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民族风格钢琴教学审美实践策略探究

2020-06-11薛飞

戏剧之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演奏审美

薛飞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了民族风格钢琴演奏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实践能力的相关问题。此外,笔者还认为,在民族风格钢琴作品演奏中,需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拓宽其艺术视野,并借此呼吁高职钢琴专业积极引入并推广民族风格钢琴曲,展开多元化的教学与训练,以获得更为优越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职;民族风格;钢琴;演奏;审美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6-0140-02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高职院校连年扩招的跨越式发展,钢琴专业的教学与训练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体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技能型钢琴演奏人才,赢得了广泛好评。而经过十余年的快速扩张后,高职教育的发展已进入盘整期。对于钢琴专业来说,要践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演奏人才的目标,就必须拓宽训练曲目的种类和内容,凭借丰富多样的曲目类型来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应顺应近年来兴起的民族风,积极引入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目,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与能力,力求引导学生在钢琴演艺道路上实现多元复合的进阶式发展。

一、利用民族风格钢琴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表现美、塑造美、传递美,是包括钢琴演奏在内的一切音乐表演的终极目的。所以,能否生动、恰当地传递、表现出音乐特有的美感和情韵,决定着钢琴演奏的成败。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我国钢琴音乐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在连年扩招的跨越式发展中,其音乐院系因缺乏适用教材,普遍照搬高师、综合性大学乃至单科类音乐院校的教材,使得技法、技巧教学得到突出强调的同时,审美观念和素质的培养日益退居次要地位。这种倾向体现在钢琴专业教学与训练中,表现为相当多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甚至弹奏十分流畅,但难以传递出恰当的美感,导致演奏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缺乏审美情韵的苍白机械式演奏,已成为当前制约高职钢琴专业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頸。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钢琴音乐审美素养,成为本专业教研教改中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引入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目来探索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民族风格钢琴曲培养学生审美实践的策略

(一)腔韵化民族化钢琴曲的审美教学实践

笔者之所以选择民族风格钢琴作品来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教学曲目,其主要原因在于此类钢琴作品植根于我国传统的音乐审美心理和观念中,其所表现的审美艺术精神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通过依托此类作品的教学与训练,有望相对快捷地引导学生辨析钢琴曲目中对于表现美感具有突出作用的一些音乐艺术现象,进而活用钢琴演奏技法来表现音乐审美情韵的方法、要领,从而达成提高音乐审美修养的素质教育目标。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别进行论述。

首先来看《刘天华即兴曲三首·良宵》的教学案例。《刘天华即兴曲三首·良宵》是我国当代作曲家崔世光根据刘天华二胡曲《良宵》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格钢琴曲目。该曲的部分段落表现出了具有民族审美风格的腔韵化演奏特征,因而适合用作高职学生钢琴音乐审美教学的进阶型训练曲目。在钢琴右手旋律部分,作曲家分别设置了比主音略低的前倚音,并且设置了波音。这些音乐艺术现象,实际是为了模拟二胡的特色演奏技法——滑音和颤音。滑音,即二胡左手手指在琴弦上来回滑动,引起琴弦张力规律性变化进而引发音高规律性变化的演奏技法。而颤音,则是在运弓过程中左手手指在琴弦上做揉、压、抠、滑等指端动作,引起琴弦张力及音高的快速节律性变化,从而表现出类似人声演唱的颤音效果。这正是为了模拟二胡滑音与颤音而设计的,表现出类似人声演唱的腔韵化演奏效果。

所以,解读这段谱例演奏的腔韵化表现效果以及达成这种效果的技巧要领,就成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教学伊始,笔者首先播放经典民族歌曲的演唱录音以及刘天华二胡曲《良宵》的演奏录音,通过两者的对比引导学生领会二胡滑音、颤音奏法表现效果与人声演唱效果之间的相似性,强化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感性认识。接下来,从理论的角度来讲解个中的原理。即民族歌曲的演唱讲究依字行腔,旋律就是由一个个字的发音组成的。换言之,整首歌曲的旋律就是分散在一个个字的发音过程中。那么,旋律当中音高、速度、演唱力度、音色等各种音响要素的变化,就势必体现在字的发音过程中。而音高、速度、演唱力度、音色等这些音响要素的变化,就被称为“腔”。在演唱每一个字时体现出各种音响要素的变化感,进而借此象征性地表现人的情感、情绪变化,这被称为依字行腔。而二胡曲《良宵》中的滑音、颤音技法,正是为了模拟人声演唱依字行腔的效果,从而激发听众体会演唱旋律之外的情绪和韵味,于是就形成了腔韵化的演奏风格。

在阐明这些背景知识之后,回到《刘天华即兴曲三首·良宵》的教学当中,通过笔者辅助微课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就比较容易领悟谱例中前倚音的演奏应灵动、快捷,而且倚音应轻奏、弱奏,本音则应强奏,以便更为恰切地模拟人声演唱咬字、吐字的效果;颤音的演奏则应追求轻柔细腻,并表现出演奏力度由中弱到极弱的细微变化过程,从而象征性地模拟演唱时收音、归韵部分力度趋向弱化的行腔效果。

(二)模拟乐器演奏特征的民族化钢琴曲的审美教学实践

王建中根据同名唢呐曲改编的民族风格钢琴曲《百鸟朝凤》,作曲家设计了许多高于本音的前倚音,前倚音甚至要比本音高八度,这是为了模仿唢呐下滑音的音响效果。唢呐的下滑音,其演奏方法是用手指从高音孔的一端依次滑向低音孔的一端,使各种音孔依次闭合,使音高依次降低,就可以吹奏出具有特殊韵味的音响效果了。

明确了这一点,则可对高职学生展开有的放矢的教学与训练。首先,笔者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唢呐的结构,并采取动漫与实际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其下滑音的演奏方法和效果,强化学生对于唢呐下滑音奏法的感性认识。而后,回归于针对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钢琴教学。通过笔者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前倚音的演奏力度要比本音强一些,以便表现出音头般的效果,而且,在前倚音的演奏过程中以及前倚音与本音衔接、过渡处,伴随着音高的降低,还应表现出演奏力度由强到弱的细微顺次递变,从而传达出类似唢呐演奏般的生动音响效果。

三、结语

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民族化钢琴曲表现音乐美感和韵味的思路与方式。从而得以解读谱面上所标示的前倚音等普遍通用的音乐艺术现象背后的美感和情韵内涵,进而灵活调节自己所掌握的钢琴演奏技法,表现出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格、情感韵味的演奏效果。学生经过民族钢琴曲目的教学与训练之后,有望培养出从审美视角解读钢琴作品中各种音乐艺术现象的意识和习惯,进而在弹奏过程中自觉融入审美意识,逐步增强演奏效果的审美表现力。养成了这样的意识和习惯之后,即使面对西洋钢琴曲目,学生也能秉持审美的眼光去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进而在弹奏过程中展现相应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囡.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才智,2019,(22):166.

[2]江帆.在钢琴表演中音乐美学素养的重要作用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14):244-245.

[3]李辉.钢琴伴奏中的织体层次和艺术审美[J].艺术评鉴,2019,(14):63-64.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演奏审美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大型民族风格原创交响作品——清唱剧《嘎达梅林》隆重上演
大型原创民族风格交响作品 清唱剧《嘎达梅林》
民族风格服装中民族元素研究