子宫肌瘤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传统手术方式,其创伤较大,易感染切口,术后恢复时间长,临床应用不理想[4]。近年来宫腔镜手术应用较广泛,宫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优势显著,在可视条件下进行,术中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有助于提高促进术后恢复[5]。本研究显示,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宫腔镜组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提示宫腔镜手术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早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两组手术时间肌瘤复发率、子宫异常率和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宫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术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宫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天数和术后排气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