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2020-06-14贾剑波闫文德张梦杰刘文娜
贾剑波 闫文德 张梦杰 刘文娜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 410004;2.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 410004;3.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沙 410004;4.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资源的矛盾以及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威胁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刻不容缓[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践类训练是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前奏和基础,也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转化的核心纽带。在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作为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性最强的实践类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也关乎国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治理工作的优劣[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关乎到学生运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弱。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与当前行业的需求出现部分脱节现象[3-4]。虽然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是还没有完全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严重影响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进而导致实践类课程的学时被减少,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被削弱,制约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
因此,如何促进和强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实习环节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实习的教学效果,使专业知识真正为学生所用,培养优秀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值得高校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讨[5-7]。
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实习内容陈旧,与各专业课程对应的实习间重叠度过高
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课程内容与当前水保行业发展需求存在部分脱节,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一是综合实习内容依然是以概念性和知识性内容为主,实习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
二是实习的内容过于陈旧,而且许多实验方法和技术都是数十年前的老方法和技术,甚至有些实验仪器处于被淘汰的状态;
三是实习内容仍然是“土壤学”“地质地貌学”“土壤侵蚀原理”等单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简单叠加,严重浪费学生的时间;
四是实习内容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体系,致使该课程的实习效果不佳。
(二)与各专业课程对应的实习对实习条件形式的要求差异性较大
由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课程实习涉及到十多门专业课程内容,实习地点由授课教师选择开展该课程的实习活动。该课程的实习内容对天气、工作环境等有不同的要求,导致实习的地点分散、各实习内容与实习形式的匹配性不强。
(三)实习考核形式单一,实习效果不佳
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课程综合实习的考核仍然以各专业课程的考核为依据,导致该课程的成绩分散到各相关专业课程中。由于每门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进而评判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因此很难衡量学生综合实习效果的好坏。另外,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往往以实习报告的形成作为考核的依据。如果每门课程都要上交一份实习报告,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使实习效果不佳。
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建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是针对以往实习过程中存在内容陈旧、各实习课程重叠度过高、实习形式匹配性不强、考核形式单一、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进行纠正和改善。因此,新模式的实习与传统实习相比,在实习的内容、形式和考核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
笔者考虑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的综合性和统一协调性,设计了5个主线综合实习内容。同时,开创性地建立了学生自由组合自主讲授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实习形式,并在现场以PPT或其他多媒体汇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综合实习新模式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增强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突出实习的综合性,需要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课程实习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因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12门专业课程“土壤学”“地质地貌学”“气象学”“生态学”“植物学”“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水土保持规划学”“3S技术及其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学”统筹调整,按照“机理研究—技术应用”“样地空间—流域空间”“林业方向—水工方向”“坡面研究—沟河研究”以及“高海拔研究—低海拔研究”5条主线综合安排实习。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内容的深浅等角度出发,建立综合实习内容体系,增强实习内容的综合系统性。
(二)采取多样化的实习形式
实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的方式掌握专业课程实践内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课程传统的实习形式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弊端在于教师的讲授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分组的结果是除了个别学生参与到实际动手实践外,大部分学生的实习经历基本等同于野外郊游或旅游,因此需要采取丰富多样化的实习形式。
首先,授课教师需将部分授课内容改为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对实习知识获取的主动性,教师点评可以增强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
其次,将学生分组可改为学生自主组合,不要求每位学生在固定的组里,而是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参与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以照片、视频、记录表格等形式记录实习内容的完成情况。
(三)改革实习考核方式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课程传统的实习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往往以实习报告或实习心得的形式体现,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不佳,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实习考核方式,建立一个完整的该课程考核评估体系。
首先,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状态、完成当天实习情况等进行现场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优化实习内容、调整实习安排,并将学生实习时的表现情况计入实习平时成绩中。
其次,在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以现场PPT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汇报,每人10分钟,总结此次实习内容完成情况及个人收获等。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现场点评与打分,并将这部分成绩计入学生的实习成绩中。
最后,学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课程的总成绩是这两部分成绩加和后得出的最终实习成绩。
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于2018年6月23日到2018年7月2日之间开展了为期10天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实习,实习地点为江西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和德安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等,实习按照新模式展开。
首先,统筹调整实习内容,教师按照“机理研究—技术应用”“样地空间—流域空间”“林业方向—水工方向”“坡面研究—沟河研究”以及“高海拔研究—低海拔研究”5条主线的原则,统筹制定综合实习内容,见图1。
图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实习内容的安排
其次,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实习内容的实施原则,将该实习路线设计为:庐山高海拔林区→庐山低海拔林区→江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鄱阳湖水文基地→德安林泉水库流域→德安县城。
最后,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实习过程中,实习的每一站都采取学生自己讲授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习活动。实习初,刚到一个新站时,教师先告之学生大概的实习内容,学生根据实习内容进行自行分组,每个小组预习一部分实习内容并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在出发前,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介绍本组的实习计划,同时教师对计划中的关键点进行重点说明、讲解。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所有小组的实习。如,一名学生完成第一组的实习内容后要去第二组实习,以此类推。而且在每个小组内,每位学生都要亲手完成本组内容的每个环节的实习并且以照片、视频、记录表格等形式证明每一部分内容的完成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要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完成实习情况进行现场评估,给出学生的平时实习成绩。学生的平时实习成绩采用5分制的方法给出,即平时成绩的满分为5分(如果存在小数点则四舍五入),具体的评分情况见表1。教师对每位学生在每项实习内容中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包括参与度、完成度和完成水平3方面成绩。每个方面成绩满分为5分,打分后将这3方面成绩进行加权平均,获得各实习内容的成绩,再将各内容的成绩求平均值获得平时实习成绩。
实习结束后,教师给学生留3天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习汇报材料PPT,进行10分钟左右时间的汇报。同时,实习过程中采集的样品或标本将进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实验室标本室作为永久性标本。
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PPT汇报的内容进行现场点评与打分,给出学生PPT汇报的成绩。学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的总成绩为平时实习成绩和PPT汇报成绩加和。
表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实习”课程学生野外现场实习平时成绩的构成分
注:平时实习成绩=[∑(ai×40%+bi×30%+ci×30%)]/3其中,a、b、c分别为参与度、完成度和完成水平的评定成绩,i为内容序号
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实习效果整体提升
新模式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实习统筹调整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的实习内容,既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又使得学生对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有了更实际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笔者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2015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的调查情况见表2。
对于实习内容,有63%的学生非常满意,31%的学生一般满意,仅有6%的学生不满意;对于实习形式,仅有3%的学生不满意,非常满意的学生是一般满意学生的6倍;对考核方式,非常满意的学生是一般满意学生的4倍,无不满意的学生。与传统实习相比,有71%的学生非常喜欢新模式的实习,23%的学生一般喜欢,6%的学生不喜欢。调查表明,接近90%的学生对新模式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实习表现出赞同或满意。
表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实施效果调查结果%
(二)学生实习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时刻遵循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从实习计划的制定、实习任务的完成到实习结果的汇报都是自主完成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也真正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思考能力。
(三)学生课程成绩有较大提升
笔者对参加新模式实习的35名学生与传统实习的35名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了比较,见图2。传统模式下,学生的考核成绩整体低于新模式下学生的成绩,具体表现为新模式下8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为71%,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55%。由此可见,新模式下学生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考核成绩显著提升。
图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模式下学生课程成绩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