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在白血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2020-06-13吴华
吴华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湖北 宜昌 443000)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环境的改变,相应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导致白血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也是造血系统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癌”[1-2]。据相关研究人员调查发现,白血病常发生于20 岁以下的人群当中,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临床针对白血病患者通常采用的检查方式为血常规检查,此检查方式属于生化检验手段中的一种,患有白血病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骨髓系病变,因此对患者实行血常规检查的时候相应的指标也会发生一定变化[3-4]。本实验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接诊的100 例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探究针对医院检验科接诊的白血病患者,通过采用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诊断的重要价值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接诊的100 例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同时全部经由型号为ABX12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实行血常规检查,慢性白血病患者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为42 例与58例,其中男55 例,女45 例,年龄最小4 岁,最大65 岁,平均(45.7±12.4)岁,对100 例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经过常规检查后确诊为白血病,对患者实行检查前叮嘱患者禁止吸烟喝酒、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接受采血前禁止做剧烈运动,随后利用真空采血管对患者实行采血操作,血样收集成功后立刻送检。常规血样检查仪器型号为:ABX12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样中的血小板(PLT)、红细胞(Hb)以及白细胞(WBC),记录检查情况,最后实行涂片镜检,分析检查结果。
表1 观察患者Hb 和WBC 变化情况[n(%)]
1.3 观察指标
异常细胞的判定指标如下:若有核红细胞≥10%,淋巴细胞≥60%则判定为异常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如表1、2 所示,与慢性相对比,急性PLT 上升率低,WBC 正常率高,Hb 下降率偏高(P<0.05);经仪器检查后100 例患者有10 例未报警,90 例报警,涂片染色未出现异常,涂片与仪器报警不一致。其他细胞经镜检与仪器分析显示异型淋巴细胞符合22 例(22.00%);幼稚细胞和原始细胞符合96 例(96.00%);2 例急性未报警,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呈现异常上升,镜检显示主要是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总异常率为99.00%。
表2 观察患者PLT 变化情况[n(%)]
3 讨论
据相关临床研究人员指出白血病出现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并且每位患者病情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对患有白血病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误诊或是漏诊事件,由此可见,增强疾病准确诊断以及检查是志在必行的[5-6]。现今,随着血常规血液分析仪的推广与使用,需要增强操作人员对于仪器使用的熟练度、对血细胞形态学的认知以及仪器的警戒信息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患有白血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便是自身的血常规指标异常,但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血细胞处于多样化且复杂的状态,因此其形态和成分均会产生与之对应的变化,通过采用血常规血液分析仪检查后其异常数据值均会全部显示出[7-8]。
本次实验对收治的100 例白血病患者采用血常规分析仪进行检查以及镜检涂片,与慢性相对比,急性PLT 上升率低,WBC 正常率高,Hb 下降率偏高(P<0.05);经仪器检查后100 例患者有10 例未报警,90 例报警,涂片染色未出现异常,涂片与仪器报警不一致。其他细胞经镜检与仪器分析显示异型淋巴细胞符合22 例(22.00%);幼稚细胞和原始细胞符合96 例(96.00%);2 例急性未报警,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呈现异常上升,镜检显示主要是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总异常率为99.00%。由此可见,血常规分析仪无法代替镜检涂片,但能够作为辅助筛查工具。想要提升检验质量,降低漏诊事件的发生,需对出现警戒标志一系列异常数据血样增强涂片染色的检查[9-10]。
总而言之,针对临床收诊的白血病患者,通过使用自动分析仪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可作为诊断白血病患者的一种辅助筛查方式,想要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必须结合镜检涂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