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79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及用药合理性评价

2020-06-13李菁朱凌

山东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普通型本院干扰素

李菁,朱凌

云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 210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蔓延势头已在我国得到初步控制,全国防控工作获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全球疫情仍然处于上升期,国内各项防控工作仍不可懈怠[1]。我国疫情爆发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至2020年3月4日为止,《方案》已更新了7个试行版本,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依据。但是,鉴于COVID-19为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1],相关诊疗方案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疗程长、用药品种多、患者心理状况差,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或者病情危重的老年患者,在用药时还需考虑肝肾功能情况、药代动力学改变、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为南京市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至今共收治了93例COVID-19确诊患者,每例患者均依据当时《方案》中的建议进行治疗,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研究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2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79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并评价了其用药合理性,以期为COVID-19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COVID-19患者79例,均符合《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普通型诊断标准。男41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1.08∶1;其中年龄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95岁, 19~65岁(42.77±19.59岁)之间的患者占83.54%。有基础疾病史患者15例,其中同时有2种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者3例。入院时体温小于37 ℃者38例(47.50%)。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54例(68.35%),腹泻16例(20.25%),乏力、肌肉酸痛41例(51.90%)。

1.2 79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用药资料收集、分析及用药合理性评价 从本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调取2020年1月20日~2020年3月2日期间隔离病房出院的7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相关数据。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收集与统计治疗过程中药物应用种类、应用例次、应用天数、应用规格、应用金额,并采用WHO推荐的合理用药指标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用药合理性。

DDD:治疗目标的成人药物平均日剂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2]、《新编药物学》第17版及2006年版《药物临床信息参考》[3]确定DDD的计算方法。对于新发急性传染病, 尚无明确的对因治疗手段, 各类药物也没有针对COVID-19的DDD值。因此,本院抗病毒药物的DDD值采用《方案》中的推荐剂量,其他种类的药物则优先选择WHO的推荐值。本院对无明确DDD,只有剂量范围的药物,采用剂量范围的中值来计算。DDDs:其数值越大,表明临床用药中对该药品的倾向性越大[4]。DDC:患者使用药物的平均日费用。DUI:评价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的标准,其数值越接近1.0,越合理,DUI>1.0提示用药超剂量,DUI<1.0提示用药剂量不足。

通过统计软件Microsoft Excel和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用药种类、用药例次、用药时间、用药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79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用药情况 79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应用药物共涉及25大类药物、572种药物。25大类药物中用药例次数最多的为抗病毒化学药(132例次), 其次是干扰素(112例次)、止咳祛痰药(86例次)、肠道用药(59例次)、免疫调节药(59例次)、电解质调节药(56例次)、中草药(56例次)、保肝药(42例次)、抗菌药(38例次)、心血管系统药(37例次)、消化道系统药(33例次)、抗病毒中成药(29例次)、糖皮质激素(28例次)、大输液(22例次)、其他(22例次)、维生素类(16例次)、能量补充剂(15例次)、解热镇痛药(13例次)、胰岛素类(12例次)、升白细胞药(12例次)、骨科用药(11例次)、抗过敏药(10例次)、二类精神药品(7例次)、口服降糖药(6例次)、抗真菌感染药(3例次)。

25类药物用药时间排序靠前是止咳祛痰药、抗病毒化学药、干扰素、肠道用药以及免疫调节药,分别为1477、1127、970、473、297 d。DDDs排序前5位的药物是止咳祛痰药、抗病毒化学药、干扰素、肠道用药以及免疫调节药,DDDs分别为3 683.91、2 231.02、1 749.70、1 080.42、864.89,两者排序结果一致。

572种药物中,按应用例次排序,前10种药物分别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乙酰半胱氨酸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力芝)、盐酸阿比多尔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氯化钾缓释片、喜炎平注射液、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蒙脱石散、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例次分别为79、67、57、47、31、26、26、22、21、19;按用药时间排序,前10种药物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乙酰半胱氨酸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力芝)、盐酸阿比多尔片以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氯化钾缓释片、达芦那韦/考比司他片(普泽力)、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奥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分别为947、759、402、327、286、212、173、162、158、146 d。

主要应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重组人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阿比多尔片、利巴韦林注射液、达芦那韦/考比司他(普泽力)。本院常常应用两种药物联合抗病毒,其中重组人干扰素雾化+克力芝口服联合应用最多,29例次(40.28%);其次是重组人干扰素雾化+阿比多尔片口服,21例次(29.17%);重组人干扰素雾化+普泽力口服,9例次(12.5%);单用重组人干扰素雾化抗病毒8例次(5.56%)。

