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下来,静等花开

2020-06-15王园园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等待

王园园

[摘要]教学应该是一种慢艺术!因为学生是幼小的,他们是需要教师耐心等待的,这样他们才会在教师的耐心呵护下走向数学神圣的殿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把教学节奏放慢,以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有独立思索的时空、合作探究的机会等,让顺利学习成为必然,让个性飞扬成为必然。慢下来,静待花开,教学必定会更加精彩!

[关键词]慢下来;等待;平面图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58-02

树人需要百年,可见教学本就是一种慢艺术。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谨记这样的一句名言:“静静等待,总有花开。”同样,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学会等待,放慢脚步,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让他们有交流的空间,更有自主探索、合作分享的机会,这样就能够引领学生一同前行,看到鲜花盛开,更会看到沿途那不一样的风景。

在此,笔者撷取几则关于“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片段,旨在思考如何学会等待,引领学生与教学同行,与同伴同行,进而获得学习理解的深入,促使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更多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使得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慢下来的学习中不断增强。

一、“球怎么画圆”

[教学片段1]

师(展示立体图形图片):认识它们吗?从自己的学具袋中把它们拿出来,并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生1:这个是长方体。

生2:它是正方体。

生3:这个是圆柱体。

生4:这是一个乒乓球。

师:从它们身上你能找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你会画出来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尝试画一画)

生5:我用长方体画出了一个长方形。

生6:我用正方体画好了一个正方形。

生7:我用圆柱体画出了一个圆。

生8:我用乒乓球也画出了一个圆。

师:噢!你用乒乓球画出了一个圆,把这个圆展示给其他同学看看,好吗?

(生8展示出自己所画出的圆,很小,没有乒乓球最大的圆大)

生9:你这个圆画得太小了,你看那个地方还有点歪歪扭扭的,不太像圆。

生10:乒乓球看起来是圆的,不过好像不太好画出一个圆啊!

师:是啊!如何用乒乓球来画个圆呢?哪位同学画出了一个比较漂亮的圆?请分享你的画法。

生11:用画笔沿着乒乓球的边画一圈,就得到一个圆。

生12:我发现,只要把笔放得低些,画出的圆就小;而放到有齿线的那里,画出的圆就大。

生13:我觉得把乒乓球切成两半,这样就可以像长方体、正方体那样画圆了,而且画出的圆比较规整,也是挺大的。

师:你的想法真奇妙!请拿出学具袋中的球体模型,按照这种方法操作一下,看看是不是很好画圆,是不是能够画出大的圆。

(学生拆开球体模型,试着画出一个个圆)

案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立体图形学具去画出平面图形,进而使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得以有效融合,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活化,动手实践的意识也得以激活。其次,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观察乒乓球,尝试用乒乓球画圆,进而让学生接受学习的挑战。学生在尝试中发现,沿着乒乓球的边线去画圆,因为球体的特性所制约,画出的圆时大时小,有时还不够规整,进而引发讨论,让学生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感知到利用球体能够画出圆,但是很难控制。因而就有学生突发奇想:把乒乓球切成两半,这样就能较好地画出一个较为理想的圆。从中可以看出,给予学生必要的尝试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慢下来,学生的思维之花一定能够尽情绽放!

二、“用球画好圆”

[教学片段2]

师:刚才的球体模型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但现实生活中的乒乓球、足球、篮球等是否可以用刀把它们一分为二呢?

生14:不行。会把好好的球给搞坏了,多浪费。

生15:是的,这不是画圆,而是在破坏球。

师:如何用一个完整的球来画出一个较完美的圆呢?

(学生尝试实践,与小组成员交流)

生16:我们小组用一张硬纸片把乒乓球围成一圈,得到一个圆柱体,再沿着这个圆柱体底边画一个圆。

师:把乒乓球变成一个学过的圆柱体,这一想法真奇特!还有其他的尝试吗?

生17:我们小组是用棉线绕乒乓球一圈,再把棉线取下,围成一个圆,描出这个圆就可以了。

生18:我们小组是用细铁丝围绕乒乓球,正好可以围成一个圆再把它画出来,这样也能得到一个圆。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情境“如何用一个完整的球来画出一个较完美的圆呢?”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同时,教师给学生预留了较为充足的时间,静心等待学生的尝试、合作与实践。

教师教学的进程慢下来了,可学生的学习探索却没有止步。学生小组尝试着、探索着,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花开的盛景。有的学生用硬纸片把乒乓球围起来,形成一个空心圆柱,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奇的思考,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让用完整的球画圆的学习有了新的突破。学生用棉线、细铁丝等物体围绕乒乓球,得到一个个圆,也让整个学习活动更加简洁,使得操作更为简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深入,促进学习的不断升级。

三、“小棒摆个圆”

[教学片段3]

师:今天学了这么多的平面图形,我们来做个活动,看看大家对这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否牢固?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齐):敢!

师:好!请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棒,看看能摆出什么样的图形,并与同桌说说。

(学生实践操作)

生19:我用2根长的小棒和2根短的小棒摆出了长方形。

生20:我用4根一样长的小棒摆出了正方形。

生21:我用3根小棒摆出了一个三角形。

生22:我用6根小棒摆出了长方形,长边摆2根小棒,宽边摆1根,一共用了6根小棒。

生23:我用6根小棒摆出了一个圆。

师:你用直直的小棒摆出了圆?

(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静)

生24:老师说得对,圆是弯弯的,小棒是直直的,围成的圆也不像啊!

生25:有点像的,我用的小棒是短短的,你们看!

(生25展示出自己的圆,有点歪歪扭扭的,但有圆的模样)

生26:噢!我明白了,那个小棒短的话,还是有点像圆的。

生27:我悄悄地试了一下,发现用8根短棒摆成一个圆,比生25的更像圓。

师:如果用更短的小棒,如用10根、16根,会是怎样呢?请试一试。

“直直的小棒能摆成圆吗?”这个疑问是小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他应该知道“圆是点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圆的周长是曲线,曲线也是点的集合,所以只要有足够多的小棒,而且小棒也是足够短的,那么它是可以围成圆的。

为此,教学中教师就得学会用善意的目光解读学生的发现,用睿智的行为引导学生再实践、再思考,从而让课堂涌动着人性的温暖,流淌着个性的光芒。案例中,当学生说出“我用6根小棒摆出了一个圆”,教师没有武断地评价,而是采取追问策略,引领学生进行审视与反刍。当大部分学生在迎合教师时,也有个别学生偷偷地在尝试着,用非常短的小棒围一围,发现还真有点圆的样子。因此,一扇新的窗户被打开,一个新的尝试被引入。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用比较短的小棒,当数量足够多时,是能够摆出一个圆的。

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心中的圆是神奇的,也是智慧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保护好学生的这份“神奇”,引导好学生的这份“智慧”,采取最为合适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次,使尝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必定是充满渴望的,课堂也一定会更加出彩的。

猜你喜欢

等待
谈启发式教学的技巧
论等待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等待”,生本语文课堂的召唤
学会等待,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