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6-15荆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

荆硕

摘 要 田径教学是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使中学体育教师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并将此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从而有效地促进中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田径教学因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在教学内容和编排方面进展甚微,据此中学田径教师应该积极打破传统的观念,以中学生健康为主,进行田径体育运动的改革。

关键词 中学田径 田径教学 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田径运动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在现代中学中,田径教学作为一项具有极强综合性的课程更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越来越朝着不断上升的方向发展,此时人本思想在各项社会事务中也在逐渐渗透和深入。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中学田径体育教学也获得了空前进步,从“技能第一”向“健康第一”、“发展第一"等方向转变。但是实际观察发现,许多中学的田径教学在教育改革的历史浪潮中并未应顺势而为、改革创新,仍延续的传统意义上的田径教学理念、方法,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许多困境,无法使田径教学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本文从当下中学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着手,深入剖析田径教学无法改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对策,详细内容如下。

1中学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1.1中学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田径场地设施资源开发不完善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有着悠久的田径教学传统,但是,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体育教学并不是很受重视。田径教学虽然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许多学校都广泛开展开来,但是,许多学校在田径场地设施资源建设上,都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田径场地、场馆建设水平都很低。一些学校的田径场地设施资源只是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是田径器材相对不足,田径教学只能根据基础设施来开展,像投掷类、障碍跑等田径项目很少开展。田径课程资源改革,要求学校必要加大田径教学资金投入,完善田径场地设施,提高田径场地、设施建设水平,为田径教学、学生锻炼提供充足的田径器材,以确保田径教学能顺利开展。

1.2中学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学生身体健康的综合素养较低

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可知,目前九零后、零零后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给学生未来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而田径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促进人的正常发育和机能发展,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组织学生练习、参与实践,还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进而为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都奠定了良好基础。除此之外,从某方面来讲,田径运动项目的开展其目的在于健身,即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规范学生跑、跳以及投掷等动作,不仅能协调学生神经系统同各个肢体器官的联系,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等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优势。

1.3中学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

中学教学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在考评体系上常采用绝对性评价,学生成绩,出勤率在教学考核结果中占绝对权重。近些年来,虽然随着“人本思想”下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成绩进步程度、学生互评结果以及课堂表现也走入一部分中学教学评价体系,但所占权重却极低,表明中学教学评价已经从只重结果的绝对性评价转向重过程的相对性评价,但是在实践中却常有片面强调量化形式的问题出现,而忽视了中学生的体育态度、发展能力和体育学习兴趣等因素,在评分上没有建立弹性机制,以致于考核上很难充分体现出“以人文本”的精神,不利于田径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2中学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措施

2.1中学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应加强体育田径教师的培训力度

体育教育工作者作为田径运动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对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故此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基层教育部门需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而后让教师在不断学习、教学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弥补自身传统教学水平不足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最大程度地体现田径课的健身价值,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基层教育工作者还需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以健身内容作为教材的主线,秉承着变化多样、趣味丰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开展课程教学。

2.2中学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准备部分要导入有趣味性的内容

准备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趣味教学法正式应用的第一个环节。在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则要将准备部分的有趣味性内容导入放在首要位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到学生共同的兴趣点,建立共同的学习话题。其次,在田径教学内容上要与众不同,让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进入到基本部分教学中。在教学准备部分的内容设计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让这些问题带着学生参与到基本部分教学活动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中学田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应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在中学田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进行哪种项目的教学,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控制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避免使学生过渡疲劳,甚至造成伤病。如果训练强度过大,训练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人体过度疲劳,严重时可能还会造成一定的人体损伤。因此,在中学田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训练,避免超负荷训练,毕竟进行田径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

与此同时,中学田径教学需要建立更科学实用的田径课程考评制度,在田径课程的考试与成绩评价中,不仅中学生的運动知识与实操技能需要考核评定,同时其学习能力、成绩进步程度、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等也应纳入到评价范围内,使绝对性评价同相对性评价以及主观评价同客观评价有机结合,使田径教学工程,教学结果以及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等占据合理权重,帮助中学体育教师及中学生们找出自己在田径课中的不足,从而在今后能更有针对性地学练田径运动项目,调动自身在田径课程中的学练活动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使自我能力真正实现进步与提升。

3结束语

中学生作为中国后备军力量,一定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其中田径运动是一项重要的训练方式,中学田径教师要利用科学合理的计划,对田径教学运动进行合理的应用和改革,根据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在这个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的田径运动的合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田径教师一定要去制定一项合适的训练技能和政策,让中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进而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中学田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 孙凌云,林平贤,王泽.中学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探讨[J].品牌(下半月),2014,11(22):144-146.

[2] 刘武,王洋,徐建军.中学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15):111-117.

[3] 王妮,孙涛.中学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2):124-126.

[4] 刘会明.中学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田径,2020(01):12-13.

[5] 田丽.高校田径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133+135.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
浅谈中职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田径教学探讨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初中田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