2.2 DDDs排序前20的药品用药合理性 DDDs排序前20的药物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奥西康)的DUI均为1,提示用药合理。其余18种药物DUI>1,尤其是注射用胸腺法新(日达仙)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的DUI远大于1,提示用量较大。

表1 Top20药物DDD、DDDs、DUI、用药时间、用药金额、DDC

3 讨论

3.1 本院普通型COVID-19患者药物应用情况 本院应用药物共25大类,用药品种广泛,其中最常用的是止咳祛痰药、抗病毒化学药、干扰素、肠道用药以及免疫调节药。应用例次最高的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中共有78人(78/79)使用,其次为乙酰半胱氨酸片(67/79)。用药时间最长的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947 d),其次是乙酰半胱氨酸片(759 d)。应用例次和用药时间都在前10位的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乙酰半胱氨酸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力芝)、盐酸阿比多尔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氯化钾缓释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这7种药物构成基本用药品种。另外,统计常用的20种药品,DDDs最高的是乙酰半胱氨酸片,其用药总金额排序第8位。用药总金额排序最高的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其次为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运德素500)。DDC最高的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其次为人血白蛋白,生物制品的费用高与单价高有关,而按照DDDs排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排第11位,人血白蛋白排第15位。药物利用指数DUI普遍大于1,其中4种药品DUI>1.5,特别是注射用胸腺法新(日达仙)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的DUI大于2,提示用药过量,这可能与临床实际大量需要有关。

对比当时《方案》中推荐用药和本院用药情况,本院主要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阿比多尔片、达芦那韦/考比司他(普泽力)的剂量、规格、疗程基本符合《方案》中推荐的用药规范。《方案》在重型和危重患者的治疗中特别提到 “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本院在普通型患者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尽合理,有待规范。《方案》中提出“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本院在临床治疗中不少患者出现腹泻症状,予以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整肠生)和蒙脱石散止泻和肠道菌群调整治疗,其中蒙脱石散的DUI=1.91,提示用量较大。

3.2 本院普通型COVID-19患者抗病毒药应用的合理性 对于普通型COVID-19患者,本院采用α-干扰素注射液雾化为主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案》虽没有对干扰素的疗程严格规定,但推荐其DDD剂量为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雾化吸入,每日两次。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是治疗COVID-19最常用的处方药,其使用频率高,使用疗程也最长,单一疗法或联合用药,共使用了79例次(78/79),其DUI接近1,说明本院参照指南中的推荐剂量用药。但是,α-干扰素在临床主要经皮下、肌肉或静脉给药,而在不断更新的《方案》中,α-干扰素雾化吸入给药属于超说明书范畴。本院所应用的干扰素有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两种,均属于I型干扰素,相对分子质量大,雾化吸入从肺部不易被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较低[5,6]。同时,α-干扰素是一类高活性的蛋白质类药物,稳定性较差,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存在热变性的可能[7]。有研究[7]报告,α-干扰素雾化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不良反应为发热、萎靡不振、粒细胞减少、腹泻、皮疹。但也有研究报告,α-干扰素雾化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8]。鉴于我国尚无专用雾化制剂,α-干扰素在特殊时期的应用需严格管理,雾化给药方面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估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除应用干扰素雾化抗病毒外,本院多数患者还同时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单独口服或联合阿比多尔片抗病毒治疗,本院克力芝DDDs值较大,提示其使用最为广泛。《方案》(试行第六版)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新增了使用疗程不超过10 d的建议,本院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使用疗程平均约为7 d,说明本院所采用的剂量、疗程基本符合用药规范。除此之外,第六版《方案》还根据临床经验新增了阿比多尔在抗病毒治疗方案中的应用,并规定疗程不超过10 d。本院阿比多尔DUI值接近1,平均疗程约为7 d,基本符合用药规范。有研究指出,阿比多尔[9]对非典型肺炎和中东呼吸道综合征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因为这两种疾病的患者人数在疫情过后显著下降,无法完成更大规模和更多临床测试。由于COVID-19发展迅猛,这些药物只作为试验性治疗,其疗效和合理性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在《方案》中也有推荐。本院采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团队研究制定的中医辨治方案对约71%COVID-19患者进行中成药治疗。中药治疗采用辨证原则,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散风透邪、祛湿化痰。另外,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例次为26次,使用较为广泛。由于病例数量较少,关于中医中药对COVID-19抑制效果的研究尚未开展,无法判断其应用的疗效与合理性,后续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考证。

