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融运用研究

2020-06-15戴贞标

高教学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戴贞标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融运用,其意义显得越来越重要,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突破。体现在教师、高职生和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融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7-0162-05

Abstract: Blending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s significa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content to promo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eaching

Key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blendi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运用,就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当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让高职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做文化的传承人。这既能增强高职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也能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此,我们探索运用“双主体循环结构理论”来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融运用问题。(图1是“双主体循环结构理论”)所谓“双主體循环结构理论”就是教师和高职生以内容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循环教学模式。

图1 双主体循环结构理论

一、内容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的、前后相继的直到现在仍然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俗等深层文化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1]也有的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的构成体系”。[2]这就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要的,但不限于儒家文化。除儒家之外,还有佛教、道家、法家、墨家等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是指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优秀思想、优秀文化凝练成的精神及优良传统的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3]由此,中华传统文化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反作用于生产力。反作用就有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中华优秀文化无疑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并发展是与中华的农耕文明是相适应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在既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不能否认和超越这些条件,否则就会犯历史性错误。更确切地说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在封建社会这个发展阶段萌发并发展完善的,这些传统文化主要是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但是依然带有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依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一面。面对繁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分析,扬弃发展,合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等等这些就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融关系

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这和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但在发展历程、育人功能、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与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发展进程是交融和相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条件相结合的进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整个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运用的结果,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功能和育人目标上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推崇仁爱,包括仁爱的目标、要求、方法等,具体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丰富资源。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立德树人,把高职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五方面全面发展有担当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去找根源、找力量,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她们无时无刻影响着高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教师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化理论水平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薄弱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融运用的困境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这些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其中研读经典就是重要的方法,研读经典不仅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教学和修养的需要。比如《老子》《论语》《孟子》《庄子》,书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学校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专题培训、网络专题学习、名师指点与经验交流以及主题实践活动等。要在检查、考评上进行细化和常态化。为了防止研读的碎片化、随意化、快餐化,规定教师做到有书籍、有批注、有圈圈点点,有论文、有心得,这样就可以扎扎实实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统文化的理论功底和改善教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其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有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都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要达到科学的巅峰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需要教师做深入的研究,仔细地考查,历史的解读,现实的联系。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的话,那么他的课堂一定会带来春风化雨、余音绕梁的效果。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你们要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那你们只能得到一个回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4]只要理论彻底就能说服学生,这是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二)认识并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一个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如果要让你的学生感到生活的美好,世界充满爱,你首先要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身边充满爱。只有具备充分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才是有效的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里面都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并践行习近平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要求,把它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无论在上哪一门政治课程,作为施教的主体都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要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只有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才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由应然的施教主体向实然的教育主体转化,从而推动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向前发展。另一个方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通过对思想理论、思想观念的分析、宣传,从而说服、引导高职学生思想的接受、转变,其内化过程中,是要有激情的。研究表明,激情可以感染人的,它的效果比雄辩的演说家还要强百陪。一个上课富有激情的教师,能把枯燥的理论演化得栩栩如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高职生

(一)知识的积累

高职生作为“双主体循环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对内容的接受和内化,还是对教师所讲知识的接受和内化,都必须有一定知识的积累。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是靠知识的积累。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过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等循环过程,只有经过一定量的积累才会引发质的突破,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是表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人们很难想象和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去谈思想、政治、道德。而要获取这些知识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没有平坦的大道可以通往知识的殿堂。古人就有,“头悬梁,錐刺股”“闻鸡起舞”“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作为现代人更应该明白这些道理。但凡要突破自己的“三观”只有靠知识的积累,深深的领悟。

(二)积极实践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的希望,让高职生参加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方式,能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孟子讲“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荀子更是深刻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如果我们能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举行话剧,歌剧、诗词朗诵赛的活动等都会极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中华文化的悠久从而引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一场比赛下来,学生要查阅资料、编排、试演到正式演出是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在这些过程中无疑是一场文化的洗礼。现在我们中央电视播放的中华诗词大赛,经典传唱等节目都获得观众的好评,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所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红色景点、改革开放前沿城市。让他们知道中国为什么要革命、革命的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为什么要改革开放等问题。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在祖国的各种场合,包括各种大灾小难面前都有心怀大爱的“逆行者”,这次支援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之中,90后、00后就有1.2万人,占了整个队伍的将近1/3,显然他们已经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这些“逆行者”不就是在传承“仁者爱人”“大爱无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吗?更不用说有他们的同龄人——“最美逆行者”95后,甘如意用骑自行车、搭车、步行等方式,历经4天3夜,跋涉300余公里,只为尽快回到武汉,加入到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中;主动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汪勇;赶回家乡和父亲并肩作战的北大学子黄羽佳。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融运用的教学方法

