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赋能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的知信行效果
2020-06-15关双弟敖梅王碧映何仙莲区业坤
关双弟 敖梅 王碧映 何仙莲 区业坤
慢性心衰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需要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1]。所谓的知信行主要是指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也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的过程[2]。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在于通过相关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以往由于缺少有效的护理技术条件,仅能够使用常规的护理技术措施,但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常规的措施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3];在目前现有的护理技术水平条件下,临床中多使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4]。本文将探讨授权赋能教育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知信行的效果,以便通过本研究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行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93 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 例,男女各25 例与20 例,平均年龄为(62.1±4.9)岁,平均病程为(5.1±0.5)年;试验组48 例,男女各27 例与21 例,平均年龄为(62.5±5.1)岁,平均病程为(5.2±0.1)年。纳入标准:(1)均符合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标准[5];(2)获得家属的同意。排除标准:(1)未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2)未具有清醒的意识。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试验进行监督,患者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即对患者进行日常的健康宣教。
试验组采用授权赋能教育:(1)对问题进行确定。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使患者明确长期生存预后的认知,以便能够加强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康复信心,并且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在缓解慢性心衰中的优势与不足。(2)情绪表达。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态度进行自述,指导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便能够平稳患者的心态,提升其护理依从性。(3)设立目标与制定计划。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阶段性的护理目标,并使患者急性有效的明确,之后在不同阶段为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从而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4)效果评估。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随访,例如电话随访与实地走访等,以便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情况,评价标准:完全知晓,患者完全明确疾病知识;一般知晓,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明确疾病知识;未知晓,患者未明确疾病知识。总知晓率=(完全知晓例数+一般知晓例数)/总例数×100%。
(2)对疾病的态度情况。
(3)不良行为比较,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遵医行为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对疾病的态度情况、不良行为比较为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情况
试验组的总知晓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2.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的态度
试验组对疾病的态度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2.3 对比观察不良行为
试验组的不良行为明显较少,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并且将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6]。通过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7],诸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未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因而未能够对疾病产生良好的认知,进而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需要采取良好的护理配合[8-9]。
表1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情况 [例(%)]
表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的态度 [例(%)]
表3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不良行为 [例(%)]
伴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授权赋能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教育模式,其核心为使患者明确自我管理的责任,并对患者的内在能力进行开发,进而能够对患者的自身自觉性进行激发,并改变以往错误的生活方式[10]。此种模式主要包括确立问题、情绪表达、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效果评估等内容。通过确立问题能够提升患者对自身在缓解慢性心衰中的优势与不足的认知度;通过情绪表达能够明确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11];通过设立目标与制定计划,能够有效的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的护理目标,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照顾[12];通过效果评估能够有效的明确患者在家庭休养中的情况,进而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从而予以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13]。依据试验数据显示,患者的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较高,对疾病的态度明显改善,不良行为明显较少,原因在于授权赋能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并且通过阶段性的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效果,并且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