3.3 本院普通型COVID-19患者止咳祛痰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本院在治疗中常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片抗炎、抗纤维化,67例次的患者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片。排名前20位的药物DDDs排序中,乙酰半胱氨酸片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排名均在前5位之内,且他们的DUI都较高,说明使用剂量较大且使用广泛。其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的DUI达2.14,说明该药存在过量使用现象。

通常情况下,药物过量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经济的双重负担,不利于疾病康复,且可能增加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但是,与许多学者报道[10]的结果类似,本院67.50%的COVID-19患者存在咳嗽症状,且患者小气道中黏液分泌较多,容易造成气道堵塞,影响肺通气功能,尤其是重症患者,小气道中黏液的黏稠度较高,如果不及时稀释排出,可导致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最终导致死亡。盐酸氨溴索的药理作用包括溶解黏液和黏蛋白,还可增强纤毛运动,有助于气道内黏稠痰液的排出,小剂量应用该药即可发挥稀释痰液和促进排出的作用,而大剂量应用该药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提高肺泡表面张力,还可发挥抗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11],从而有助于纠正低氧血症和ARDS。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裂解机体黏蛋白中的二硫键来稀释痰液浓度,促进其排出,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发挥抗炎功效;另外该药可通过减少病原体在呼吸道的黏附来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其与盐酸氨溴索的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功效[12]。因此,本院对COVID-19患者选择使用大量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和(或)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可能属于缓解这一病理现象之需。鉴于COVID-19是一种新发疾病,相关药物的应用剂量和途径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虽然79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但其临床用量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3.4 本院普通型COVID-19患者免疫调节药应用的合理性 本研究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总用药金额及DDC排名第一,但是其DUI=0.95,提示用药基本合理。而胸腺法新(日达仙)的用药金额并不高,但其DUI高达2.92 ,说明在治疗中,日达仙使用过量。胸腺法新说明书的指导用量是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每次应相隔3~4 d,而本院的常规用法是1日1次或隔日1次,本研究应用频次明显偏大,属于超说明书使用。建议胸腺法新在COVID-19患者中的治疗剂量和频次需要参考更多循证医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COVID-19患者往往为老年或者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且淋巴细胞计数和CD4+细胞计数显著下降,这类患者特别需要免疫支持、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疗,因此,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免疫调节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缺少特效药之际,胸腺肽对改善细胞免疫损伤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其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在缺乏用药经验的情况下,大剂量的免疫增强治疗是否能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仍需要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3.5 本院普通型COVID-19患者其他用药情况的合理性 本研究中,肠道用药的使用频率和应用天数较高,其中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整肠生)和蒙脱石散的DDDs使用频率最高,疗程较长,主要用于止泻和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的DUI高达1.91,提示使用过量。根据病程记录记载,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有腹泻的情况,严重者诉腹泻一天7~8次,这种情况考虑到可能与COVID-19易引起腹泻这一临床特点[13]相关,也可能与抗病毒药的不良反应有关。本院2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人数明显高于Wang等[13]以及杜斌等[14]报道中COVID-19患者不到3%出现腹泻症状的人数,而抗病毒制剂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除了具有一定的肝脏和心脏毒性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住院患者出现腹泻的原因可能主要来源于药物不良反应。

为防治药物毒性或病毒可能造成的肝损伤, 临床可适当应用保肝药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本研究中保肝药物的DUI均接近1,说明药物使用合理。

本院糖皮质激素的DDDs排名第10,其中最常用的是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达19例次,剂量为40 mg/d,同时还给予奥美拉唑预防使用激素造成的胃肠道出血。尽管其DUI接近于1,但据《方案第七版试行》仅在重型与危重型COVID-19的其他治疗措施中明确提到“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酌情短期内(3~5 d)使用糖皮质激素”,结合本研究79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无重症及危重患者,表明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使用不尽合理,有待考证。

总之,本院存在抗病毒制剂、干扰素和止咳化痰药在治疗过程中用量较大的情况,尤其雾化用干扰素也属于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提示有必要对干扰素进一步研究开发适合雾化的剂型。同时,治疗中也会出现盲目使用激素类等欠适宜的用药情况。本研究采用WHO公认的药物评价手段回顾性评价用药情况,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进一步探讨与优化COVID-19患者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普通型本院干扰素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干扰素 你了解吗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神圣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