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研究

2020-06-15孟宸铭

各界·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

孟宸铭

摘要:妇女运动迄今已经历两次高潮。虽然妇女运动被普遍视为富有挑战精神的中產阶级白人女性的资产阶级运动。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弗﹒恩格斯与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奥古斯都倍倍尔在19世纪已分别完成妇女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上的联姻。女性革命英雄舒赛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亲身参与和推动妇女解放活动。其自身经历折射出社会主义与女权主义/妇女解放在实践中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妇女解放;舒赛;中国革命;无产阶级

一、资产阶级妇女解放观的进步性

舒赛,原名祝振容,自名祝成龙。20岁时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参加学生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新四军情报人员,活跃在湖北抗日战场上,成长为抗战时期第一位女公安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建工部工作,三反五反中受到迫害。“文革”期间,不幸去世。舒赛的父亲祝甘亭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功臣、同盟会成员、中华民国陆军少将,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左翼。舒赛的外公,是四川涪陵(现属重庆市)的名儒与名医,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威望,属于清末开明士绅。舒赛家人及其本人她自己对待妇女权利、妇女解放的态度,具有一定代表性。

舒赛外公,主持操办其女婚事。选择女婿时,不仅拒收聘礼,还以重金为女儿陪嫁。在晚清社会,开明士绅对封建礼仪的忠诚已显动摇。但婚姻的缔结仍未由当事人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买卖婚姻的形式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在越来越大的扩大。”尽管封建制行将就木,资本主义的因素逐渐渗入了旧的社会结构中,但父权制与家长制的家庭结构仍然稳固,并且成功适应了新的经济因素与新知的社会形态,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礼仪与父权制仍然压制着妇女解放。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农业生产格外依赖劳动力。人口某种意义上代表社会的繁荣程度。农业社会中,对比男性所创造的价值,女性的家务劳动微不足道。男性在经济上的支配地位决定了男性在家中的统治地位,又反过来加强了对女性劳动成果的统治地位。个体家庭改变了氏族经济,子代对父代财富的继承必然决定了子代确立父系关系,由此女性在家中占有统治地位唯一的支撑要素对继承人的培养与生育也就全面附属男性的劳动。与此同时,随着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力再生产时间更长。于是女性对男性继承者的服务转化为了男性的服务--劳动力再生产,变为家庭中的外来者。

舒赛出生时已是1917年,新文化运动已然席卷中国,资本主义价值观开始取代旧的价值观。然而,王书富(舒母)“深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朝思暮想为丈夫生下一个能够传宗接代的男儿。在得知舒赛是女儿后,她不禁大声哭了起来。男尊女卑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但祝甘亭对此较为宽容,表示:别人家“生男弄璋,生女弄瓦”,我家生女也是掌上明珠,我很高兴喏。明显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党对于女性的尊重,甚于旧士绅。

二、资产阶级妇女解放观的时代局限性

上述现象似不限于舒赛一家,孙中山在《复女界共和协济会函(一九一二年一月下半月)》指出: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在武昌起义前后出现了大量的女性革命团体。我们可以推断:舒赛的父亲在革命生涯中极有可能是受此影响,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站在了进步的一方。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旧纲常、旧伦理仍然影响着人民的思想。祝甘亭本人虽出身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但犹未摆脱封建礼仪的影响,“仍然希望舒赛成为一名男儿”“在祭祀时以女代男,执长子位”,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打扮成男孩模样。即使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妇女解放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法律、政策遗产。例如,在《临时约法》中,女子仍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在世界范围上,资产阶级也表现着模棱两可的态度:“统治阶级仍然为众所周知的经济影响支配,因此在他们中间,真正自由缔结婚姻的只是例外”(恩格斯)。在逐利的资本面前,利用专偶制家庭,吸纳女性劳动力,再产出廉价工人。这是资产阶级所乐见的。千百万工人的劳动力再生产就由女性的受剥削与受压迫完成了,法律上的完全平等无助于改变导致女性受到压迫的独特经济性质。只有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的剧烈革命才是将女性由无偿劳动中抽离的唯一方式。资产阶级仍没有完成妇女解放的使命,而这个任务必要交给下一个更加富有革命性的阶级。正如在上文中所写,中国广大人民在打破旧的性别印象时,往往仅起到包装和装饰的作用。这样虽然有利于妇女解放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同,但是毕竟传统文化的女英雄形象仍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因此,三从四德等旧观念还是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旧礼教往往经由新名词包装来继续影响着人们,如夫纲被替换成了自律自爱。再者,因为女权运动是由新文化、五四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带动的。在民族危亡面前,女权主义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值得大多数人去关注,所以中国不仅没有一场如英美那样全面攻击父权制的社会运动,也没有出现一种广为流传的女权主义理论纲领。中国的妇女解放在民国时期,更多的是局限于“男女平等”的口号,至于具体的社会价值观与新社会妇女道德等,用来彻底代替旧事物的新伦理没有出现,使自律、自爱或是妇女尊严并不属于封建礼仪的词语,经由随意解释也乐意用来捍卫礼教。这足见在一场运动中符合本国国情能为本国人民接受纲领性的文件与理论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三、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观的先进性与曲折发展

