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民主理论体系初探

2016-12-05王雪

世纪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

王雪

摘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票选民主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本文将从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本体论、实现论、制度论三个角度阐述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内涵思想,对马克思民主理论体系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民主理论;无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79-02

马克思将追求民主政治做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价值导向,将取消阶级压迫做为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最终归宿。马克思科学分析了民主的产生缘由、民主的形成过程、无产阶级民主的实现路径、无产阶级民主的远景蓝图,从本体论、实现论、制度论三个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本体论概述

马克思通过客观认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认清了社会才是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否定了个人决定历史的英雄史观,打消了对国家权力的崇拜与迷信,树立了一个正确看待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辩证视角,为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在马克思民主理论的理论体系中,“人民主体”观点是马克思民主理论的核心与实质,通过对黑格尔的君主主权论的批判,马克思更加坚定了民主制度的实质是人民的自我规定,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主导者在社会历史过程担负着主体地位,“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1](P.103)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创造者,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所以国家在制度设计层面不仅体现对人民利益的维护与捍卫,更需要致力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批评资本主义社会所标榜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解放,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人仍然需要有很大的空间和权利去实现自己的全面自由发展,政治解放只是人类解放任务的一小部分而已,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294)所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民主建设的核心价值导向。列宁首先理清了民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不能将国家政权与民主割裂开来,更不能专政与民主对立起来。即使是同一国体的国家也拥有多元的政体组织形式,更具有多样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此外,列宁论证了无产阶级民主的本质特性,并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型民主形式,并把无产阶级民主视作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而完成这一历史的重要举措就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二、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实现论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从阶级斗争出发,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源自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个利益矛盾群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3](P.252),指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会发展成为两个阶级的政治斗争,最终达成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会在未来消灭一切剥削形式。马克思通过对无产阶级地位的分析,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且认清了只有团结和领导广大劳动群众才能推翻资产阶级,解放全人类,最终解放自己。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之后,一方面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直至生产力达到高度发达的阶段,民主政治环境与人文精神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将消灭一切剥削与压迫,届时将没有阶级的存在,社会达到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社会状态。在达到“自由人联合体”之前,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形式,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任务和目的,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形成为统治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争得民主。但由于无产阶级实力的孱弱,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经常处于弱势,所以无产阶级政党需要联合其他革命党派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民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在确立代表无产阶级的共产党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之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结盟联合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需联合其他阶级及其政党,以此先解放全人类的神圣使命,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思想,认为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不仅要联合农民,而且凡是反对当时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都应该予以支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共同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他们同时也强调,无论是在一国范围内的合作,还是国际范围的联合,都坚持斗争性与合作性相统一的原则,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共产党还可以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但前提是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警惕性。

三、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制度实践论概述

马克思将民主看做一种国家组织形式。民主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要求的民主是相对的,对一部分人民主,对另一部分人则要求专政,这也正是民主制度的阶级属性决定的。马克思将民主看做为人民群众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以及参与社会、参与政治的渴望。人民群众在民主制国家中有充分参与政治、参与社会的权利和自由的自我发展空间。国家的政策合法性也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的基础之上的。其次,马克思认为民主是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决策机制和组织形式,对古代氏族民主模式的偏爱使得马克思认为民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应该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公共权力意识与公共管理权利,让人民实现对于社会的管理与参与,并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愿控制和决定公共活动。通过民众参与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促进政府组织高效廉洁地运转。

马克思主义强调在无产阶级国家中的民主具有人民性和革命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为了争取民主,必须富有革命性,与资产阶级的腐朽抗争到底。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是巴黎公社式的民主共和国,即无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本质,就是体现在它的主权属于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由他们自己来当家作主,提倡实行“议政合一制”的无产阶级民主代议机构,通过民主集中制实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国度中,马克思认为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廉价和廉洁、社会自治是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础,在政权组织形式方面应该建立人民代议制、选举制、任期制、负责制、撤换制、人民监督制等民主基本形式以满足人民群众从多个层面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权益,实现民主价值,并通过政治参与对政府起到民主监督作用。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应该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实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对多数人民主、对少数人专政。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并不等同于对民主的限制,而是通往实现真正民主制的一个必经历程,是对民主价值追求目标的趋近。

以上就是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基本框架,马克思分析了民主的本体论、实现论、制度论,解决了无产阶级为什么要民主、如何实现民主、如何构建民主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民主理论、统战理论、多党合作理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汇,统战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是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是和平年代国家和社会扩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之一。所以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多党合作理论作为无产阶级追求民主的一种方法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探讨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票选民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探析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论《文艺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
论列宁《国家与革命》体现的新型民主思想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基本框架形成的考察
《资本论》中政治哲学的革命主体研究
论卡尔·考茨基的民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