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0-06-15杨宇腾牛恒马维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程年龄

杨宇腾 牛恒 马维辉

帕金森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发于中老年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由于患者中枢神经退行,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和病死风险。帕金森病临床症状主要分为非运动症状和运动症状两种,其中,非运动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1]。临床最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为抑郁,据大量研究显示,临床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发病率较高,但治疗率较低。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因此,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其特点的分析临床给予正确诊断和指导,从而避免抑郁对患者帕金森病康复起到阻碍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60 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随机选择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满足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临床病例资料完整;(3)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病情稳定,无脑部手术史。排除标准:(1)心、脑、肾等重大器官伴有并发症患者;(2)存在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叠加综合征患者;(3)存在严重视力、听力或语言障碍患者;(4)合并肿瘤、结核疾病患者。60例患者中,性别:男性31 例,女性29 例,年龄51 ~75 岁,平均(64.82±3.29)岁;病程:1 ~5 年,平均(2.26±0.48)年;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5 例,初中及高中30 例,大专及以上5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且本研究符合伦理要求。

1.2 方法

1.2.1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评定 以帕金森病中抑郁的相关诊断标准为依据,此过程中排除伴有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导致的抑郁症患者、系统疾病以及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2]。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依据对患者抑郁成都进行评定,共计24 项。将评分在8 分以上包括8 分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重度抑郁:大于等于36 分;中度抑郁:21 ~35 分;轻度抑郁:8 ~20 分;无抑郁:小于8 分[3]。

1.2.2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发生率 60 例帕金森病患者中,37例(61.67%)诊断为合并抑郁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抑郁62.16%(23/37 例),中度抑郁24.32%(9/37 例),重度抑郁13.51%(5/37)。其余23 例(38.33%)为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以Hoehn-Yahr 分级量表为依据评定帕金森病患者症状程度,中晚期:评分3 ~5 级;早期:评分1 ~2.5 级[4]。以UPDRS-III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为依据进行运动评分[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 软件进行数据库建立,采取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日夜变化评分、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障碍、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迟缓、自卑感评分为(2.41±0.21)、(4.65±0.46)、(1.42±0.33)、(3.36±1.00)、(2.83±0.53)高 于 对 照 组(0.62±0.17)、(1.03±0.09)(0.58±0.12)、(0.68±0.09)、(0.71±0.14);认知力评分(0.15±0.03)低于对照组(1.89±0.3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H-Y 分级、UPDRSIII 运动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和表2。

2.3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相关因素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与患者病程、H-Y 分级以及UP-DRSIII评分呈正相关(r=0.664,P <0.05),与患者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呈负相关(r=-0.408,P <0.05)。

3 讨论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抑郁较为常见,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据大量经验证明,在帕金森病患者各个极端,抑郁发生的可能性无显著差距,甚至在部分患者中,抑郁的出现要早于运动症状。资料显示,相对于无抑郁患者,抑郁症患者发展为帕金森病可能性大于3倍[6-8]。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患病率在2.8%~90%之间,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评分标准、操作人群、样本数量和诊断标准之间的差异性造成的。本研究结果显示,61.67%的帕金森病临床合并抑郁症,其中中度、轻度抑郁占比较大,本结果与Pinto 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9]。通过本研究也能够发现,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特点为认知力障碍、睡眠障碍、强迫症状、自卑感、躯体化焦虑等,因此,在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发生上述症状时,应考虑抑郁合并存在,从而进一步进行针对性治疗。

表1 两组H-Y 分级比较[例(%)]

表2 两组UPDRSIII 评分比较[例(%)]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临床主要认为其主要由于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方面影响。学者Weintraub 等经研究提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联系,而病程长、起病年龄轻、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较高,与本研究结论一致[10],说明青年群体对疾病难以接受,且疾病知识严重缺乏,导致负面情绪严重,难以疏散心结。本研究结果显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组患者与无抑郁患者相比,起病年龄小、受教育水平低、病程较长,性别、年龄无明显差距。且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与病程、UPDRSIII 评分以及H-Y 分级呈正相关,与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呈负相关。其中主要原因由于患者患病年级轻,疾病对其造成的心理负担较大,患者难以接受身体能力及社会地位的下降。文化程度较低患者难以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纠结疾病恢复程度,难以接受社会角色的转变。与刘凤姬[11-12]等研究结果类似,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不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有明确的认识,对自身心理和生活健康的关注程度较低,从而产生抑郁。对于H-Y 分级和UPDRS 评分较高的患者来说,这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工作和生活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发生抑郁。因此,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起病年龄轻和病程长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应对其抑郁做好预防准备,及时给予护理及治疗干预。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特点为认知力障碍、睡眠障碍、强迫症状、自卑感、躯体化焦虑等,其相关因素包括患者起病年龄、病程时间等。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病程年龄
变小的年龄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