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学分析

2020-06-13刘胜男

智慧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母细胞腹膜免疫组化

刘胜男

(山西医科大学 晋祠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5)

0 引言

神经母细胞瘤即交感神经母细胞瘤,以多潜能交感肝细胞、神经嵴原始神经外胚层移行细胞为主要来源,高发于腹膜后、肾上腺髓质、下颈部、后纵膈、盆腔后壁等交感神经系统处[1],以婴幼儿为高发人群。神经母细胞瘤为高度恶性,呈浸润性生长,起病隐匿,且在早期发生转移,不具有特异性症状,在发现时多为晚期。因此,神经母细胞瘤的有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8例患者为对象,分析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神经母细胞瘤8例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行病理活检、手术诊断等确诊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器官实质性疾病;淋巴瘤脑部侵犯;精神障碍;药物过敏;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活检标本,使用中性福尔马林(浓度为10%)固定,并石蜡包埋,实施常规切片与HE染色。行免疫组化标记:Ki-67、CgA、NSE、SYN、S-100、MyoD1、LCA、CK-P、CD-99。免疫组化应用S-P法,使用DAB显色。以上所有试剂的生产厂家为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

1.3 观察指标

总结临床特点与病理特点,与有关文献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3个月至7岁,平均(3.12±0.87)岁;其中主诉腹痛者4例,伴随发热1例,伴随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例;剩下4例主诉腹部包块、发热,部分患者伴随咳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大,在新生儿体检时可见身上极站位。8例患者均经CT、B超、MRI诊断可见占位病变。

2.2 肿瘤原发部位分析

经手术诊断、影像学诊断,8例患者中,肿瘤原发:3例肾上腺,2例腹膜后,1例纵膈,1例盆腔,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结转移者1例,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肿瘤原发部位分析(n,%)

2.3 大体检查分析

肿瘤为分叶状或者类圆形,颈部与纵膈红利体积最大直径为3-4 cm;肾上腺、盆腔、腹膜后肿瘤最大直径为5-11 cm。7例患者的包膜完整,剥离容易,1例黏连于周围组织,且靠近大血管,无法完整切除。所有患者的肿瘤切面呈灰红,质软,实性,其中囊变性2例,轻度钙化2例。

2.4 HE检查

使用光镜诊断,肿瘤呈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细胞,胞浆少,细胞核深染,弥散分布或者纤细纤维结缔组织分隔为团巢状,且纤维间质存在淋巴细胞少量,可见神经毡结构与Homer-Wright菊形。所有患者的病理学类型为:1例未分化型,2例低分化型,6例分化型。

2.5 免疫组化

所有患者中,7例NSE阳性,5例CgA、5例SYN阳性,未出现3项以上的重叠阴性病例。免疫组化神经源性标记多为阳性,CD99、S-100灶状阳性,CK-P、LCA、MypD1为阴性。

3 讨论

神经母细胞瘤高发于婴幼儿,且男性多于女性,以肾上腺、腹膜后较为多发,还可见于纵膈、盆腔、颈部等交感链分布区域。有学者[2]选取100例神经母细胞瘤开展研究,其中95例儿童,5例成人,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86:1;原发部位:5例颈部,14例纵膈,29例腹膜后,47例肾上腺,2例盆腔,1例肾,2例其他部位。本次研究结果可见,8例患者中,肿瘤原发:3例肾上腺,2例腹膜后,1例纵膈,1例盆腔,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结转移者1例。与该学者研究结果保持一致。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往往是因为腹部不适、腹痛、腹部触及包块等症状就诊,而部分患者伴随淋巴结肿大、发热、肿瘤局部压迫等症状,在早期极易出现误诊[3]。

神经母细胞瘤以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为主要来源,肿瘤科可分泌茶酚胺及产物,包括多巴胺、香草扁桃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等,因此多数患者在24 h内茶酚胺代谢产物出现增高[4],且存在有关症状,例如水样腹泻等。本次研究中均未出现以上症状。研究结果中,肿瘤为分叶状或者类圆形,包膜完整。颈部与纵膈肿瘤最大直径为5 cm以内,腹膜后、盆腔、肾上腺肿瘤体积大,这主要由于浅表部位肿瘤更易发现,且纵膈肿瘤极易表现出压迫症状,并在早期被发现,因此肿瘤体积较小。

以神经母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三类型[5],分别为未分化型、分化差型、分化型,其中未分化型的肿瘤细胞表现为小-中等大淋巴细胞样,可见核分裂像,神经毡不明显,伴随坏死、局灶出血;分化差型多有未分化神经母细胞组成,局灶区域可见特征性神经毡,并形成菊形团结构,且节细胞分化低于5%;分化型为5%以上的细胞向神经节细胞样分化,具有丰富基质发育。有研究指出,未分化型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差的预后效果[6]。

所有患者的病理学类型为:1例未分化型,2例低分化型,6例分化型。免疫组化神经源性标记多为阳性,CD99、S-100灶状阳性,CK-P、LCA、MypD1为阴性。

综上所述,神经母细胞瘤为神经嵴胚胎性恶性肿瘤,高发于儿童与婴幼儿,且男性较为多见,以腹膜后与肾上腺好发,具有多样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依靠影像学诊断、实验室诊断、病例组织学诊断确诊疾病。

猜你喜欢

母细胞腹膜免疫组化
软骨母细胞瘤样骨肉瘤穿刺标本免疫组化H3F3B、IMP3、Clusterin 联合H3F3B 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这种恶性肿瘤,3岁以下是高发期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