舒赛深受她父亲的耳濡目染,虽然在私塾中接受四书五经与孔孟之道的教育,但她更崇尚横刀立马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在古典小说中,她兴奋地发现:原来女孩除了生儿育女,更能提刀骑马、率兵将去攻城投寨。这便多么的神圣!她在读古典小说时,不禁用手“挖掉他们(奸臣)的画像来泄愤”。14岁时甚至自取祝成龙一名,报考当地学校。在学校中她便开始反对家长制管理,并且在1936年9月18日鼓动全校学生纪念国耻日。在湖北的抗日干部训练班,她接受了共产主义教育,自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如上,我们可以发现,以舒赛为代表女青年在打破原有固化的性别印象过程中,是在爱国心推动下,不是有意为之。这种巾帼英雄的志向也不是来自西方的女权运动成果或是任何西方民主思想的成果,而是从封建社会的书本中获取的。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想或许是由外国所启蒙的,但它在中国的扎根并得到广泛认可,应当还是在传统文化的进步性上获得依托。女权主义与妇女解放被赋予了强烈的爱国与民族色彩。

在舒赛的青年生活中,曾与一位博学多才的老知识分子戴如辉订下婚约,但因为多方面原因,她并未赴约,并写了一封信给予了解释。戴如辉却因此向她施以撕毁婚约的威胁,并向他树立“夫纲”,试图限制她的社交活动,两人不欢而散。订婚到毁约仅不足三个月。一位知识分子向未婚妻反复强调夫纲,并且要求她断绝社交活动。即使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是社会上对妇女的尊重仍没有完全实现。虽然有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女青年、革命党在妇女权利与自由上持十分开明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人,甚至是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封建纲常。抗日战争初期,舒赛曾接受命令:前往汝南国统区进行抗日宣传演出。其在剧中反串男青年,广受各界好评。汝南的专员称她为妇女争了光。舒赛在京安抗日民主政权工作时,曾受到当地党组织领导的错误批斗,称其为流氓。并且污以玩弄男性,低级下流的罪名,原因在于她拒绝锄奸部部长的猥琐。为此,她在自传中写道:“足见加强共产党的党风与男女平等思想之何等重要!”

四、结语

近代史上,士绅阶层最先突破了封建婚姻制,但进步殊为有限。随后的资产阶级,在吸收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资产阶级领导的女权主义运动也达到了顶峰,但是资产阶级并未完成这一使命,不论是在法律上还是社会上。而真正的、彻底的妇女解放发生在新中国建立后,由无产阶级完成。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妇女带来了平等与自由。从“夫为妻纲”到“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结果,在俄国也是如此“十月革命忠实地尽了它对妇女的义务,年轻的政府不只在政治和法律上给她们同男子完全一样的各种权利,更重要的是它尽了一切力量比任何其他政府都尽了更多的力量来保障妇女能从事一切形式的经济和文化工作”“社会主义在家庭的退却却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在男女真正平等的基础上一种新家庭正在形成,苏维埃国家关心的它的发展”“未来属于社会主义,而首先属于工人和妇女”。中国女权运动具有特殊性。它并没有引发全社会关于父权制的激烈角逐,也未使社会焦点集中于女性平权。它一直被社会革命不断推动着,并且迅速取得了成果,发展之迅速,甚至超过众多西方国家。尽管它的成果是由多个阶级共同创造,但所以能够根深蒂固,则应归功于无产阶级。

【参考文献】

[1] 列夫·托洛茨基著,柴金如.被背叛了的革命  蘇联的现状及其前途[M].真理报,1963.

[2] 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1982.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探析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马克思民主理论体系初探
论《文艺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
论列宁《国家与革命》体现的新型民主思想
《资本论》中政治哲学的革命主体研究
论卡尔·考茨基的民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