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改善妇产科重症病区新生儿腕带的脱落

2020-06-13邵抗蔡军红徐蓓陈霓

智慧健康 2020年14期
关键词:腕带病区产科

邵抗,蔡军红,徐蓓,陈霓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是医院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有利途径[1]。随着二胎政策放开,护理人力相对不足,工作负荷加大,容易导致婴儿身份识别错误相关的重大不良事件[2]。新生儿是医院的特殊群体,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且外观特征不明显,腕带是医护人员辨识新生儿的重要标识,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治疗操作时查对的重要依据[3]。产科重症病区患者病情较重,母亲无过多精力关注婴儿,此部分婴儿统一安置在婴儿房,仅依靠护士对新生儿进行身份识别和腕带管理。经调查,产科重症病区新生儿腕带脱落尤为严重,脱落率高达38.14%,严重影响新生儿安全,为更好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我科护理人员在2019 年5 月采用PDCA 的方法进行改善,降低医疗不良事件与少医疗纠纷[4],保证新生儿安全,经过6 个月的整改,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9 年5 月1 日至5 月15 日,在我科住院的母婴同室的新生儿118 例,对腕带材质过敏或机体缺陷导致不能佩戴腕带的新生儿不纳入此次调查范围。

1.2 方法

1.2.1 成立小组

我科于2019 年5 月1 日成立PDCA 改善小组,设组长1 名,组员6 名,其中主管护师2 名,护师2名,护士3 名。

1.2.2 主题确定

根据患者安全目标和产科重症病区的特殊情况,选定“降低产科重症病区新生儿腕带脱落率”作为本次活动主题。新生儿腕带脱落是指病理产科住院新生儿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出现新生儿腕带脱落1个及以上者、家属自行摘下腕带、护士漏戴腕带均属于脱落范围。新生儿腕带脱落率为当月新生儿腕带脱落人次数占月新生儿总数的百分比。

1.2.3 活动计划

本次活动计划6 个月完成,时间从2019 年5 月1 日至10 月31 日。同时计算圈能力为77.14%.活动计划以甘特图的形式呈现,组员分工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

1.2.4 现况调查

我们根据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制定了新生儿腕带脱落查检表,两周共调查住院新生儿118人次,其中有45 次腕带脱落,计算出新生儿腕带脱落率为38.14%,其中护士佩戴因素占主导,占64.5%,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见表1。

表1 病理产科新生儿腕带脱落情况

1.2.5 目标设定

目标值(13.7%)=现状值(38.14%)×(1-改善幅度(改善重点(83.05%)×圈能力(77.14%)))。

1.2.6 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及层别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见图1,再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科护士进行腕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新生儿腕带脱落的主要原因为护士佩戴不规范;制度欠完善;家属及陪人风险意识淡薄;腕带材质不够柔软。

1.2.7 对策拟定

根据腕带脱落的主要原因,组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商讨出五个对策,分别是①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②组织护士学习佩戴腕带的正确方法;③加强制度学习,建立腕带管理安全意识,纳入科室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④严格落实核心制度,管理者加强监管;⑤主动邀请并鼓励患者及陪人参与新生儿安全管理,加强对陪人的宣教;⑥腕带材质改进[5-8]。

1.2.8 对策实施

①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医务科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定腕带的佩戴松紧以可伸入患者一食指为宜,明确是患者的手指而不是医务人员的手指去测量;护理部完善《护理交接班制度》,将新生儿身份查核纳入床边交接项目。②组织护士学习佩戴腕带的正确方法:录制腕带佩戴方法的视频,组织护士观看,并现场指导佩戴方法,要求每位护士进行实操,同时制作佩戴指引图,粘贴在护士站、治疗车等地方,保证人人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③加强制度学习,建立腕带管理安全意识,纳入科室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全科组织学习相关制度及腕带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强化腕带管理安全意识;病区将“新生儿腕带脱落率”纳入科室目标管理,采取管床护士责任制,并纳入护理绩效考核。④严格落实核心制度,管理者加强监管:护士落实新生儿入室交接查核;医护随时检查腕带,若发现破损、脱落、字迹不清,需为病人及时更换腕带;护士长、科主任为监管第一责任人。⑤主动邀请并鼓励患者及陪人参与新生儿安全管理,加强对陪人的宣教:将《腕带管理》纳入每月工休座谈会课程,与患者、家属、陪护宣教腕带管理及相对固定陪人的重要性。⑥腕带材质改进:总务科采购纳米硅胶材质的新生儿腕带,此种材质柔软不伤皮肤,减少家属因担心皮肤受损而自行摘下腕带的情况;选择可调节松紧的腕带,以适应出生新生儿早期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生长特点。

