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6 热休克蛋白7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可溶性CD40配体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灶 神经功能的关系

2020-06-15贾建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配体脑组织血脂

贾建波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紊乱、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坏死[1]。高血压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缓解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急性期的症状,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细胞因子分析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趋化因子CXC亚家族的结构特征是分子N端两个Cys残基之间间隔氨基酸残基,主要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核细胞产生。大多数成员可以激活中性粒细胞、T细胞和B细胞[3]。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是一种通过增加下游补体和补体成分的运动而缓慢改变的趋化相关因子。热休克蛋白70(HSP70)能够通过影响不同热休克蛋白的激活,加剧其对于神经元的损伤和凋亡作用,促进脑血管病情的进展[4-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炎症性相关因子,其对于下游炎症性信号通路的激活,能够提高脑组织的损伤程度[6]。研究发现HMGB1在脓毒症、肿瘤、关节炎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7]。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是可溶性相关因子,其对于白细胞介素受体的激活,能够加剧脑血管的损害[8]。研究证实sCD40L参与血栓前和炎症前状态。为揭示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的表达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系,本次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1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探讨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的表达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07—2018-12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1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脑梗组),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110例为对照组。脑梗组男63例,女47例;年龄51~79(63.61±8.20)岁;体重指数(BMI)(23.82±2.03)kg/m2。对照组男57例,女53例;年龄48~79(61.87±10.09)岁;BMI(23.57±2.46)kg/m2。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脑梗死发病后24 h内入院,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3)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颅内肿瘤、占位病变患者;(2)高血压脑出血;(3)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既往有颅脑外伤史者。

1.2观察指标检测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

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取上层澄清液体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罗氏公司)进行血脂及血糖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酶标仪及配套试剂盒均购自罗氏公司。

1.3分组方法脑梗组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依据多田公式,梗死病灶体积<5 cm3为小梗死组,5~<10 cm3为中梗死组,≥10 cm3为大梗死组;依据NIHSS评分分组:NIHSS评分<5分为轻度组,5~20分为中度组,>20分为重度组。

2 结果

2.1脑梗组和对照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比较脑梗组SBP、DBP、TG、LDL-C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脑梗组和对照组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比较脑梗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不同梗死灶脑梗患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比较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脑梗组和对照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比较

表2 脑梗组和对照组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比较

表3 不同梗死灶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比较

2.4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比较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能够导致患者恶性脑血管临床结局,增加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在具有相关高危因素或基础性合并疾病较多的群体中,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远期临床结局的恶化更为明显,远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9]。对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病情评估,能够在疾病的整体性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10]。虽然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能够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病情评估过程中发挥作用,但依靠影像学检查评估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的滞后性较为明显,其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无明确的评估作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虽然能够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参考作用,但研究认为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评估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假阳性率较高,其与患者脑梗死面积或梗死程度并无明显相关关系[11]。

CXCL16是趋化相关因子,其对于下游补体成分C3、C4的激活,能够提高下游自身免疫性复合物的沉积速度,促进其对脑组织的损害。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其能够诱导神经细胞结构蛋白的变性,加剧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12]。HMGB1是高迁移率相关蛋白,其对于下游肿瘤坏死因子α的激活,能够提高下游炎症反应的上调,促进炎症因子对于脑组织的浸润[13]。sCD40L是白细胞介素受体家族成员,其对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激活,能够影响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过程[14]。有研究揭示了HMGB1的表达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关系,认为在脑梗死患者中HMGB1的表达明显上升,且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15],但缺乏对于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的表达与NIHSS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显示,脑梗死组患者中存在明显的血压及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及血脂的过度上升,能够影响脑血管内皮的损伤,提高脑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成速度,最终促进脑梗死的病情进展。本次研究发现,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表明不同指标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中均发挥了一定的调控作用。CXCL16表达升高可能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促炎症信号释放随着血脂的增加而增加,使得CXCL16表达、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强,加速泡沫细胞形成,因此,血清CXCL16水平的升高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有预测价值,进一步支持CXCL16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致病作用[16]。HSP70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并通过细胞免疫反应起保护脑细胞的作用,但强烈持久的病理性脑损伤破坏机体免疫反应机制和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不可逆转地导致脑细胞坏死[17]。HMGB1的表达升高提示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过程。脑梗死患者sCD40L升高的主要原因是CD40L通过激活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的血小板,在活化血小板表面表达,成为可溶性CD40L,而可溶性CD40L在诱导周期中是上升的[18-20]。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存在相关指标的上升,主要与脑梗死患者体内炎症系统的激活及氧化应激体系的亢进有关,过度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激活,能够促进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的合成释放。临床随访观察发现,脑梗死患者中HSP70的表达可随着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加重而明显上升,脑梗死远期的并发症越多,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越明显,HSP70的表达水平越高[21]。在梗死灶面积较大的患者中,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的表达水平较高,梗死面积越大,相关指标的上升越明显,提示其与脑梗死面积密切相关,主要由于梗死范围越大,脑组织的坏死程度越高,缺血诱导的炎症反应、趋化补体的激活及热休克体系的激活也越明显,最终促进了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的上升。NIHSS评分是评估患者脑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随着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增加,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上升,表明其表达与脑梗死的病情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进而评估脑梗死的病情程度。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显著升高,与患者脑梗死病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猜你喜欢

配体脑组织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含季铵盐的芳酰腙配体的铜 (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体外DNA键合和核酸酶活性
阐释纳米晶溶解度的机理—固体核磁揭示表面配体的排布和相互作用
一个氢键构筑的基于偶氮二羧酸和吡啶酰胺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基于[2,2]对环芳烷骨架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报告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