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变革与对策

2020-06-15刘婧怡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思政工作互联网

刘婧怡

摘 要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之下,大学思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本文基于此对当下大学思政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思政工作宣传水平和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思政工作 大学教育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在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变革发展也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和宣传工作方式,无论是从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上,都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有效提升了高校教学质量。

1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变化趋势分析

1.1思政教学形式多样化,内容更贴合时事

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推出更多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者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移动互联网教育形式的普及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具有开放、自由等独特优势,改变了传统思政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你说我听”的单向性教学模式。内容也摆脱了书本的限制,更加贴合时事和学生现实生活,体现了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此外,在开放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学习经验,并且上传与思政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学习效果。

1.2思政宣传和教育形式更加灵活

在过往,由于通信技术不发达,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单一,思政教育执行相对容易。而在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设备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渠道变得复杂多样化,一般地喊口号和说教式的宣传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大学生思政工作。通过引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远程在线教学平台,不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运用移动设备来学习和了解思政和时事知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老师可以将思政宣传和教育内容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布置作业和考核的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能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便于思政工作改革顺利开展。

1.3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功能逐步完善

移动互联网平台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但许多教学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在长期的思政工作改革探索实践中,高校教师以互联网为平台,不但尝试已有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还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咨询平台,满足高校学生成长和个人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体现了高校思政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而现实中,受到资金和其他因素的限制,高校思政教学资源不均等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而不同的学校之间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学习平台,除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外,还能搭建沟通的桥梁,分享思政宣传和教学工作的经验,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水平。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政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2.1组织动员的方式发生改变

在过去的大学校园中,思政活动组织动员的方式主要有发号召、开会议、拉横幅、发传单等几种形式,组织动员方式效率低下,且在进行的过程中容易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以 QQ、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社交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思政工作动员方式。它们具有高效快捷、不受时空限制、随意覆盖、成本低等特点优势,能同步实现信息传递和反馈,减少了沟通交流的障碍,使大学生正从组织集聚向信息集聚演变,对于提升思政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主流思想受到网络舆论冲击,开展工作难度增大

移动互动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窗口,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而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具有隐秘性强的特点,为了迎合大众猎奇的心理,赚取点击量,许多非主流、甚至是消极、反动的思想以各种形式广为流传。良莠不齐的信息集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盛行,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容易使他们迷失方向。此外,互联网平台在营造了开放包容的交流环境的同时,情绪化的舆论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主流思想,这一切使得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和宣传工作的难度增大。

2.3宣传内容和工作形式注重适应学生思维习惯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考虑到学生的个人观念较强,思政工作的形式和宣传、教育内容也更加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举例而言,现今大学生都热衷于在网络上交友和进行各项娱乐活动,因此,一些高校结合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出了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如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发布关于警惕校园贷的宣传推文,利用短视频、动画等形式普及如何正确结交网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政工作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在思政宣传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导致新思想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也影响了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体而言,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思政教育和宣传的内容陈旧

尽管移动互联网平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政工作实践环节中,先进思想和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提升。但思政教育和宣传内容陈旧,注重说教,内容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新瓶装旧酒”的工作形式制约了大学生思政宣传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思政教学所选用的内容素材也较为落后,没有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枯燥无味的宣传和教学形式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甚至容易引起抵触的情绪,导致实际工作效果不理想,浪费教学资源。

3.2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

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水平,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的成效,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丰富理论教学实践成果。在过去通信技术不发达的环境下,组织思政教育和宣传活动需要经过提交方案、审核、确定预算方案等多个环节,需要进行多次开会讨论。而如今网络聊天工具和办事平台工具的广泛应用,能有效地简化流程,以及节省组织活动的时间。但思政活动让仍然是以专题学习会、聽取学习报告为主,形式单一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换汤不换药的活动方式导致许多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指定任务而选择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性不高。

3.3老师对新媒体应用和运营能力较差

由于新媒体运营专业人才缺乏,许多高校的新媒体运营和互联网社交平台使用能力相对较差。在网络多元化的环境下,思政工作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教育和基础,还要能熟练运用网络工具进行宣传,既要做好事,更要学会讲好故事。目前从事思政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多是学生工作部、团委、党委宣传部等老师,相比于成长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下的学生,思政工作者在接受新事物方面较为落后,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效率比学生低,老师和学生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影响了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利于老师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从而制定工作方案。

4具体工作对策分析

4.1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教学形式

针对现时大学生思政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师,应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变化趋势,努力在实践中创新思政宣传和教育的思路,适应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举例而言,在提及奉献、社会利益等与人生价值观等与个人发展方向密切相关的问题时,在现今思想多元化的环境下,简单地为学生讲解奉献的重要性、宣传英雄人物的事迹也许无法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为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奉献为主题,开展辩论赛,同时结合网络直播、线上讨论等新兴的宣传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其中,并以思辨的形式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效。

4.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除了丰富理论教学形式以外,作为思政老师,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丰富理论教学成果,拓展他们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奉献社会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奉献社会、服务他人所带来的快乐,校方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义教、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扩大其传播影响力,弘扬和传播正能量。

4.3提升工作团队的网络素养,增强新媒体运营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提升思政工作水平,作为学校管理方,首先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并且具有新媒体运营经验的工作团队,并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时,相关的宣传和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出平易近人的姿态,摒弃高高在上的宣教思维,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递社会正能量,向学生普及时事知识。

5结语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大学生思想更为复杂多元化,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创新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不仅活动组织动员方式发生了改变,宣传内容和工作形式也更加注重适应学生思维习惯。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尽管信息化教育已经得到普及,但许多高校的思政工作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思政教育和宣传的内容陈旧、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以及对新媒体应用和运营能力较差等。为此,作为教师,应当努力进行探索,结合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创新实践活动和宣传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 董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8):92-93.

[2] 刘凤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新思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6):28-29.

[3] 刘双.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創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140-141.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思政工作互联网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