在“双主体循环结构理论”中由教师去启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推动整个教学秩序的循环向上发展。由于现在的高职生的结构比较复杂,有高考统招生、学考生、提前录取生等,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素养各不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因材施教,即便是同一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讲课的内容,讲课的方式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正如美国学者布鲁纳所言:“不存在对于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的序列;而在任何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序列总是决定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以及个人智力素质的差异等等”。[5]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探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教材为依据,提出问题,让高职生自己看书或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因为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的较原则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就必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这个章节,就可以将学生按宿舍分成若干组,并就下列问题进行课前的查阅资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关于爱国主义的名人名言?”等问题。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这个章节,可以以“何为仁?”为问题的切入点。可以让各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发言,阐述本组对该问题的看法,并与其它组的成员就该问题进行探讨。接下来教师要总结分析。孔子当时的回答是,“吾欲仁,斯仁至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孔子的弟子问孔子,什么是“仁”?要怎样做才叫“仁”?孔子回答,我想做仁,仁就能做到。换句话说,“仁”其实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可以去做。而我们教师就要从这个问题上去深挖,把问题论述清楚。“爱人”是仁的核心,“和而不同”是仁的目标,“孝悌”是仁的根本,“忠恕”是仁的方法,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其施动者都是“我”,正是自身去爱人、去亲亲、去推己及人、去求同存异。这样,人与人的关系也就变成了我与人的关系。所以在处理人伦关系时,儒家实质上是要求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仁”就潜藏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自己下决心去追求,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既然我是协调人我关系矛盾的要点所在,那么“求诸己”就成为儒家处理人我关系的一贯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己会有兴趣的思考,加上老师的讲解,问题就解决了,无形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学生思路,增加知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和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案例,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的一种手段。案例可以是PPT的形式也可以是视频播放,这种方式较真实展现现实生活,比如充满正能量爱情的视频与古代汉代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通过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对什么是爱情的本质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现在我们教科书上关于爱情的概念也就是今天主流价值关于爱情的概念。“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从而摒弃当今一些低俗的爱情观,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骑在自行车上笑”的爱情观。改造自己的爱情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于报德与报怨的问题,有些同学存在疑问,教师要用案例的方式进行探讨,从历史的角度阐明“以德报怨”的故事是发生在唐代前期,娄师德告诉其弟弟要唾面自干的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难做到的,而孔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或曰: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孔子的意思是“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对他不好”,这就符合孔子明辨是非的处事方式。这不正是今天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处事方式?在讲到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面,我们都知道要两者的结合,用单一的治理方式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强大的秦王朝为什么灭亡的如此之快就是鲜活的道理。追其源“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就是说治理一个国家如果以法来治理,人们会避免法律的惩罚而洋洋得意,毫无羞耻之心,如果以德来治理国家,以礼教化,做错了事有羞耻之心,通过这种道德的感化,使人们有羞耻之心,就达到了政治的目的。

(三)历史分析教学法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事物只是一颗尘埃,但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又是无穷和巨大的。如果单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去讲思想政治,不但教师感到枯燥和烦恼,而且学生同样感到无趣无味,两者都不能和不敢表达出来,这才是课堂效果的悲哀。如果我们要阐明思想政治理论的某一要点时,能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依据拿出来其效果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除了心服口服外,还会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心中激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历史阐明。 古代的“德”就是今天“道德”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为人处事要有好的行为,这句话的总体意思就是,作为统治阶级要为社会做好的行为,那么人民就会拥戴它。我们的扶贫政策除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外,其行为、魄力和效果在全世界是罕见的。我们的一带一路就是行德行善的行为,我们大力鼓励和支援全世界人民的抗击“新冠肺炎”的行为,不得不说是一种大德大善的行为,自然而然会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拥戴。经过教师的这种解读,高职生就全然明白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有关尊敬老人方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找根源,首先体现在“仁”,再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方面。那应该怎样去做呢?今天我们知道有最低的法律要求,那更高的道德要求又是体现在哪里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为了彻底了解它,我们来看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怎样说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的弟子子游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今天人们的孝就是能养吗?狗、马都能养,如果不真心对待老人,这跟养狗、马有区别吗?接下来子夏问孝就更明了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饌,曾以为孝乎?”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真心、诚挚的态度很难做到。有事情要做的时候,儿女们做完,有好吃的,父母先吃,这样就是孝吗?这里的“色”的意思就是“态度”。其实在孔子看来“孝”不但体现在物质方面,精神方面也重要,我们儿女要有一种诚挚的态度,真诚的心。这样就能从古到今一条线下来,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四)情景剧教学法

情景剧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目标,自编、自导、自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场景或者生活情景,比如在民族精神方面学生们可以从爱国主义、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角度去展现。再如历史上的屈原、范仲淹、文天祥等人物的生活片段、历史事件或者朗诵他们的诗词。模仿古人尊老爱幼方面的剧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要成功的完成一次剧情,必须在课后发大量的时间去找资料,排练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人文修养和道德品质,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避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枯燥与抽象和低头玩手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鲁宽民,艾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2]张立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8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41.

[4]列宁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86:298-299.

[5][美]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0.

[6]南怀瑾.论语别载[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7]沈壮海,王易,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8]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