图1 新生儿腕带脱落原因分析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2.1.1 目标完成

对策实施后,于2019 年10 月23 日至2019 年10 月31 日对在院的新生儿再次进行调查,调查人数102 人,其中发生新生儿腕带脱落有13 人,脱落率为12.7%,与改善前相比下降了25.44%。目标达成。

2.1.2 运用信息化助力新生儿准确身份识别

我科通过降低新生儿腕带的脱落规范新生儿腕带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PDA)与腕带的链接,PDA 可直接扫描新生儿腕带上的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使护士不仅限于传统的身份识别模式,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增加了一道“防护栏”,促进了新生儿身份的准确识别。

2.1.3 实现爱婴区配方奶闭环管理,保障新生儿用奶安全

2019 年9 月我科与母乳库对接,母乳库进行医嘱处理,配方奶送至病区,护士使用PDA 扫描新生儿腕带二维码,再次扫描医嘱标签,两者信息一致,PDA 显示医嘱执行成功,实现我科新生儿配方奶母乳库配送的闭环管理。

2.2 无形成果

通过本次PDCA 改善活动,组员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组织、沟通等方面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3 标准化

腕带是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护理前后查对中的重要依据。本次现况调查数据显示,护士忘记佩戴腕带占6.7%,严重影响新生儿安全,通过此次改善活动,我科制定《产科新生儿腕带佩戴流程》,执行后效果良好,故将其标准化,纳入日常操作流程,《产科新生儿腕带佩戴流程》见图2。

图2 《产科新生儿腕带佩戴流程》

3 讨论

(1)本次开展PDCA 改善活动提高了护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让护士学会利用客观数据研究,提升了护士的科研的水平[9],开发了护士的创造力,同时拓展了护士的思维,也加强了护理与多部门沟通的能力。PDCA 活动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儿腕带的脱落率,降低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的发生,确保正确执行护理诊疗活动,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今后我们将PDCA 手法运用至更多的护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开发护士的创造性,解决更多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给患者提供高效、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

(2)腕带的规范化管理在护理信息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患者安全。我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on system,HIS)为基础,PDA 为移动设备,配合无线局域网络技术,使HIS 系统在病房得到扩展与延伸,实现护士床旁工作,真正做到将护士还给病人[10]。腕带的完整促进护理工作中PDA 的扫码执行率,提高了患者各项护理治疗的安全性。

(3)新生儿腕带脱落率的降低,促进了爱婴区配方奶使用的信息闭环管理:我院设有公益性母乳库,爱婴区配方奶统一由母乳库配送。我科护士在传统身份查核的基础上使用PDA 扫描新生儿腕带、医嘱瓶贴二维码进行医嘱核对,促进了我科新生儿配方奶母乳库配送的闭环管理,并推广至产科其余五个爱婴病区,运行效果良好,促进了爱婴区新生儿用奶安全,见图3。

图3 母乳库爱婴区新生儿配方奶医嘱瓶贴

(4)持续改进:此项改善活动持续进行,成果明显,我科将新生儿腕带脱落率纳入产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持续追踪,时机成熟后全院推广,共促新生儿身份准确查核,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护满意。

猜你喜欢

腕带病区产科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电腕带”遏制购物欲
Misfit×Swarovski
Misfit EKOCUCLE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